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大兴安岭广袤的树林间,深陷被秋风染上金黄色的白桦树林;走进百年树龄的原始白桦林,徜徉一座金光闪耀的森林城堡;形散神聚,错落有致的克什克腾石阵有了白桦树的依偎,魅力加分。这就是我年轻时初次秋游内蒙古的印象。
被秋风染上金黄色的白桦树林▲
说到内蒙古旅行的重点,是深度穿越中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和乌兰布统大草原。
穿越过程有河流、山丘、湖泊、沙地、石林、峡谷等多元自然景观尽入眼帘,历史文化遗迹、蒙族艺术表演、纯朴民俗风情,丰富精彩让人震撼。很多朋友们喜欢听唱草原歌曲。我说:因为你去过大草原,爱草原!
因为你去过大草原,爱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2300多万人。
年轻时邂逅内蒙古草原是上世纪年代的往事了,在辽宁省出行的某个周末休息日,和几位同事从沈阳市自驾,驱车前往内蒙古通辽市的珠日河草原。那回虽然只呆了一个晚上,却非常幸运地碰上了一年一度的“8.18哲里木赛马节”。蒙古青少年雄姿英发,剽悍的赛马精彩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年一度的“8.18哲里木赛马节”▲
紧接其后到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去沉醉在梦中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蒙行的重点,是深度穿越中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和乌兰布统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而锡林郭勒大草原则以平原和低丘山陵为主,植被丰富且种类繁多。
我们换乘四轮驱动越野车,穿越“浑善达克沙地”。沙地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是内蒙古中、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面积为5.2万平方公里。草原因经年累月地遭受自然灾害、过度放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区域逐渐退化成了沙地。司机师傅说,刮大风时,北京会受到沙尘影响,因此,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在持续进行中。
沙地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端▲
由车子碾压出来的车道十分狭窄、崎岖,汽车驶过沙地时,尘土飞扬。
当车子经过凹陷泥泞坑时,泥花飞溅如絮,车轮翻滚前行,过程紧张刺激!沿途时见牛群和羊群,唯独马踪难觅。司机师傅说,马儿都被演出单位租借去了。我们听到一头雾水!
车轮翻滚前行,过程紧张刺激▲
当晚在“马文化演艺厅”,我们观赏了一出被誉为“锡林郭勒的鸿篇巨献,北疆文化的英雄史诗”(内蒙地处中国北部边疆,故亦有“北疆”的称谓)的大型室内情景马剧《蒙古马》。
内容突出蒙古马吃苦耐劳,与困难抗争,不仅保护种群,更在草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与人类结成了忠实的伙伴;也造就了草原人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斗志。
舞台宽敞无比,地上是适合马儿奔驰的沙地,能容纳数十匹骏马同时在台上奔腾驰骋。群马中的一匹白马,演技超群,能配合主角演员,驰骋、跪地、背驮着主人慢行等,感情流露无遗。观众都被演出所震撼,掌声和喝彩声不断响起!看了演出,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司机师傅所说的,为啥草原上的马儿都不见踪影了!
大型室内情景马剧《蒙古马》▲
夜宿“西乌珠穆沁草原”的“蒙古汗城”蒙古包。
这里草原风光旖旎,蓝天白云下,蒙古包和羊群散落在绿草如海的草原上,犹如《牧歌》中所唱“……羊群好像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地爱煞人……”晚餐席间有豪放的舞蹈、高吭的牧歌、天籁之音呼麦、苍劲的马头琴等精彩的蒙族文化艺术表演。夜晚时分,篝火燃起,台上载歌载舞,台下激情蹦迪,气氛热闹。入夜时刻本想仰望星空,可惜夜空布满云层,无缘见到满天星斗、银河闪烁的天文壮观。
夜宿“西乌珠穆沁草原”的“蒙古汗城”蒙古包▲
转天一早,我们做客附近的牧民家,主人带领我们参观蒙古包内的摆设;蒙族老妈妈为我们示范人工挤牛奶的过程,并让我们体验以奶瓶给小羊、小牛喂奶的情趣。
主人热情地准备了传统的奶豆腐和奶茶款待我们。告别老妈妈,大巴朝乌拉盖草原进发。乌拉盖草原属于锡林郭勒草原的一部分,有丰富的水和煤炭资源,还拥有内蒙古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纯朴的民俗风情。草原处于大兴安岭与内蒙古高原的交界,一望无际,白云悠悠、青草荡漾、河流弯弯、野花遍野、牛羊成群、蒙古包散落……这般宁静祥和的氛围,不就是我那梦中的草原吗?
