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相对的复杂,与肝脏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患有胆囊息肉的人,通常会表现出一些显著的症状。
首先,患者右上腹部,经常会有不适感。这种不适或为隐痛,或为胀痛,时而轻微,时而加重,如同一片阴霾笼罩在右上腹区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由于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的症状。
第三,胆囊息肉,还可能会引起发热。这是因为胆囊内部的炎症反应在作祟,身体的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导致体温升高,使患者浑身乏力、不适。
第四,由于肝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所以患有胆囊息肉的人,往往还会伴有,肝郁气滞的临床表现。患者常常心情烦躁,情绪容易波动,如同易燃易爆的火药桶,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情绪的大爆发。同时,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即使勉强入睡,也多梦易醒,醒来后便难以再次入睡,导致白天精神萎靡不振。
因此中医在治疗,胆囊息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胆囊本身的问题,同时我们还会考虑到,肝胆之间的关系,俗话说肝胆相照,在利胆的同时,我们还会加上一些疏肝的药物,通过这些药物,使我们肝胆功能协调一致,这样的话,才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曾经有一位胆囊息肉的患者,他患病的时候,出现了食欲较差、心情烦躁、睡眠质量不佳等临床症状,同时他的舌是红的,苔是黄的,脉是弦数的,根据这些症状,我们中医辨证属于,肝瘀胆热型。
针对他的病情,我们确立了以疏肝利胆为主的治疗原则,临床上选用大柴胡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加减变化。
方中柴胡、黄芩相互配伍,发挥着和解少阳、清泻肝胆瘀热的关键作用,犹如两位英勇的战士,冲锋在前,清除肝胆内的热毒与瘀滞;大黄、枳实则可泻热通腹,能够有效地消除体内的实热与积滞,使肠道通畅,为胆汁的排泄开辟道路;
芍药在此方中起到缓急止痛的重要功效,就像一位温柔的安抚者,缓解患者右上腹的疼痛不适;半夏和生姜和胃降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使胃气得以下降,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
此外,我们还在方中加入了金钱草,其具有强大的疏肝利胆、排石作用,可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化解胆囊内的瘀滞与结石;
郁金能够行气解郁,如同春风吹散阴霾,缓解患者肝郁气滞的状况;合欢皮则有助于解郁安神,改善患者烦躁的情绪与糟糕的睡眠质量,让患者的身心得到舒缓与安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右上腹的疼痛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明显的改善,同时心情,以及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后来复查的时候发现,他的胆囊息肉也明显的缩小了。
所以中医药治疗胆囊息肉,确实会起到非常好的疗效,但前提是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