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扶持印度替代我国制造业,在看似全面劣势的情况下如何破局?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03-26 03:34:41

印度也在搞类似于我们的一带一路计划,这个计划在印度被称为“香料之路经济走廊”。目前来看,这个所谓的经济走廊,目的就是对冲我们的一带一路计划,在美国的参与下,扶持印度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从而取代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

目前对于印度是不是能够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地位,目前我们的媒体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印度跟我们相比差距太大,行政效率低下,频繁出现杀猪盘事件,这势必影响印度版的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之印度在基础设施上,人口素质,以及印度宗教的影响,无论从哪方面看,印度似乎都没有超过中国的可能。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的开放有个同步条件,就是美欧对我们开放市场,所以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经济大国,我们当初开放的时候也很弱小。所以只要美国体系能够对印度开放市场,很自然的也会在市场的需求作用下,让印度变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很显然,我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确实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只不过从中印两国的基础文化上来说,我们属于东亚国家典型的勤劳民族,而印度则更像是印度教文化影响下的躺平文化盛行的国度。从工业基础上讲,可以说我们在改革之前就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工业化基因,欧美市场的需求只是变相对我们的工业化体系进行了逆向改造。所以印度想要取代我们的位置,且有很长的路要走呢。但是大家要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我们融入全球化之前,我们追赶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所谓赶英超美的虚幻,而是在制造业追上日本韩国等东亚发达国家。现在来看,他们依然做的不错,即便是现在依然对我们有比较优势,而日韩都是美国培养扶植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所以对于印度的未来,我们还是不能太过于贬低。

日韩过去相对于我们的比较优势,何尝不是现在我们对于印度的比较优势呢?目前来看,产业链放在我国可能从性价比上更划算,但是国际贸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对比性价比就能完全解释的。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并非离开了性价比高的我国,产业链在印度就搞不成。只不过印度要在比较劣势之下,付出更多的成本罢了。说白了,同样一件商品,从我国生产比印度便宜,但是只要美国为首的西方市场愿意承受印度更高价格的商品,实际上印度的产业链计划还是有发展的可能的。

其实美国在孤立中国产业链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将全部的筹码都压在印度身上,因为美国人明白印度的尿性,一个不乐意可能就会得不偿失。所以美国实际上对越南也是非常重视的。从承接世界产业链的角度上说,越南的优势要比印度好得多。只不过越南人口体量决定了这个国家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所以越南,只是美国设计的下一个世界工厂印度的工业化配套之地。

现在美国跟我们搞所谓的经济脱钩,目的就是为了用产业链转移出去的方法,通过长期削弱我们制造业的方式来打压我们。只是产业链转移有个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只要美国愿意承受更高的采购成本,那么印度就有可能成为被美国扶起来的下一个世界工厂。

那么美国到底愿不愿意付出这种代价,换取世界工厂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呢?很显然,美国人目前正在这样做。虽然美国国内的经济学派有反对的声音,因为这违反经济学常识,一个操作不好就会成为我们逆袭的机会。但是美国人同样明白,如果再让我们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经济实力上的增长将会让美国对我们感到恐惧。所以现在经济问题已经退居其次,政治挑战才是美国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样的考虑下,承受付出更高成本的代价,还是承受来自我国的强大两者之间,美国很显然选择了前者。但是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在那里摆着,美国不可能一夕之间就将我们击败。现在美国最多能够慢慢的扶持印度,并不是说一句脱钩,就能够完成的。既然美国选择了孤立我国产业链的决策,短时间内即便是付出高昂的代价也会在所不惜!

现在外部的问题已经显而易见,美国就是倾力扶持印度,在产业链上取代我国的地位。如果任由印度发展,印度更好的人口红利很显然一定会成为印度的比较优势。任由这种局势发展下去肯定对我们非常不利,那么我们对此有办法应对吗?

