供销社
供销社,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应该是很熟悉了。创办于1950年的供销社,至今已经有72年的历史。但是,自供销社创办以来,一直处于稳健经营的状态之中,并未退出过江湖,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供销社重出江湖的表述未必是最合适的。
为什么创办了72年的供销社会突然走红呢?也许,与近几年供销社相关的经营数据有了显著变化的因素有关。例如,部分地区的农民社员人数大幅增长,且部分地区的乡镇供销合作社的覆盖率大幅攀升等等。
从多年前基层社数量大幅缩减到近几年基层社数量明显增长、基层社社员人数大幅攀升,这几年供销社的变化确实有点快。
从政策层面分析,早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到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
虽然供销社对很多人来说,印象不是很深刻。但是,从具体的数据显示,2021年供销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高达6.26万亿,同比增长18.9%,可见近年来供销社的发展是比较低调的。
供销社概念股的大幅上涨,可能与市场的一些数据变化或者一些消息误读的因素有关。在股票市场中,最容易借题材炒作,但凡有一些新颖的题材,都容易获得市场资金的炒作,但股价上涨的背后,最终还是离不开业绩的表现。换言之,如果股价涨幅透支掉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那么股价迟早会回归合理的价值。
针对供销社的“重建”,其实不必过度解读。
其中,从市场影响的角度出发,供销社对农村地区或者部分小城镇的影响比较大,但对大城市来说,供销社的影响力却比较有限。而且,供销社在农村地区长期发挥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的特殊定位为乡村振兴创造出积极的条件。
再者,中国市场非常大,虽然供销社全系统的销售总额达到6万亿之巨,但并不影响连锁超市、普通小卖店等经营主体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促使各主要经营主体的平稳运行。
此外,供销社的重建,在特殊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影响。例如,供销社可以省去中间环节的成本,并促进了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还可以起到稳定物价,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求,大大降低了特殊环境下的人为抬价、扰乱正常价格秩序等现象的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大幅炒作供销社概念股,存在蹭热度炒作的嫌疑。回顾A股市场的历史,多年来容易引起市场关注的新概念新题材,不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如何,市场资金却采取了先炒作、后解读的策略。趁着市场行情有所回暖,市场借机炒作的空间也就明显提升了,并助推了相关概念股的大幅上涨。
供销社的重建,给市场产生了不少的想象空间。但是,现在的供销社已经不是当年的供销社,供销社同样需要加入市场竞争,行政属性已经明显减弱。在供销社一夜走红的背后,市场对供销社概念似乎有过度解读的迹象,我们仍需要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