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字精讲,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之以小见大

君达阅读理解 2024-11-15 05:14:29

少明老师原创内容

日更头条·第1316天

“以小见大”是一种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表现手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描述一个小的、具体的事物或事件,来揭示出更大、更深层次的道理、主题或情感。就像通过一滴水,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大海的广阔与深邃。

少明阅读理解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定义理解

定义:“以小见大”是一种通过描述小事物、小场景、小细节等,来反映深刻的主题、宏大的社会背景或人生道理的表现手法。

目的:通过小的切入点,引导读者联想和思考更大的主题或意义。

判断方法

识别切入点:首先识别文本中描述的小事物、小场景或小细节。

分析内涵:分析这些小事物、小场景或小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深刻主题或道理。

联想与推理:根据小事物、小场景或小细节的描述,联想其可能反映的更大背景或主题,并进行合理推理。

例子分析

例子:在杨绛的《老王》中,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生活的艰辛和善良的品质。

从老王送冰价格便宜、送作者丈夫去医院却不肯收钱、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等小事,反映出那个特殊时代里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苦以及他们善良、淳朴的人性光辉,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通过上述方法和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判断语文阅读理解中句子是否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特点

切入点: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这些切入点通常是小的、具体的。

立意: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立意要高,但要注意在尽可能微小之处体现立意的高大。

表达效果: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以小见大”作用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引发情感共鸣,使故事更真实可信。

深化主题:从平凡中体现出不平凡,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小学作品

《落花生》:通过讨论花生的好处,反映做人的道理。

《白杨》:通过描写白杨树,象征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穷人》:讲述渔夫和妻子收养邻居孩子的故事,展现人性的光辉。

初中作品

《散步》: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场景,展现家庭亲情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老王》:通过记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反映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苦和善良品质。

高中作品

《项脊轩志》:通过回忆项脊轩,反映家族的兴衰和人生感悟。

《我与地坛》:以地坛公园为切入点,思考关于生命、死亡、苦难等重大主题。

名著实例

《西游记》:通过孙悟空等人物的经历,反映人生的成长历程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其他作品

《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揭示秦朝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和历史教训。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以小见大”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能够深刻影响读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可以通过以下解题示例来理解!

解题示例

题目:请分析《散步》这篇文章中“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解题步骤:

1.识别切入点:

在《散步》这篇文章中,切入点是散步这一日常事件,以及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

2.分析内涵:

通过分析散步过程中的细节,如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以及最终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可以发现这些细节背后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以及中年人对家庭责任的重大感悟。

3.联想与推理:

从散步这一小事,可以联想到家庭关系的和谐、中年人的责任感以及对传统美德的传承。这些联想和推理揭示了文章背后的深刻主题。

4.总结判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判断《散步》这篇文章确实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描述一次散步事件,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和对传统美德的珍视。

通过这个解题示例,我们可以看到“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识别切入点、分析内涵、联想与推理以及总结判断来解答相关问题。

-END-

我是少明老师,专注语文提分,每天日更头条号!

0 阅读:0

君达阅读理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