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编辑部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其中有四位是普利策奖获得者,投票选出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其中前四名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林肯,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小罗斯福,这都是美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总统,历来评选最伟大的总统,基本逃不出这几个人,而第五名在中国观众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他的头像却印在了美国10元钞票上,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他是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政党制度创建者,将刚刚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通过经济运作,从农业国跳到了工业国,防止了刚刚建立的合众国重新分裂,让一个刚刚成立的新国家,就有了和欧洲大陆掰手腕的实力。
他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大家好,我是你们每周定期见面的UP ,今天我们把目光重新转到北美大陆,说说这位死于非命的大人物。
可耻的私生子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于1755年1月诞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尼维斯岛,但是关于自己的身世,汉密尔顿一直讳莫如深。
尼尔斯岛是个盛产蔗糖的小岛屿,当时欧洲人口味发生了变化,对蔗糖的需求与日俱增,白人庄园主购买了大量黑人奴隶。而且这里的白人很多都是伦敦街头的流浪汉、罪犯、和社会渣滓,他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小岛充当工人和工头。
在其他美国开国元勋们在新英格兰农村里被父母悉心教导,拉扯长大,或是在弗吉尼亚的豪宅中含着金钥匙诞生的时候,汉密尔顿就在这个充斥着沉迷酒精的白人渣滓和郁闷的黑人奴隶的鬼地方长大了。
他的祖父是逃到这里的新教徒,作为一名医生,他的工作就是参加奴隶拍卖会,检查奴隶的健康好坏,这对于一直主张“废止奴隶制”的汉密尔顿,是耻辱的。
而且他的母亲因为第一任丈夫的控告,以通奸罪坐过牢。从牢里出来之后,遇到了汉密尔顿的父亲,詹姆斯·汉密尔顿。他虽然出身于苏格兰望族,但游手好闲,自己没有接受过正经的教育,而他的四个兄弟都曾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总结起来,终生潦倒,一事无成。并且,两个人也没有登记结婚,所以汉密尔顿其实是私生子。不过他的父母在一起生活了15年,算是事实婚姻,在汉密尔顿看来,这只是法律问题造成的身份问题。
长大之后的汉密尔顿在1773年底到了纽约的国王学院学习,也就是如今的哥伦比亚大学。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知识,阅读大量的书籍,学校的图书馆几乎都被他洗劫了一遍,这也是汉密尔顿以后能完成庞大的著作的原因。
此时,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矛盾愈发激烈。在汉密尔顿入学那个时间,刚好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汉密尔顿知道之后,马上写了一篇文章,这是汉密尔顿第一篇政论文章。也代表了汉密尔顿和北美独立事业紧紧绑在了一起。
1774年7月6日下午,一场武装分子的会议在国王学院旁边举行,而汉密尔顿恰好也在人群当中。在这场让其名声大噪的会议中,汉密尔顿起初只是在下面即兴说了几句,之后就被人推到了讲坛上。
汉密尔顿绝对是个心理素质极强的家伙。在稳定了自己的情绪之后,痛斥了英国当局关闭波士顿港的卑鄙行径,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团结起来,拯救上帝的应许之地!
此次演讲大获成功,汉密尔顿成功解锁新成就——声名远扬。并成功化身为文字战士。他的行为深深震撼到了他的校长,于是他们在《纽约公报》上隔空对线,校长认为大陆会议是邪恶的阴谋,会导致底层农民不得不购买价格更高的货物,人民将会被本国商人洗劫一空。
汉密尔顿则发布了《全面辩护》,这篇文章花费了汉密尔顿两到三个星期,驳斥了校长等人目光短浅,驳斥了校长的诡辩。汉密尔顿用骂人不带脏字的绝佳笔杆,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同时也和自己的苏格兰贵族私生子身份,挥手告别。
后来保皇党人发表文章驳斥《全面辩护》之后,汉密尔顿继续发布自己的2.0版本《农夫一驳就倒》一文,上去平A。
非常厉害的是,年仅21岁的汉密尔顿就在文章中指出,美国的独立战争会得到法国和西班牙人的帮助,这场战争将会以游击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
其实汉密尔顿不光具有强大的文笔,同时也是一位文武全才。
1776年3月14日,汉密尔顿成为了炮兵连上尉连长。他的军队着装考究,作为苏格兰贵族的私生子,他的自尊和骄傲完美遗传了下来。
之后他不知疲倦地操练部队,部队的每个细节都必须符合纪律条令的要求,这个临时招募的杂牌兵,甚至成为了全军的纪律样板。
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参加了长岛战役,10月又参加了白平原战役,掩护民兵的撤退。1777年3月,汉密尔顿当时只有22岁,就被华盛顿赏识,提升为了陆军中校,担任乔治·华盛顿参谋部的副官。
但对于汉密尔顿来说,他的人生高光舞台不是战场,而是在费城。
美国困境1781年成立联邦政府之时,十三个州是以自己的独立主权为前提而加入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对各州没有约束力,各州甚至拥有独立的宣战,媾和,缔约等外交权力。各州之间的猜忌和争斗十分严重,这些都是联邦政府软弱无力,权力过小造成的。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美国必将分裂。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他提出了政府草案,这份草案奠定了未来250年美国政治体制的样板,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其中包括国会由两院构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国会享有最高立法权,中央政府可以宣布州法律无效,联邦法院享有最高立法权,州政府首脑由中央任命等等。