现在很多人想到的问题,就是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向,用我们庞大的市场来消化我们自己的产能。这个不能说不对,毕竟生产端是依附于消费端的。过去我们依赖欧美市场的需求,原因是他们的市场比我们更大。现在如果我们的内循环可以做起来,我们也可以成长为一个超级市场。到时候,谁的市场大,谁的话语权就更好。工业制造业国家自然就会跟着我们的需求走。咱们过去开放几十年,不就是依靠美国的市场,才会成为世界工厂的吗?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内循环还只是目标,是尚未实现的未来。即便是我们未来的前景因为人口规模比欧美市场更有吸引力,但是欧美市场现在的体量优势就在那。这就好比说你和一家大公司竞争一笔资金,你说你的项目前景更好,一定会成为一家大公司,但是人家大公司的体量是现成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趋利避害一定会导致资金选择大公司,而不是投资于你所谓的未来预期。所以目前来看,做大市场这一招,还不能解决所有。再说了,即便是我们未来拥有了内循环大市场,但是欧美同样也是大市场,我们能够实现,只不过是具备了跟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格罢了。

说白了,我们内循环所能解决的,只不过是让依附于欧美市场的国家,在中美之间选择两方讨好,并不能让我们具备控盘的能力。如果你是个工厂老板,生产的产品两个大客户都需要,你的选择肯定是想办法跟两个客户都搞好关系,这样你才能从两边都有钱赚。所以要获取控盘能力,仅仅依靠做大市场是不足以完成的!

大家看现在美国整天制裁这个制裁那个的,所仰仗的,不就是他们的控盘能力吗?假如我们拥有了跟美国一样的市场体量,一样的科技实力。到时候我们就具备美国随便制裁别人的能力了吗?还是没有,大家想想,如果你只有一个大客户了,这个大客户可以决定你的生死,那么你也就只能听命于人了。如果你有两个大客户,一个大客户对你提出的要求太苛刻,你还可以选择去另外一个大客户手里挣钱。所以说,我们如果成长为跟美国一样的市场体量,科技实力,反过来反而会导致中美之间弱化彼此的影响力。这就是竞争的缺点,会导致看似实力强大之人在势均力敌的时候,向下讨好寻求合作才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盘!

我们即便做大国内市场,依然无法具备现在美国一样的实力。不但无法让新兴的工业国家乖乖听命,相反的,还需要依靠我们的市场施恩于人,进而构建我们自己的经济秩序。要不然,我们的内部市场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绊脚石,反而会促进更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更加抱紧美国的大腿。

此外,我们跟美国相比还有另一个天然的劣势,那就是我们没有美国那么大的转圜空间。咱们的人口优势,在做大市场上是优势,但是在就业要求之下,反而成为了劣势。因为任何经济体发展的首要任务都是充分就业。基于人口规模,我们需要庞大的工作机会,我们不可能放弃很多的产业。除非新的科技革命由我国引领,并且科技革命的红利足以涵盖我们庞大的人口。否则我们不可能将我们任何的中高端产业转移出去的。能够给他们的,都是一些依靠人力成本的低端制造业。

但是在这方面,美国对我们有比较优势。道理很简单,人口数量跟我们不能比。即便是现在,美国在金融红利之下,实际上经济规模已经虚胖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工业发展,又想要金融收益,美国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所以即便是现在的美国,除了把持部分高精尖行业之外,像汽车,机械,电子,造船等多种中高端产业,他们对外转移是毫不吝啬的。甚至美国连很多高精尖的非核心领域都可以对外转移,就像我们知道的芯片,美国转移出去的可能都比我们当下的更好,所以期望我们未来能够用转移产业的方式向下施恩,很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个,实际上是我们人口羁绊之下,产业链无法向下转移的劣势,而新兴国家想要的跟我们现在一样,是产业升级,我们既然不会转移出去,那么我们的人口优势在产业链赠与方面也就变成了劣势!

假如我们转移出去的都是一些服装鞋袜,锅碗瓢盆这些基础产品,对于后发工业国家来说,人家肯定更愿意要美国转移过去的中高端产业。人往高处走,就连我们出门打工都不愿意进这些依靠人力加班的企业,对承接转移产业链的国家来说,肯定是更高端的产业链的吸引力更大。过去我看到过一个关于我国产业链必须只进不出的帖子,说的就是我们人口规模导致的就业需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未来将中高端产业惠及下游国家。但是美国人可以这样做,这意味着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相比于我们主导的经济秩序对期望制造业立国的国家来说,未来的预期更佳。

其实很多事情,在还没做之前就已经明了了。比如美国和印度在G20峰会之后,发表了很多联合声明。关于产业链方面,美国甚至承诺将国防科技,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等高精尖领域拿来给印度分享。咱们且不说印度有没有能力啃得动这些硬骨头,至少在美国的产业规划之中,人家是敢于做这样的承诺的。实际上对于美国来说,这些高精尖的产业链所有的核心点都在美国,即便是扔出一些最低级的骨头,印度都未必能够消化,但是印度是有产业野心的。即便是最没有营养的骨头,在印度看来都是这个世界上最肥的产业肥肉。双方一个明知道对方消化不了,另一个有野心但是没能力,可以算是最最让人无语的联合声明了吧。说真的,我感觉美国人这招挺高明的,至少可以笼络人心!

