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一座庙、五步一条巷的台湾古镇——鹿港

熠彤看历史 2023-09-15 12:55:09

◆ ◆ ◆ ◆ ◆

在台湾所有的古镇中,保留最好的就是彰化鹿港,位于台湾西海岸的中点,是距离大陆最近的港口城市。清朝时期,这里帆影云集、商贾齐聚,繁荣富庶。现在的这里,众多古建筑被完好保留,习俗和文化依旧延续,有罗大佑《鹿港小镇》里唱的很多乡愁,还有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唱着“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声名显赫的历史

鹿港,旧名“鹿仔港”,因昔日多鹿,鹿的买卖十分兴盛而得名;也因拥有良好的港湾条件,曾是台湾中部的经济交通枢纽。台湾谚语“一府二鹿三艋舺”,其中二鹿为今彰化县鹿港镇,是台湾岛最繁荣的三城镇之一。

1683年,施琅平复台湾后,很多汉人陆续移居到这里。到1736年,据省文献会记载,这里的汉人数量已高达60万。

康熙时期,鹿港属于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彰化设县。雍正九年,鹿港开放岛内贸易,发展成为台湾中部米谷集散中心。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政府开放鹿港与福建泉州的蚶江口为对口港埠,由此开启了鹿港的全盛时期,商贾汇聚,有八大商业组织,合称“鹿港八郊”;人文交流频繁,因市街布局与大陆的泉州十分相似,又有“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但后来,由于鹿港海岸线逐年上升、鹿港溪的淤积日益严重,商船无法直接停靠,鹿港逐渐失去港口城市的竞争力。

咸丰八年(1858),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台湾开放安平港与淡水港对外通商,后又增开高雄、基隆两港。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多有限制,鹿港的淤积问题也更严重,蚶江口与鹿港的对渡基本停止,鹿港的繁荣从此谢幕。

后来的台湾光复,鹿港没有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这正好让鹿港完好地保留了昔日密集的清代闽南式古建筑和众多寺庙古迹,还有蜿蜒河岸上聚集的“船头行”、商行等,都在完好地展现着往日的荣光。

三步一座庙、五步一条巷

鹿港并不很大,古寺庙、古建筑、古街道密集,来到这里的人们靠步行基本就可以游遍几乎所有的景点。

像有名的鹿港老街——“古市街”与“五福大街”,乾隆年间鼎盛时,主干道埔头街、瑶林街、大有街,即今天的“古市街”;后来旧街空间不敷使用,又另建“五福大街”,即今天的中山路,于乾隆年间初具规模,至嘉庆年间已成为最长的繁华商业街。

古街中山路,一路由北向南,可以看到坐落在街道两旁的天后宫、城隍庙、三山国王庙、半边井、服门、民俗文物馆、龙山寺、地藏王庙等众多古迹。其中,天后宫在台湾妈祖庙中地位极高,因庙中所供奉的妈祖神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福建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从莆田湄洲天后宫恭迎到台的,是全台唯一由湄洲而来的神像,被称为祖神。又因为沿海地区的民众很崇敬妈祖,天后宫每天都有很多虔诚的信徒。

龙山寺是台湾一级古迹,号称“台湾紫禁城”,是台湾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筑群。据说是由泉州晋江的安海龙山寺分化而来,因明末清初时有很多人由泉州移居到这里,自然也把安海的龙山寺祭祀习俗带到这里。寺内有台湾最早最大的八角藻井,砖雕和木雕非常精美。有句话讲“不到鹿港龙山寺,不知台湾寺庙之美”。

艋舺龙山寺

还有民俗文物馆,原为鹿港巨富辜显荣的宅第,一栋十分漂亮的西式洋楼,后由辜氏家族捐献此楼而成立。馆内收藏了许多鹿港当地的文物,包括清末民初的民生用品、服装配饰、戏曲乐器、宗教礼仪用品等,展示着鹿港清朝时期的传统民间生活风貌。