以奶瓶给小羊▲
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于2017年。
当时,对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十一团时期保留下来的兵团礼堂、知青招待所、老邮局、司令部等旧址,按原貌进行了修复。基地内的“兵团文化会展中心”里,一首《离别吟》诗曰:“两个民族两支花,蒙汉古今亲一家,弟将还乡回故地,依依难舍挥泪花”,充分体现了当年知识青年抱负理想,上山下乡、缔结蒙汉情怀的可歌可泣事迹(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于1975年3月撤销)。
兵团礼堂▲
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乌拉盖,驱车前往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石林”。
石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石林千姿百态,气势磅礴,是名符其实的花岗岩地貌天然博物馆。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加上个人的想象力,岩石竟秀出不同的姿态。
接着,大巴穿越大兴安岭,道路两旁尽是起伏的丘陵、草原和丛林。巴士登上“黄岗梁”,大兴安岭山脉的最高峰,海拨2029米。从山顶眺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森林、草原、山丘、河流、沙地等多元自然景观,尽入眼帘。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石林”▲
达里湖(又称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四大名湖之一,海拔1226米,面积238平方公里。
由于地处高原,湖水不外泄,故形成盐碱湖,湖内盛产华子鱼和鲫鱼。湖的形成是由于西拉沐沦地质构造变化和火山喷发,附近能见到很多火山口。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如砧子山岩画、元朝最后都城应昌路遗址和金长城等。从高处眺望达里湖,适逢天气晴朗,湖水更加碧绿壮观。我们往低处行走直抵湖边,用手轻轻触摸湖水,一股大自然的凉意涌上心头。
达里湖(又称达里诺尔湖)▲
穿越贡格尔草原,必须换乘越野车。草原就在蒙古高原的东部,属高原草原,海拔1200至1500米。
广袤的草原绿草连天,鲜花遍野,河水清澈。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令人把一切烦恼抛诸脑后。一群羊儿和马儿在吃草,忽然间,羊群起哄仓促窜逃,原来是受到一架无人机发出的引擎声所干扰而惊吓。有一只可怜的小羊羔,在混乱中脱离了羊群,痛苦地为寻亲而悲鸣,听了真替它难过和心急。反观马群,却若无其事地不动声色。
贡格尔草原▲
再接再厉,我们穿越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南缘的“西拉沐沦大峡谷”,峡谷沿西拉沐沦河呈东西向延伸,长340公里,宽50公里,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重要分界线。
谷内河水潺潺,岸上树木茂盛。站在山峰高处,大峡谷和河流的大自然风光,一览无余。接着,到附近的桦木沟观看精彩的“马踏水花”现场实景表演。号角响起,数十匹马顷刻间在溪流间来回奔跑,溅起阵阵水花,煞是好看!
大兴安岭山脉南缘的“西拉沐沦大峡谷”▲
再隔天一大早,我们乘坐越野车穿越乌兰布统草原。
沿途风光秀丽,草原上野花盛开,景色怡人。终站来到越野网红打卡地“萨岭河”,一个越野车“玩水”的地方!宽阔的河床,浅浅的河水蜿蜒曲折地流淌着,很多辆越野车已经浸泡在河中,高速来回冲刺,水花狂溅,蔚为奇观。我们乘坐的越野车,也在河中穿梭兜圈奔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尝尝新鲜和刺激的玩意儿。
乌兰布统草原▲
欣赏大自然美景之外,对文化历史和人文风貌的探索,也是旅游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
锡盟文化遗产博物馆位于锡林郭勒盟,陈列展示元上都兴建、布局、宫殿建筑及其辉煌,反映出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的融合。遗址出土了精美建筑构件如汉白玉螭(chī)首、雕龙角柱、彩绘琉璃简瓦等,还有元代金器、玉饰、丝织品、青花瓷、科技发明和辉煌的文化艺术遗产。
锡盟文化遗产博物馆▲
过后,我们乘电瓶车到5公里外的金莲川草原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始建于1256年,是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皇帝每年来此驻夏,处理政事,接受朝觐等。现址只见到几处残垣断壁。