我说这些,可能大家会觉得,美国这是在忽悠印度。毕竟以印度的尿性,能有多大的胃来消化这些难啃的骨头呢?但是大家要清楚,印度实际上也明白这是美国人的忽悠,但是印度既然接住了美国的这个忽悠,自然会想办法在这些核心产业中有所求,而不是只做门外汉任美国人忽悠。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没有美国这样忽悠别人的本事呢?我想我们即便是想忽悠人家,人家也未必会相信吧?说白了,没人相信一个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会拿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忽悠别人,他们眼中,我们自己的胃是无比巨大的,不可能跟他们分享!

以上所说呢,并非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基于事实的论述。我们想要像美国那样,构建一套我们主导的经济秩序,并与美国共存,实际上是非常不现实的。这就是目前我们对美国的比较劣势。假如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需要依托于经济大国的话,我们庞大的需求对于争取资源国的支撑是很容易的,原因无他,我们拥有庞大的工业加工需求。但是对于后发工业国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产业上的上升,而不是将资源卖给我们。就算工业产品卖给我们,在两套大市场的吸引下,他们自然也不会将宝全部压在我们身上。

既然我们很难从传统领域打破传统格局,岂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没有扭转乾坤的可能了吗?答案也不全是,只是这里面有几个条件需要满足。传统办法打破格局唯一的可寻之路,就是科技革命,确切的说是我们率先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接下来经济增量的控盘能力握在手里,才可以彻底扭转这样的局面。

但是科技革命是需要长期烧钱的,这个短期内是无法全面商业化的。即便是未来长期看,什么时候新的科技革命成型也是未知数。既然不知道新的科技革命什么时候到来,所有的国家自然会选择美国这个传统上的老大。至少跟着美国混还能承接一下美国需求下的产业链。而我们要想率先在科技研发上有革命性的突破,只有想办法用更多的资源和财富去换取。所谓财富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即便是科技革命爆发在即,我们也需要在科技革命的边缘才有可能成为控盘人。像一些落后的农业小国,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业化都没有完成,何谈引领科技革命呢?

那么我们如何获取资源和财富去引领科技研发呢?过去我们可以依靠出口,依靠产业链优势从贸易盈余中获取。但是现在是经济脱钩的大环境,美国已经明牌扶持印度和越南并孤立我们的产业链,别的国家又没有那么大的市场足以吸纳我们的产能。我们现在赖以维持的中高端产业,又不能用向下惠及第三世界国家,让他们可以归附我们的经济秩序。也就是说,我们获取资源和财富已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想要维持强大的工业体系,又想要吸纳第三世界国家的依附并向我们提供资源,很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这是不是代表我们就没办法了吗?也并不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招制敌的机会。这里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讨论,美国拿捏世界经济的手段,最核心无非就是其庞大的市场需求。那么如果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市场转变为跟美国体系一样的体量,并将美国的消费市场体量给打下来,不是一切都解决了吗?

大家看看现在美国手里还有什么可以依仗的?科技和金融这两者而已。美国将产业转移出去,然后依靠科技产业保持较高的产业利润,并依靠金融手段再将依附于美国的工业国生产创造的利润再吸纳回去。利用庞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美元的国际地位,不但享受着国内科技产业的红利,同时还将世界经济的主权拿捏在手里。

而支撑美国这一切运作的基础,实际上是消费市场。我们假设,美国人的消费市场萎缩了,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崩塌。那么美国这套赖以维持的底层逻辑还能运转吗?很显然,答案是不能的。如果美国人的需求下降了,后发工业国家就会向我们要市场。道理很简单,即便是美国将所有的高精尖产业都转移给他们,他们生产的东西因为美国的市场崩塌,购买力不足而不能卖给美国,他们会怎么选?所以看似复杂的问题,如果能够找到核心突破口,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要美国市场崩塌了,我们即便是不对外转移任何产业,只需要从他们家里买资源和粮食,他们也会想办法和我们搞好关系,这是需求关系决定的。预期能够生产最高科技的产品卖不出去,还不如帮我们打打螺丝赚点零花钱来得实在。

