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7日,深陷债务危机的房地产公司恒大,还是向公众交出了自己的账本。这一天,恒大公布了2021、2022年的年报。
根据年报上的统计数字,人们才发觉自己被骗的太惨,2022年恒大亏损了1258亿,叠加上一年的6862亿元,两年的时间,恒大就亏损了8120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债务,会发现恒大一共负债2.44万亿元。

得知消息的投资者,气的是怒不可遏,以至于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位女投资者怒骂许家印“玩电影明星有钱,TMD还债却没钱。许家印的香港豪宅,为什么不拍卖,还钱给投资者?”的视频。
那么,曾经风光一时,在天安门广场上一展“少女跑姿”的许家印为什么会让恒大亏损八千多亿人民币呢?

出身平民的许家印是河南太康市第一个大学生,为了庆祝这一喜讯,当时的村长还特地为许家印请来了公社放映队,放映了两场电影。
出门上大学之前,许家印还收到了父亲允诺的一份珍贵礼物——梅花表。

1982年,许家印一走出象牙塔,就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当上了车间助理。
如果要是沿着这样的生存轨迹,许家印也不会有日后的牢狱之灾。
可是,市场化的大流浩浩汤汤,许家印打心眼里认为钢铁厂这座小庙容不下自己这尊大佛,便递交了辞职报告,南下深圳,加入了下海从商的大流队伍。
经历了十四年的打拼,许家印拥有了丰富的地产工作经验,他也产生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想法,便于1996年成立了恒大公司。不得不说,许家印还是挺有眼光的。

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没了税务来源,便不得不依靠土地财政,获取税收。
1998年,政府又宣布不再施行住房分配制度,以社会化、商业化的方法解决住房问题。

借着“土地财政”和“商品房”这两股东风,中国房地产迎来了暖洋洋的春天,各地的房产价格飞速飙升。
房子从不能买卖的“非商品”变成了有货币价值“商品”。
在“GDP至上”的效应下,社会各界都拼命投资房地产,可以说到了疯狂的地步。

企业想赚快钱,热衷投入房地产;官员需要“GDP和税收业绩”,也依赖房地产;同时货币供给方——银行也积极配合,三方共同努力,房产价格上了一个台阶,又上了一个台阶。
最先吃到螃蟹的群体,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的许家印从香港学来了“楼花”的预售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拼命拿地、大量贷款、快速盖房、预售拿钱,然后再拿地……如此循环,故而开发商自持的资本很少,负债率反而超高。

在“拼命拿地”这个阶段,土地是在政府手中,要想在政府主导的拍卖市场成功夺标,难免要采取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贿赂就是最好用的手段之一。
故而许家印为了抢占市场,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原始资金。
谁有钱呢?当然是银行了,许家印只能从银行得到大量的贷款。

从2009年11月在联交所挂牌上市后,恒大一直保持着高速的扩张道路。
在2010年-2020年这十年间,恒大的资产规模从1044.52亿元上升到23011.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6.2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些资产,大部分都是各地的楼盘。由于房价过高,这些资产的合理估值远远低于明面上的23011亿元。
在资产高增长的同时,恒大的负债却是实打实,不存在虚高的现象。
从830.86亿元增长到19507.28亿,翻了近23倍。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明确指出了“房主不炒”的定位。
显而易见,许家印没有听明白这四个字的深意,误判了中央政策,继续大量贷款,盲目囤地。
或许在许家印的认知中,中国的房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上涨,自己仍有利可图。

然而,现实给予了许家印一记重拳。疫情的爆发,促使中央于2020年出台了“三道红线”,明确指出负债率不符合要求的房企不能举借新债。比较悲惨的是,“三道红线”,许家印的恒大集团全踩。

要是市民不买房,恒大的预售压力就会加大,前期通过拿地积累的杠杆无法及时转移到居民身上,就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现金出现流动性危机。
同时,疫情的爆发,也让居民对未来产生了阴影,不愿掏出积蓄购买房产。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恒大暴雷也就成了必然。

一个公司无法继续经营,很多都是无法偿还债务,恒大也不例外。分析恒大的融资模式,可以发现恒大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拖欠供应商为主。
银行,可以说是恒大的最大债权人。2020年,恒大总负债为19507.28亿元,其中银行借款为7165.32亿,占比为36.73%。这些银行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总计有128家银行。

