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9月16日,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百年诞辰。8年前,李光耀的离世震动全球,各国不分制度、宗教、大小、贫富,纷纷表示哀悼、表达敬意。今年同样如此。一个面积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不过500万、而且资源非常匮乏的小国竟能引得全球各国——包括西方各大国纷纷折腰,堪称奇迹。
李光耀作为一个天才型的政治家是世界公认的。1965年,原本作为马来西亚一部分的新加坡,被其国会全票通过驱逐而“被迫”独立。那一年,李光耀才42岁,“被迫”成为新加坡建国总理。
在宣布新加坡正式独立的电视直播记者会上,李光耀一度哽咽到说不出话来,几度拿起手帕,拭去眼中的泪水,最后不得已要求休息片刻。政治强人在公众面前,竟也情绪崩溃。这一幕,被认为是新加坡历史上,最叫人难忘的一刻。
但李光耀随即就坚定地向世界宣告,新加坡将不分语言、文化、宗教而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豪言“新加坡会生存下去”(Singapore will survive)。
当时的新加坡只有200万人口,激烈的种族与政治冲突肆虐下,社会动荡不安,人均GDP才500多美元,许多人都对这个城市国家能否存活,打了个大问号。
李光耀没有尝试乞求马来西亚让新加坡“回归祖国”,这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25年后,1990年,当李光耀卸任总理时,新加坡已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跃升为第一世界的先进国家,人均 GDP突破1.22万美元。
而今天的新加坡,不仅人均GDP达8万多美元,是马亚西亚的8倍,其廉洁程度、法治指数、经济自由度、世界竞争力均位居世界最前列,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运、贸易、金融、教育中心。
如今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港口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
务实地面对自己的处境,随时改变,适应大环境,才能生存,是李光耀留给新加坡的最大遗产之一。
新加坡经济奇迹创造者
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州,从血统上看,他是纯正华人,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的一个富裕华人家庭,为第四代华裔新加坡人,不过他的成长过程渗透着浓厚的英国影响。
李光耀中学就读于一所新加坡的英国学校,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学业被打断。三年日据时期,李光耀曾在黑市做过买卖,也用掌握的英文服务于日本的宣传部门。
战后,李光耀来到英国,先是短暂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不久转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以双重一等的优异成绩毕业。
年轻时的李光耀
1950年回到新加坡后,李光耀成为一名知名的工会律师。
1954年,李光耀与志同道合者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并成为该党首任秘书长。这一职位他一直担任了40年。
1959年,新加坡从英国的管制中脱离,成为新加坡自治邦。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在随后的大选中获胜,成为立法议院中第一大党。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
李光耀一直希望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1963年,李光耀经过谈判实现了“新马”合并。然而,这一联合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一系列的种族暴力冲突使新加坡最终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彻底独立。
1990年,在赢得了不少于七次大选连任之后,李光耀辞去了总理职务,但是留任内阁资政直至2011年5月。他是世界上任期最长的国家总理。在此期间,新加坡从一个经济与国防均很脆弱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退下的李光耀依然相当活跃,主导了号召更多新加坡人讲中文的活动。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因病逝世,新加坡为其举办国葬,身为其长子的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在追溯父亲一生业绩时,数度哽咽,称颂父亲李光耀“度过了充实及丰硕的一生”,他形容:“因为李光耀先生从未动摇,我们没被击垮。因为他勇敢面对挑战,我们也有了勇气和他一起并肩作战,最终获胜。于是李光耀先生带领着新加坡,从第三世界晋升到第一世界国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称,“新加坡今天的一切,几乎可说全是李光耀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是精英治理的典范。”
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
新加坡独立之后,李光耀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改革计划,随着全球市场与产业的快速变化,不断寻找新的成长机会。
从立国的自由贸易、金融,到半导体制造、石化、生技,以及今天的洁净科技、创新创业。世界前两大港、亚洲金融中心、东南亚石化基地、亚洲硅谷的光环,一个个加诸新加坡身上,也让新加坡和竞争对手香港比起来,有更多元、均衡的产业发展。
今年7月,为纪念李光耀百岁冥诞而出版的新书《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发布。这本由多名老报人和文史工作者等合力撰写的书籍,收录了李光耀15项为人熟知的政策,包括小国大外交、种族和谐、法治之邦和居者有其屋等,李光耀几十年前制定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在今天仍然适用。
在国际舞台上,李光耀不树立敌人,一生频繁地参与国际事务,让新加坡超越了人口、面积的规模限制,获得了不可忽视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从冷战时代到21世纪,周旋于美苏与中美两强之间,到成为海峡两岸的中介人,欧洲、中东阿拉伯国家与亚洲之间的桥梁,东南亚的协调人与大脑。