只要我们可以吸纳世界产业体系成为我们经济秩序的一环,我们主导的世界经济产业链就会重塑,自然的,执牛耳者,也会由美国变成我们。既然看到了这一层,就必须要搞清楚,美国庞大市场终归是需要财富支撑的。美国现在基本上创造财富的制造业已经没有了,那么美国支撑庞大需求的钱从哪里来的呢?这个,就要说到美国的金融吸血功能了,美国现在之所以在产业空心化的基础上,依然可以保持强大的市场,唯一的来钱渠道就只剩下金融收割了!

很显然,美国现在一方面在限制我们的制造业,一方面在利用自身市场需求来扶持印度越南等国对我们进行产业替代。同时,美国也在通过自己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对我们发起最狠的金融攻击:加息。

我多次在文章中强调过,美国加息的目的,就是为了金融收割。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美国目前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至今除了斯里兰卡,没有一个国家被美国加息打败。而美国自己却正在承受着史无前例的压力。这里简单说一下,美国人加息为什么会承受压力。加息之后,全球配置的美元回流美国去享受高息红利,而美国必须为此支付全球流动美元回流的收益。而美国国内是没有这么多产业可以制造红利的,于是美国加息只能通过金融系统凭空产生,说白了,就是印钱。

那么,美国支付了红利之后,如何避免凭空产生的财富引发的通胀效应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依靠金融收割。美国加息过程中,能够引爆多少主权国家,就能够收获多少主权按国家的核心资产,而这些被美国收割的资产,就会变成超发美元的信用背书。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加息没能完成收割,那么憋在美国境内的美元就会成为撑死美国的负担。因为钱太多,就会因为没有资产背书而出现通胀,出现通胀就需要持续加息进行压制,加息又会吸引更多的钱回流美国,又会引发更大的通胀。所以,美国只有成功收割,才可以破局。

如果金融收割失败了会怎么样?很简单,美元信用崩塌。美元跟津巴布韦元虽然有信用区别,但是核心逻辑是一样的,信用是美元的一切。没有资产信用背书的美元,就是一张绿色的纸币。大家承认美元的信用,是因为它背后有资产。美国收割失败,意味着美元背后没有资产,也就无法压制通胀,无法收获足够的信用资产支撑美元的信用。美元信用就会出现严重的危机。

美元出现信用危机之后,会引发资本的疯狂出逃。而资本会去哪里?很显然,届时只会来中国。成为我们修复发展问题的筹码。美国一旦丧失了资本收割能力,依靠他们那些工资高到天边的老爷级别的工人,还有少的可怜的制造业,还能够维持国内强大的市场需求吗?没有了消费市场的支撑,美国还能够吸纳后发工业国家对其经济依附吗?到时候,他们恨不能在美国崩塌的尸体上踩上几脚,作为投靠我们的投名状。所以所有的问题,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击垮美国维持庞大内需市场的财富来源,也就是金融吸血能力,才是获取胜利的关键。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将美国金融吸血能力掐断呢?说真的,没有好的办法。我昨天的文章中曾给出过结论,现在属于比拼内力的阶段。拼的不过是谁能熬的更久罢了。美国维持高息,属于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做法。我们只有比美国更能熬,才可以避免被美国收割。只要美国不能收割成功,势必会导致我上面描述的情况。所以美国即便是已经无比难受,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依然不会降息承认失败!

而印度和越南这些准备依靠美国,承接从依靠获得美国订单的,期望成为后发工业化强国的国家。他们无论什么香料之路经济走廊,还是革新开放,都将会因为中美这场博弈的成败受到波及。

小结:中美博弈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国博弈,已经开始进入了最后的决胜阶段。这时候,尤其需要我们国内精诚团结,将我们的潜力和动员能力发挥到极限,才有可能赢得这场博弈的胜利。大家要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虽然我们在各方面都看似劣势,但是只要大家都能心怀国家,众志成城,跟美国在这场耐力较量上撑下去,我们就能赢!

0 阅读:2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