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无数网友不淡定了!真相是→

甘魂子逸影 2024-11-16 04:13:05

最近,有一个关于“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网友甚至感言:“以后再也不敢冻馒头了!”

因为开这个头的网友自认为自己还有理,底下无数网友开始效仿:“那冷冻包子可以吗?

冷藏粽子行不行啊?”

在网友们心里,这个“黄曲霉素”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每一口食物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然而,这则消息果真是真的吗?

冷冻过量就会变成“黄曲霉素”吗?

为什么专家们对此却众口一致地认为这是假消息呢?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引爆热搜的话题。

黄曲霉素到底是什么?

要探讨这个话题,就要首先弄清楚黄曲霉素到底是什么,这种东西又从何而来。

根据专家们的辟谣,黄曲霉毒素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物质,而是有两个不同的物质组成,它们分别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

其中,“霉”就是指真菌的意思,而这种真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毒素。

这两种成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致癌物。

然而,这种致癌物质又是从何而来?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的食物存放时间过长,会因为微生物活跃而变质,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将这些变质的食物继续存放,就会出现腐烂、发臭等现象,而这些就是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

但实际上,产生黄曲霉毒素所需的具体条件还需要一定的温湿度,那就是湿度80~90%、温度25~30℃。

在这样的环境下,黄曲霉毒素才会迅速繁殖并达到高浓度。

因此,在保存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

冷冻保存真的有风险吗?

这个疑问也解答了我们之前的疑问,在听到专家们辟谣后,我们也知道了什么环境适合滋生黄曲霉毒素。

首先,在25~30℃的温度下,食材一般都是冷藏或常温保存,如果降低温度至-18℃以下,这对生物体来说就令人难以生存,于是没有了滋生的条件。

其次,在保存食物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当把食材封装起来时,这种密封性大大降低了氧气浓度,而氧气又是生命体生存的一项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冷冻状态下,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双重限制,以及氧气浓度的降低,这为黄曲霉毒素的滋生创造了不利条件。

那么,既然这样的条件不适合它们生活,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冻了两天就会长”的现象吗?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放进去之前已经受到了污染!

一般情况下,我们买来的或者自己蒸好的馒头都不会受到污染,但是如果我们在外面吃的时候不注意卫生,比如桌子上有剩菜汤、脏水等,手没有及时清洁就去摸食物,这就有可能将细菌、霉菌等带到我们食物上。

同样,我们在蒸完馒头后,如果没有将其立即吃掉,这时候空气中就有机会将一些微生物留在表面,最终导致发霉。

黄曲霉毒素危害有多大?

听到这里,没有什么事情就是万事无忧。

其实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存放时间”。

众所周知,时间越长,这些微生物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繁殖,浓度也就越高。

但是,如果有其他因素干扰,比如冷藏或者冷冻环境,就打乱了他们的繁殖链条,于是停滞不前“寿命”也随之降低,因此储存新鲜程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所以说,即使在以上所有不利条件下,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能找到他们。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如果食品中含有“能检测到的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这样的食品都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因为这对于人体健康会造成巨大风险。

按我国标准,黄曲霉毒素限量要求为100μg/kg,而国际食品添加物专家委员会则要求50μg/kg。

由此可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冻了两天就长黄曲霉毒素这样的问题确实值得人们去思考。

但是这种思考更多的是对自身健康意识和卫生意识的关注,而不仅仅是“害怕冻了啥”这样浅显的问题。

0 阅读:2

甘魂子逸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