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种“原则性”越强,越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

躲进你的身体 2022-09-20 23:41:08

昨天我的文章中谈到一个家庭教育焦虑的问题,很多家长觉得教育孩子很难,觉得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实是家长们本身的过度焦虑导致的感觉。

有人问,焦虑的根源究竟来自于哪里?

其实,许多家长之所以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他们在对待孩子这种事上,是有着不自知的完美主义的情结,希望自己孩子不要有任何的缺点,或者是说期望孩子满足家长自己要求的所有标准。

如果家长陷入了这种不自觉的状态中,就很容易变得焦虑。

因为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想法也千差万别,行为模式也就各不相同。谁也无法完全满足别人的期待,其实,每个人就连自己的期待也无法完全满足,更何况说符合他人的要求?孩子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家长就会在期待落空后,对孩子感到失望和不满。

家长的这种失望与不满,常常会压抑了孩子的自我,甚至还会摧毁孩子的自我独立存在感和价值感。

这种期待其实已经脱离了尊重个体的特性,把人当成一个物化的标准来进行简单的价值判定。

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就失去了做为自己独立灵魂的存在意义。无论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现如何优秀,只要有一两点不符合家长的要求和期待,很多家长就会不自觉地全盘否定孩子的价值。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现实中,很多时候人的行为就是多面性的,而我们往往喜欢以黑白或好坏的二元世界来看问题,觉得这就是原则。

而在许多家庭里,家长本人的好恶就成了“好坏”与“原则”的唯一标准。

家长的这种“原则性”越强,越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

当孩子被贴上负面标签后,也会变得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既然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好孩子的标准,那就干脆不努力,彻底做个坏孩子了。

如此一来,家长只会更加焦虑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都有多面性,而且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往往都会仅仅因为一件事情而神化某个人或全盘否定一个人。

朋友L昨天跟我说了一件事,她的好友M耍了一点心机,把关系不错的同事出卖了,并无中生有增加了一些不利的细节,导致人家不得不离职。

L因此非常鄙视M,决定与她绝交。L气愤地说:M太可怕了!看她平时表面那么好,没想到全是装出来的,她就是一个人品低劣的人!

我说,你之前对她印象那么好,或许这次她另有原因?

L说,不管什么原因,做出这样的事,就是一个没底线的人,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当然不否认M做的那件事很不道德,但我也不同意因此就对M整个人进行全盘否定。L听到我的想法后更加愤怒了,她对我说:你怎么也变得如此是非不分了呢?

我知道这样下去聊天就会演变成一场“谁对谁错”的争论,于是停止了这个话题。

很多人的聊天都会不知不觉地变成这样,喜欢以自己主观认定的唯一标准来进行简单地评判,陷入到“你错我对”的怪圈里。

而成人把这种模式带到家里,就变成了“孩子如果表现得和家长所想像与期待的不一样,孩子就是有问题的”。如果家长就是唯一的正确标准,那孩子就是错误的了。

在学校里面,如果老师只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同样也会催生出很多教育的问题。

这样的区分,使得孩子的核心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如果一个学生的精神内核还不如一个分数重要。这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他们会怀疑自己的人生意义,丢弃自己有创造力的灵魂,去追求毫无实际价值的分数。有些孩子会因为一次两次的成绩不好而心惊胆战,甚至因此痛苦绝望到自杀,就是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

这个世界为什么是多元化的?

因为,每个人的基因因素、成长环境,还有经历和思想行为模式都不一样,这才创造出世界的丰富多彩,让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有趣灵魂和美妙的体会。

是创造力满足了我们的多彩的精神世界和需求,是创造力让人类变得和其它生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并推动着人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创造力,才是人类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创造力,意味着不一样的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承认,这样世界不仅仅只是黑和白,还有许多不一样的颜色的状态,抛开唯一的标准,去尊重价值的多样化。

家长也需要学会看到孩子多方面的价值,而不是只符合自己标准的那部分才是有价值的,这样才不会因孩子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孩子。我们就会看到孩子还有其他的优势与闪光点,去不断地强化这些优势与闪光点,不断地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潜力。

当家长转换思路后,你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焦虑。而很多教育问题,也将随之迎刃而解。

0 阅读:26

躲进你的身体

简介:分享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