“贝子庙”,汉名为“崇善寺”,为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浩特市。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贝子庙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宝库。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开篇提到白桦树,白桦树主要生长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及华北地区。
上世纪笔者中学年代,有位苏联大使馆工作的亲属,带来几套苏联出版的散装油画印刷品给我,记得其中一张是《桦树丛》。白桦林由此就藏在书橱里好几十年。后来翻阅资料,知道那是俄国著名油画家列维坦1888年的作品。此后,我便常在描绘桦树林的中国画家作品前流连忘返。工作后,我出行莫斯科的市集买了一幅镶框的白桦树树皮画和三个树皮黏成的小房子。
油画家列维坦1888年的作品▲
内蒙古最古老白桦林是在额尔古纳市的原始丛林中。
步入后,就像走进一座金光闪耀的森林城堡,银白色的树干挺拔地插向天空,树顶满满悬挂的金箔,把苍穹化成一座金黄大帐篷,蓝天只能偶尔露脸。走进密林深处,不掺杂一株其他树木的白桦林,也常形成一道道纯黄色高墙,供游人依靠、憩息、取景。
这座占地广阔的白桦林,据说是大兴安岭罕见天然形成的原始白桦林带。这里的白桦树,绝大部分都有百年甚至几百年树龄,是中国形成年代最久远的原始白桦林之一。当地人介绍,白桦树适合生长在海拔400至4000米的山坡上,长到30米高也不少见。
原始白桦林的树龄皆在百年以上▲
想起笔者当年登上有近千个台阶的阿尔山天池时,双脚有点使不上劲,只好半途停下休息。
那时候,恰好送来一阵微风,眼前几株立在山崖边风口的白桦树随着轻轻摇晃,摇晃的其实是有如半截拇指大的卵形叶子,它们轻飘飘地连续抖动,我好像还听到叶片互相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几天后,我们钻入大兴安岭支脉1700米高的北大山上,那是为了瞻仰克什克腾石阵,资料显示2005年核准的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石阵▲
克什克腾石阵原称阿斯哈图石林,与云南的路南石林形态完全不同。
云南石林的纹理是垂直的,似刀削斧劈;而克什克腾石阵的纹理是横向的,层状结构的石块如叠成岩那样具有圈圈环环的纹理,就像把一张张大小不等的烙饼堆叠在一起。
克什克腾石阵是200万年前冰川和冰盖创造的奇迹,分布在方圆约16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它们貌似各自为阵,或群或孤,或悬或叠,实则形散而神聚,错落有致,呈半圆形立在山之巅,为这片高山草甸与白桦林林带交接之处增加了雄奇气势。
它们貌似各自为阵,或群或孤,或悬或叠▲
大兴安岭的主人白桦树虽没在这里成林,大多数时候只是十株八株,一丛丛地,各自选好位置依偎在石头边。
如今换上金色霓裳,她们便像戏里的青蛇和红娘,宁愿扮演配角身份陪伴饱经风霜的石头阵,吸引游人观赏。
给石阵站岗的白桦树▲
当年与白桦林的最后相处时光是在乌兰布统。
乌兰布统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区,是欧洲以外罕见的丘陵草原。在这里的五彩山、公主湖和将军泡,都能见到白桦树的踪影。
那天黄昏,我们走进一片延伸到路边的白桦林。沿山坡生长的白桦树,已褪下许多叶片,树荫下尽是落叶铺成的黄金路。走着走着,身上随时会贴上一片两片褐色枯叶,脚下也发出喀嚓喀嚓声响。北风吹着口哨,正在加速送走这秋天的神奇……
园里播音系统传出颇具俄罗斯民歌风味的《白桦林》: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乌兰布统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区▲
食在草原,就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那里几乎餐餐都有牛羊肉。
羊肉的烹调方法很多,尝过的有手把肉、羊血肠、羊肚包、涮羊肉、烤羊排、烤羊腿等。在浑善达克,我们坐在矮凳子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下吃手把羊肉。据说是宰了整头羊,故有羊排、羊头和内脏等上桌。手把肉选用肥嫩、优质的小羊,宰杀后切成大块,加入少量盐,用泉水煮熟,食用时以小刀将肉割出,拿在手上吃。简单的烹煮方法保留了羊肉原汁原味的鲜美,蘸料有辣酱和野韭酱。开着小花的野韭菜,在草原上四处可见。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当年首次尝到了蒙古莜面,煮法也是多样化。此外,奶制品也种类繁多,有奶茶(咸味)、奶豆腐、奶酪等,非常美味可口。牛肉干则是方便携带的内蒙特产。
全景式深度游内蒙古草原终于体会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啦!
《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荡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荡守,篮舆酩酊插花归。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