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河南明代石碑,碑头上有6个醒目的字:扯淡,再不来了

乖乖每日更新历史 2023-11-25 06:53:04

1984年,河南淇县把一块石碑移到了摘心台公园,但是碑头上六个醒目的字却格外引人注目,竟然是:扯淡,再不来了!

实际上,这块石碑应该是块墓碑,是一种用来记录逝者生前事迹的载体。

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严格来说墓碑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竖立在地面上的墓碑,上面刻的字称为“碑文”;一种是跟随主人埋入地下的墓碑,上面所刻的字,就是俗称的“墓志铭”。

但是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两者合二为一,将墓碑上刻的字统称为“墓志铭”。

墓志铭是我国丧葬文化中的传统形式,历史非常悠久,从西汉时期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根据相关学者的考证,最初的墓志铭,实际上并不是记录逝者生前事迹的,而是通向阴间的一种“文书”,是让逝者“告地状”用的,而且材质多为木牍制成。

随着丧葬文化的发展和兴起,到了东汉时期才逐渐出现了石碑,而上面所刻的文字也开始具备了“墓志铭”的形态。墓志铭中包括逝者的身份信息、生前事迹等内容,主要作用是记述逝者的优点和功绩,塑造逝者的正面形象。

不过,也不是全都这样,比如武则天的“无字碑”,就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不知道她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还有一些很奇葩的墓志铭,比如宋代“杨一笑”的墓志铭,通篇只有三十几个字,就概括了悲催的一生,所以也被世人称为“最悲催”的墓志铭。

杨一笑的本名叫“刘泽恩”,行为放荡、举止怪癖,是个蓬头垢面的道士,以“杨一笑”之名四处游荡。他最初寄希望于科举改变命运,但是发现自己脑子不够用,奋斗了多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眼看习文这条路走不通,他又转而弃文从武,苦练拳脚骑射,想要通过武艺博取功名。但悲催的是,他参加武考的时候,也不知道中了哪门子邪,一箭射中了敲鼓的鼓吏,结果被盛怒的监考官打出了考场。

好吧,既然文武都不行,那就转而拜师学医,他经过不断地苦心钻研,终于学有所成,调配了一剂治病的良方。可是没想到,他亲自试药的时候,竟然被自己的良方给治死了。

所以,他的墓志铭虽然只有几十个字,却真的令人忍俊不止,据说还有人笑得当场休克了。而河南淇县发现的这块墓碑,上面的墓志铭也足够奇葩了。

这块墓碑的发掘时间不详,一开始放置在淇县北关的八角楼西祖师庙里,在特殊年代曾经历了一场浩劫,被丢弃在农机公司的大院之内。后来当地为了纪念商朝的丞相比干,修建了摘心台公园,这块墓碑才被移进了公园内的碑林之中。

由于这块墓碑的碑头上,“扯淡,再不来了”这6个字异常醒目,一时间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这几个字是现代的常见口语,很明显就是一件仿古的赝品。但是经过学者考证,这块墓碑可不是现代的东西,而是明代的产物。

有学者对墓志铭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中的“水木氏”,组合起来正好是个“沐”字,因此猜测,这个自称“泰极仙翁”的人,应该是明朝开国名将沐英的后代。

1644年,大明王朝在天灾人祸的夹击之下轰然倒塌,京师沦陷、崇祯自缢,沐氏后人趁乱逃进了云梦山一带避乱。在此期间,沐氏后人一直等待时机,伺机重振大明王朝,只可惜大势已去,活到了144岁也未能得偿所愿。

沐氏后人在弥留之际,对满腔的夙愿落空越想越生气,于是就留下了这几个字,表达了悲观厌世的怨愤思想。这块墓碑,也因碑头上的几个字而声名远播,被称为“扯淡碑”。

至于有人质疑碑头上的几个字过于口语化,其实翻看史料也能发现,早在明代的时候口语就已经很流行了。不仅民间流行,连朱元璋下的圣旨都很不严肃,完全就是口语化表达。

比如福建沿海闹倭寇的时候,朱元璋就下了一道圣旨:让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先杀了再说。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古人的文风和措辞都很严谨,尤其是最高权力机构下达的官方文件,更是咬文嚼字行文严谨。如果按照这种理解,那朱元璋下的大白话圣旨又该怎么解释呢?

不管怎么说,墓志铭也是一种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

0 阅读:4

乖乖每日更新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