在李光耀看来,没有资源、强邻环伺的新加坡,无法单独决定自己的命运,不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根本无法生存。
因为有着精准的政治眼光,李光耀被一些人赞誉为“政坛巫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观察这个人几十年,他的预言从来就没有错过”。
“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不过,我们可以在有限度的空间,尝试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区域的巨树间穿梭,”在《李光耀看世界》一书中,李光耀如此描述国际舞台上的生存哲学。
李光耀自认为另一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留给新加坡一个效率、廉洁的政府。
“对新加坡,我觉得最骄傲的,就是我们可以维持一个廉洁的体制,”2006年李光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当然,李光耀的强势风格,也不是没有争议与批评。西方媒体最常批评李光耀箝制自由,政府无所不在的管制,让新加坡获得家长制的“保姆国家”的封号。但李光耀从来不为所动,坚持这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甚至不惜驱逐美国记者,杠上美国政府。
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人受到教导如何礼貌,如何做到不要大声喧哗,什么时候该冲厕所,不要嚼口香糖。在新加坡看不到任何涂鸦,因为政府说不应该有。李光耀说,“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今天的行为更好,我们生活在比30年前更愉快的一个地方。”
“我的第一优先,是新加坡人民的福利和生存,然后才是民主制度,”李光耀在一次公众演讲中提到,“如果我们没有有效地干预人民生活的每个层面,新加坡今天不会存在。”
有媒体称,“以任何标准而言,李光耀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李光耀一生推崇儒家文化,爱喝中国茶,曾30多次到访中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李光耀是少有的能有机会与这五代中国领导人会面的外国领导人。包括在1976年首次访问中国,李光耀共访华33次。
李光耀2013年90大寿时,新加坡媒体以出版新书《李光耀观天下》志庆。李光耀在书中把中国放在第一章,足见他的重视。
不仅和中国大陆几代领导人都有很好关系,李光耀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也私交甚笃。在1970年代,新加坡与台湾就进行了军事上的多项合作,他本人也多次访问台湾。1992年李登辉上台后,两人也曾交往甚密,但后来关系破裂。2000年陈水扁上任后,李光耀曾两次访问台湾,但与陈水扁的关系一般。
70年代中期,李光耀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1976年5月10日至23日,李光耀率团首次访华。当时毛泽东主席年事已高,与李光耀仅持续一刻钟的会见纯属礼节性的,但这次简短的会见给李光耀留下了很深的记忆。若干年后他还回忆道,毛泽东当时已83岁高龄,无论是精神或者体力都很虚弱,但他看到的仍是领导过长征,坚持抗日游击战,打败国民党军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人。
毛主席会见李光耀
李光耀的第一次访华,所到之处不多,接触民众受限,但淡释了李光耀对中国的政治疑虑,回国后就放宽了公民旅华限制,允许60岁以上的人可以访华旅游观光。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李光耀后来回忆:“我从未见过一位共产党领袖,在现实面前会愿意放弃一己之见,甚至还问我要他怎么做。”
这次新加坡之行,邓小平以他惊人的谦虚代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承认并改正了两个错误。一是改变保守自闭,主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二是接受建议,不再搞革命输出,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对外关系。
李光耀后来回忆那次会晤时还说:“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还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也正是在李光耀的推动下,中国大陆和台湾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了极具象征意义的“汪辜会谈”。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1年与到访的李光耀会晤时曾对他说:“李光耀先生,您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受敬重的前辈和长者,中新关系的新方奠基人和掌舵人。至今您仍然在孜孜不倦地推动中新关系的发展,我对此表示由衷的感动和钦佩。我们不会忘记您对中新关系所做的重要贡献。”
2011年,习近平接见到访中国的李光耀。
在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李光耀对现今中国还有几点有趣的观察:
(1)中国有自己5000年来的文化与历史,相信中央强大,国家才能安全。中国绝不可能发展为一个西方概念下的民主国家,“中国有自己的方式”。中国会小心、逐步地进行改革,包括党内民主。
(2)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会继续“低调地”强大起来,使影响力提升,但必要时也会展现力量。
(3)讲到西太平洋局势,李认为中美两国在争夺亚太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已经开始,并将延续到21世纪后中叶。
“以小搏大”,也许是最适合概括李光耀政治生涯的四字成语。如今,“开国元老”虽已离去,“新加坡模式”还在延续。李光耀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座被人交口称赞的魅力之城。世人铭记至此,也许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编辑:马小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