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路事件起因是张学良想要收回中东铁路,这条铁路原称“大清东省铁路”。1894年清朝在甲午战争惨败给日本,清朝转向跟沙俄结盟。1896年6月3日清俄签订中俄密约,其中一条为允许俄罗斯从清朝手中取得横贯东北修筑铁路的特权,这样可以缩短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的路程。
这条纵贯整个东北的铁路到1903年全部完成,由李鸿章命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又作“中东铁路”。
东清铁路”,又作“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原本由清朝与沙俄合办,清俄分担要职。因为清朝末年,帝国风雨飘摇,清朝没空掌管中东路,于是由沙皇俄国主管,于是中东铁路变成一个远比普通租界规模庞大得多的不受清朝管理的“国中之国”。沙俄也得以方便地渗透东北。
后来清朝在1912年灭亡,被中华民国取代。沙俄则在1917年灭亡,沙俄灭亡后五年,俄国陷入内战状态,但中东铁路仍由俄国的势力掌握。
1922年,苏联正式成立,当时民国政府认为苏联理应废除一切沙俄在华的特权,包括这条铁路。双方经过协商,最终规定这条铁路由双方共管,说是共管,但仍是苏联主管,比如有次张作霖要借用中东铁路运输,但遭遇苏联拒绝。
苏联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宣布要废除一切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并要从列强手上收回铁路、矿产等方面主权。南京政府之所以这样做,皆因为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刚刚名义上统一全国,为了对民众显示新政府对外的硬气,才这么做。就在南京政府宣布这件事以后,那时刚刚归顺蒋介石的张学良积极响应,中东路事件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1929年5月,东北地方开始逮捕境内的苏联外交官,其中苏联驻察哈尔领事馆就抓了39人,中苏关系开始急剧恶化。
张学良
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境的海兰泡,东北地方也意识到战争将要来临,也开始增兵瑷珲。
7月7日,张学良前往北平见到蒋介石,蒋批准了张学良用武力收回中东路,并口头支持这一行动。
当时苏联方面还希望和平解决此事,却被国民政府拒绝,苏联决定动武。7月20日,苏军对中东路东段的绥芬河进行炮击,这也就意味着中东路争端就此开始。
苏军进军路线
7月23日苏军切断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沿江电报线。7月26日苏方在中东路西端的满洲里朝3个方向进行炮击。7月28日,苏军割断通满洲里电线,打跑当地驻军。7月29日,苏军炮击密山县当壁镇。
东北军
8月,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中东路事件刚发生时候,苏联领导斯大林还为此疑惑,他实在想不通东北军或国军为什么要武力占领中东路,他怀疑是英国人或日本人支持了蒋介石和张学良。
于是斯大林下令集结部队迎战,苏联总共出动三万人(实际数量更少),其中包括苏联境内的德意志族,蒙古族,朝鲜族部队。
斯大林
这是南京国民政府名义统一全国以来第一次和外国交战,所以蒋介石通电全国抗击苏联,但无论是蒋还是其他军阀都未派一兵一卒支援东北军。而东北军这边有27万人,但由于还要防御其他地方,东北军只能投入10万人对苏作战,但对苏军依然有着兵力优势。
但是苏军有294挺重机枪,东北军只有99挺重机枪。苏军配备35架飞机,东北军只有5架。苏联坐拥十几门重炮,东北军一门都没有。
8月17日苏军即开始对满洲里、扎赉诺尔、扎兰诺尔的东北军展开攻击,双方交火四小时,东北军在一天内就溃退了。之后3万苏军和10万东北军在各线持续交战。
当年10月,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苏军于三江口、同江、富锦连续三次击败东北军,东北军节节败退。10月底,东北多座城市被苏军攻占。
11月1日,苏军攻陷富锦,此战东北军阵亡三百多人,数千人被俘虏,苏军只死亡3,负伤11人,东北军的松花江舰队也被歼灭。
松花江舰队的“利绥号”
11月17日,苏联打崩西线东北军,满洲里和札兰诺尔两地均被苏军攻占。满洲里之战是中东路事件中最为惨烈的一仗,其中防守满洲里一线的第17混成旅完全被击溃,旅长韩光第及属下团长林选青当场阵亡,另一团长张英重伤后自杀。
防守扎贲诺尔方向的第15混成旅旅长梁忠甲在溃退过程中被苏军俘虏。经此一战,密山、海拉尔相继失陷,中东路枢纽所在地哈尔滨危在旦夕。
据事后统计,除旅长韩光第和麾下两名团长阵亡外,东北军团级以下官兵在满洲里一战中阵亡高达2000多人。另外,旅长梁忠甲及参谋长、团长以下被俘数千人,并押到苏联境内。事实上,东线东北守军第15旅及第17旅已形同全军覆没,而苏军只付出了伤亡不到一千人的代价。
面对东北军连战连败的困境,国民政府不得不在1929年11月26日向苏联求和,承诺恢复苏联控制中东铁路等权利,12月底苏联开始从东北撤军,放弃了已占领的多座城市,除了黑瞎子岛。
中东路事件就以苏军胜利告终,东北军总共在战斗中阵亡3500人,18521被俘虏,《张学良全传》记录被俘的军官高达300人。苏军则有812人阵亡,729人受伤,无战斗人员被俘。
战争总结可能会有人疑问当时蒋介石和张学良为何执意要与苏联开战,当时东北境内还有一条重要铁路南满铁路则被日本控制,尤其是张学良为何只选择收回苏占中东铁路?
第一,后世角度看苏联是个军事强国,但站在当时角度看,苏联跟强国不沾边,甚至给人羸弱的感觉。那时苏联才建国7年,由于刚刚结束俄国内战,国内元气大伤,蒋、张才选择这时候对苏联下手。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说
“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所以蒋、张二人角度也不奇怪了。
其次,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敌视和制裁苏联。蒋以为和苏联开战,美国等国家必定会帮助他,结果没这回事。到后面抗日战争初期的淞沪会战时蒋都幻想欧美国家能调停和日本的战争。
总之,蒋、张错误估算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以及误判了局势,中东路事件就以国军及东北军惨败告终,所幸当时苏联没有兴趣进一步扩大战争,只夺了黑瞎子岛就完事。
影响中东路事件对张学良影响最大。1905年在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打赢了沙皇俄国,东北人民都对这场战争印象极其深刻。所以在两年后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亲口说:
“东北军与苏军作战都打不过,更何况要面对比苏联态度和战意更加强硬的日本人了。”
事实上日俄战争日本也只是侥幸获胜,后来日本也出于此心理在1939年挑战苏联,于是有了诺门坎战役,最终日军也惨败于苏军之手,当然这是后话。
日俄战争
九一八事变时,由于东北军在两年前中东路战败的阴影,以至于他们在抗战过程中一败涂地甚至不敢抵抗。
参考书目《张学良全传》
《中国军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