民生银行是恒大最大的债权人,据摩通统计,民生对恒大的放贷规模,占民生银行整体贷款的0.8%。
看起来数字不大,但以民生银行贷款总额3.96万亿估算,恒大占比也有316亿。
内地的银行监管规则非常稀松,贷款流程则较为迅速,手续也相对简单,这恐怕是造成恒大欠债金额如此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银行,恒大还在海外、国内发行了债券以及恒大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股份。
这些债券、股份流入金融市场,大多被投资机构及散户买走。
恒大暴露以后,这些投资机构和散户只能是望洋兴叹,拿许家印毫无办法。

除了贷款、债券,再一个就是拖欠供应商的尾款。其中最出名的案例就是三棵树漆。
经常买房的朋友都知道,恒大的不少楼盘都是精装房,故而需要大量的上下游供应商。
三棵树漆作为中国涂料的一流企业,和恒大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许家印一直不给尾款,欠了三棵树漆1.8个亿。

2021年恒大暴露以后,三棵树漆老板洪杰急了,拿着自己的商业承兑汇票(其实就是借条)火急火燎找到了许家印,说:“老许啊,你这搞得,得还钱啊。”
狡诈的许家印此刻是破鼓万人锤,说:“洪老板,我的情况你都知道,没钱啊。要不给你49套房,就当还钱了。”
洪杰思索了几分钟,心想:“有总比没有好,及时止损才是王道,遂答应了许家印。”

接着,两家公司就签订了深圳市房地产认购书。
然而,签订认购书是有条件的,三棵树漆需要向恒大缴纳定金:一个是工抵房的意向金20万,购房定金288万,购房差价77.75万。三笔合计三百多万。
本来是去讨债的“三棵树漆”还要给恒大三百多万,不然就拿不到这49套房产。
没想到的是,许家印收了钱,却翻脸不认人,购房合同不签了,定金也不给退。
更气人的是,这49套房,许家印还转手卖给了别人,玩了一招“一房两卖”。

得知这一消息,可以想象洪杰气成什么样。
1.8亿货款没拿到,又搭进去三百多万,还耗费了几个月的精力,结果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小丑”,典型的伤害性大,侮辱性强。于是“三棵树漆”将恒大告上了法庭。
“三棵树漆”只是一个例子,恒大拖欠上下游工程商、承包商、建筑商数不胜数,所欠金额(应付账款)多达9511.33亿。

文章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房价如此之高,恒大之前卖房得到的资金都去哪了呢?
其实,房地产是个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利润也相对较低。
从购房者获得的卖房收入大部分都进入了土地财政,少部分才回到许家印的口袋中。
也就是说,许家印有点类似于《大明王朝1566》中的沈一石,充当着“白手套”的角色。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许家印逃脱审判的借口。
纵观恒大,会发现存在着庞氏分红行为。从恒大上市以来,就存在高息分红的现象。
每年,恒大都坚持派发股利,且股利支持率高达50%,同行的万科、绿地仅为20-30%之间。

恒大本就资金不足,许家印还要坚持高息分红,只有一个原因能解释许家印的动机——及早套现离场。
整体来看,由于许家印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持股比例高,现金股利分红就都落入了许家印的口袋。
这种分红方式就是一种庞氏分红行为,侵占了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可以说许家印完全就就是借着恒大这家公司,套取投资者的真金白银,从而转移财产。

恒大暴露的背后,除了许家印盲目举债、盲目圈地之外,会计审计和监管不到位也是两个诱发因素。
常年审计恒大的事务所——普华永道完全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一直在替恒大遮盖债务。

至于各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于各种利益,不敢将情况公布于众。
所有和恒大有关的机构,不客气的说,都是帮凶。
至于恒大遗留下的债务,大概率要全体中国人共同承担,验证了那句“收益私人化、风险社会化”的含金量。

如今,有消息指出许家印正待在深圳一家特别拘留所,还能获得医疗照顾。在拘留所,许家印还可以给恒大员工写信,并签署公司文件。
官方希望能将许家印树立成一个反面典型,警示其他房地产企业。
至于许家印的妻子丁玉梅,英国法院冻结了其资产,允许她每月获得2万英镑的生活费。
至于未来两人的命运如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参考资料
《我国房地产模式行业融资模式研究—以恒大债务危机为例》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
《恒大崩盘背后:会计问题和监管不善令其迅速陷入灾难》 纽约时报
萧偉平
玩电影明星⭐要多少钱💰??????每年亏几仟亿资金,?一个亿就就一吨左右,用钱💰就🉑以轧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