还可以去巷名过于不雅,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窄巷道——“摸乳巷”。巷子只有70公分宽,只能容一人通过,如碰巧两人迎面走来,只好贴身而行,因此有了“摸乳巷”的戏称。但据当地老人讲,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条巷子之所以这么窄小,主要是当地居民为了阻挡强劲海风的吹袭而尽量把房屋的间距缩小造成的。而且,“摸乳巷”是由闽南语的谐音“梦麟巷”转化而来。过去许多妇女想要生个男孩子,都会到“梦麟巷”来祈福的。

九曲巷,巷道采用迂回的设计,狭窄多折,进入其中,不好出来,这正是其防御的作用。因为这里曾是清代中叶富庶的港埠,限于朝廷限令,无法筑城,这种狭窄弯曲的巷道,再辅以巷道入口设置的隘门,便能形成类似城堡的防御功能,还可以阻挡强风侵袭。

台湾手工艺的“桥头堡”

鹿港有全台手工艺“桥头堡”之称,是台湾传统工艺师承最多的地方。以全台有36位薪传奖得主来说,鹿港就占了16位。

老宅“松林居”曾是鹿港木雕匠人李松林的工作室。早年间,鹿港修古刹、建大庙时,为求尽善尽美,总会从大陆聘请功力一流的匠师来指导修建。许多匠师也因此留在鹿港,李家先祖李克鸠便是其中之一,于清道光年间从福建永春移居到这里,参与龙山寺的木雕制作,后定居,世代传承木雕技艺,至李松林四子李秉圭已是第五代。

还有中山路骑楼下的老店——吴敦厚灯笼,被誉为台湾“活的灯笼史”。据吴敦厚之子吴怡德讲,台湾传统灯笼主要有泉州、福州两式,最大差别是灯骨,前者以竹篾编织成网状,后者则呈围伞状。吴敦厚在彩绘题材上最喜欢蟠龙,认为龙与中国人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还有龙山寺正对面的“万能锡铺”小店。19世纪初,锡工艺由大陆传入台湾,彰化鹿港以通商口岸地利之便,成为这一工艺的主要集中地之一,产业盛极一时。据店主陈万能介绍,“我祖籍是大陆无锡同安,祖父那一辈就以打锡谋生,清朝末年移居嘉义鹿草乡,后来又转到鹿港,家父三兄弟分别在鹿港开了三家锡坊。我14岁跟着父亲学打锡……。”

还有鹿港闽绣,技艺来自福州,绣法以盘金绣为主,图案立体,金碧辉煌。在瑶林街上的半边井,还有许多传统工艺的匠人们长驻于此。

鹿港老街

街巷里的特色小吃

鹿港小镇周边的泥质海滩盛产大量海鲜。有一种是当地的特产——虾猴,常被装在小篮中兜售。虾猴长相奇特,头部像蝼,台语称之为肚猴,尾部则像虾,大概因此得名虾猴,壳很薄,可以直接入口。每年农历的三月到九月是虾猴的产卵期,膏黄饱满,洗净后用盐卤煮熟,装在玻璃瓶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吃起来,虾猴的身上几乎没有肉,满满的全是黄,香味类似蟹黄,非常咸,鹿港有句俗话叫“一只虾猴三碗粥”。

还有鹿港的蚵仔煎和蚵仔汤,以肥美料多而闻名。还有外地无法比拟的美味乌鱼子,早年在台湾的宴席中可以与鲍鱼、鱼翅相提并论。鹿港的野生乌鱼子比养殖乌鱼子身价要高出很多。每年冬天是捕乌鱼好时节。在台湾除夕夜,乌鱼子可是当地一桌丰富年夜饭中的重头戏码。

鹿港的第一市场和天后宫庙口则集中了许多当地的乡土小吃,有芋丸、蚵仔煎、肉圆、面线糊和酱菜等等,非常丰富多样。

鹿港特色小吃

如果游鹿港,由台北搭乘统联客运往鹿港方向的班车即可到达。这里随处可见的古朴的闽式庙宇、古街市、古建筑,都在记录着过去两岸商贸往来、人文交流的盛景,其间保留的古老文化和习俗,是远离故乡人们的浓郁乡愁,也让这里成为一个最具台湾本土文化的地方。

(编辑:果然)

0 阅读:0

熠彤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