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对沙俄让步签订《恰克图条约》,奠定今天俄蒙两国边界线

借东皇立花国 2023-12-01 06:20:08

1689年,清朝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两国只结束了在今天东北地区的争端,但蒙古问题仍未解决。

沙俄势力加紧向蒙古地区渗透是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的。1666年在今天蒙古国的色楞格河地区强建堡垒。该堡的建立使喀尔克(外蒙古)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喀尔喀的土谢图汗曾向沙俄提出强烈抗议。

在《尼布楚条约》谈判之前,俄国使臣戈洛文曾策划准噶尔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沙俄依然继续支持准噶尔入侵喀尔克。

但康熙帝粉碎了准噶尔侵占喀尔喀的企图,沙俄的计策未能得逞。

沙俄由此改变入侵方向,开始向贝加尔湖以东的蒙古地区也就是今天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地区不断派出骑兵,建立“骑兵防哨线”。至18世纪初期,俄国势力已进入到恰克图及其东方库达喇河口地区。

除此之外,沙俄还支持清朝的劲敌新一任准噶尔汗国领袖策旺阿拉布坦。《中俄关系史话》记载策旺阿拉布坦已经向俄罗斯名义称臣。

清朝面对此挑衅,开始驱逐在国内蒙古地区的俄商,并中断与俄国贸易。由于彼得一世领导下的俄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战争年年不断,俄国国库耗尽,所以俄国急需外贸所带来的利润。

1722年8月初,彼得一世发布谕旨,宣布愿意按照《尼布楚条约》的规定,处理两国越境边民问题。1725年沙皇政府正式决定派遣使团来清朝,就两国贸易和划界问题举行谈判。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722年和1725年,康熙皇帝和彼得一世相继去世。康熙的皇位由雍正继承,而彼得一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成为了新的沙皇,俄国称叶卡捷琳娜一世。

雍正皇帝戎装像

简单介绍下叶卡捷琳娜一世,别把她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搞混。1702年,当时俄军和瑞典军队在波兰交战,这年8月俄军占领了马里恩堡,在这里,一名俄国将领舍列梅捷夫在俘虏了一位17岁的立陶宛少女,名叫玛尔塔。

叶卡捷琳一世

玛尔塔出身贫寒,跟随父母从波兰逃到这里居住。玛尔塔嫁给了一名瑞典骑兵,他和丈夫才相处8天,因为瑞典军队兵败,丈夫便跟着大部队走了,她就被抛弃了。战后俘虏她的俄国将军把玛尔塔带到了俄罗斯宫廷,之后玛尔塔又被送到了彼得一世宠臣缅什科夫的家中。

1703年10月,彼得一世去缅什科夫家中做客,遇到了玛尔塔,彼得对她一见钟情。彼得便下令让玛尔塔皈依东正教,还给她取名为叶卡捷琳娜。1704年,叶卡捷琳娜正式成为彼得情妇,后来逐步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

1725年,丈夫彼得一世去世后,叶卡捷琳娜得到了宫廷近卫军的支持,于当年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但是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大臣缅什科夫掌握。

对于清俄争端问题,叶卡捷琳娜根据彼得一世生前的意图,决定借祝贺雍正皇帝登基的名义,派出以伯爵萨瓦为首的代表团前来清朝进行谈判。

1725年6月29日沙皇政府正式任命萨瓦为大使带着卫队长、测绘官、东正教教士等120人,卫队1500名造访大清帝国。

《万国朝贡图》里的俄罗斯使团形象

雍正皇帝得知俄国使团来访的消息,即派国舅隆科多和散秩大臣四格为谈判代表,前往边境迎接俄国使团。 俄国使团于1725年10月从圣彼得堡出发,至次年9月抵恰克图附近的布尔河与隆科多、四格相会。

原拟谈判在俄国控制下的恰克图举行,因萨瓦负有祝贺雍正登基的使命,四格陪他前来北京。萨瓦在京期间,与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兵部侍郎图理琛三人进行30余次会谈,其争论焦点是划界问题。

萨瓦行前奉有指示,要尽力拖延谈判,以待己方人员对清俄北部地图绘制完毕,为沙俄获得更多的领土要求找到根据。因此,萨瓦在谈判中漫天要价,反诬清朝侵占了臣服俄国已久的蒙古土地,拒给谈判设置重重障碍。

当时清朝、俄罗斯、准噶尔三国格局

与此同时,萨瓦利用在北京的方便,与在北京的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秘密会晤,获得了不少清政府的情报;又通过巴多明买通清大学士马齐。萨瓦成功贿赂了马齐。马齐便将清政府有关谈判的决策全部告诉了萨瓦。萨瓦通过这种手段获得了重要情报,所以在谈判中要价越来越高。

清朝使者察毕那对萨瓦的无理要求进行了严厉驳斥,指出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沙俄已在蒙古地区获得大量土地,仍不满足;在划界问题和归还越界边民问题解决之前,不谈贸易问题。萨瓦则坚持在贸易等问题解决之前,不能考虑划界问题。

为打破谈判僵局,清朝主动在贸易等问题上让步。1727年4月,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了10条协议,清俄国界由两国代表在边境地区商谈划定,缔约谈判在边境地区举行。

此时,沙俄进行的边境地区的勘察和地图绘制工作也宣告结束,完成了谈判前的一切准备。

清朝代表团有隆科多、策凌、四格和图理琛四人沙俄代表团以萨瓦为首四人。1727年7月3日谈判开始。在谈判过程中,隆科多要求俄国让出之前占领的蒙古土地,立场坚定,毫不退让,沙俄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拿不到任何东西。

于是萨瓦将托博尔斯克的卫戍团调到边境,增加武力威胁。

18世纪沙俄军队

这时候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和先前被萨瓦贿赂的清朝官员马齐开始蛊惑雍正皇帝,让他做出让步。雍正接受了马齐的建议,借故将隆科多撤回,由名叫策凌的人充当首席谈判代表。

策凌一反隆科多的态度,处处对沙俄退让,使谈判急转直下,迅速按沙俄提出的划界方案达成了协议,清朝于1727年8月31日与沙俄签订了界约。由于签约地点在布尔河畔,界约称《布连斯奇条约》。

清朝方面最终对沙俄做出妥协,双方开始进行新的边界协议

条约分满、蒙、俄、拉丁四种文本。条约规定:中俄中段边界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

“鄂博”是蒙古语,是蒙古族各部落用以标示牧地界限的石堆,此处用作中俄两国分界标志为起点,由此向东至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位于唐努乌梁海的西北地区),北部归沙俄,南部归清朝。

《恰克图条约》所划分的清俄疆界

《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清俄双方即派出界务官,分组前往恰克图东西两个方向,划定地段,勘分国界。勘界结果是在今天恰克图以东共设置了63个界标(鄂博),在恰克图以西共设置了24个界标。

清政府根据《布连斯奇条约》和1727年4月清俄双方在北京达成的10条协议,拟就了清俄边界、贸易等总条约草案,经雍正皇帝批准后,将约本送达恰克图。

1728年6月25日,清俄两方代表团在恰克图正式签字,至此《恰克图条约》正式缔结。《恰克图条约》是继《尼布楚条约》之后清俄两国最重要的条约,奠定了清朝蒙古地区和沙俄的乃至今天蒙古国和俄罗斯两国的疆界。

0 阅读:1

借东皇立花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