通过削弱地方州的主权,将主权回收到中央,维持中央政府的强而有力。
在联邦组织架构上,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三个部门的权力相互制约。比如总统对立法机构的提案和制定的法律享有否决权,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总统的行政权则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
总统缔结条约和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必须经过参议院同意,总统设置新的行政机构,要有国会的立法依据,其所需财政经费也要经国会批准,国会对总统还有弹劫权。
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权也受到国会和总统的约束。国会有权决定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有权决定联邦最高法院以下各级法院的设立,有判国罪的宣判权,法官的任命需经参议院司意,参议院并可弹幼、免职法官。总统有任命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权以及特赦权等。
这就是美国引以为傲的三权分立体制!也是美国的民主体制基石。
在确定完宪法之后,就要决定美国之后要走的道路了。站在汉密尔顿的对面的是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
早在制宪会议上,托马斯.杰斐逊就极其厌恶汉密尔顿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
他最大的名言就是:如果让我在报纸和政府之间进行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在杰斐逊看来,中央政府本身就是邪恶的存在,美国应该是一个由各州高度自治的农业国。
而汉密尔顿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工商业,尤其是工业,一定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虽然刚独立的美国有9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只有不到5%的人居住在城市,整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完全依靠农业。但汉密尔顿依然相信,未来的美国一定是一个由制造业、贸易和城镇化共同驱动的商业共和国。
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这么一段汉密尔顿的论述:一个商业为本的共和国可以收获更多成功,银行家可以把资金投入使用效率最高的领域,企业家可以发明出新的机器。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社会品行的进步——原本受出身限制而只能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将获得充分开发个人能力的机会。
其实托马斯杰斐逊的看法也不无道理,美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广袤的土地。除了自然优势,杰斐逊自己本身也对农民抱有好感。
在他眼中,务农的人“抱朴全真”,忠厚善良,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工业发展会使人们趋向腐化堕落。
在给朋友们的书信中,他一再强调农民的优良品质和工人的恶劣品质。
这种理想的农业国在汉密尔顿眼里是不切实际和幼稚的。独立战争结束时,美国国民收入下降了30%。美国政府还欠下了多达5100万美元的债务。
虚弱的美国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收入。在汉密尔顿的政治蓝图里,应该把关税长期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此之前,国会可以根据需要,向各州征税,然而问题很快暴露了出来,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又没有收入来源的各州迅速不满,比如1786年1787年,马萨诸塞州就因为反对州政府的高税率政策,而爆发了“谢斯起义”。因此税收不应该从内部攫取,而应该在关税上入手。
而发展工商业不但可以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国民的纳税能力,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和流通速度,还可以通过发展工业,增强国家的军事能力。
在南北战争前,联邦政府80%的收入均来自关税。汉密尔顿的发展工商业,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的成果是显著的。
美国金融之父1789年9月2日,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签署法案,正式成立财政部,任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财政部长。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国库空空、负债累累,财政状况濒临崩溃,州和邦联政府一样无力偿还战争债务,甚至无力偿付利息。
在欧洲债券市场上,投资者对这个新生国家的生存能力和偿债能力都持保留态度、没人相信美国的国家信用,美国的国债被折价贩卖
为了迅速建立国家的信用体系,汉密尔顿决定国债和州债应当统一为联邦债务进行偿还。把十三个州的利益捆绑为联邦政府的利益,更是把所有国内债权人的利益与联邦政府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限制各州权力,强化了联邦政府权力的作用。
同时按照票面价格来偿还债务。因为当时美国国债价贬值严重,只有原价不到40%,本可以按照按市场价偿还,但这会严重破坏国家信用,和赖账差不多。汉密尔顿不光按票面还,而且还付6%的利息。
在偿还方式上,债权人可以将旧的国债转换成新的国债。债权人可以根据投资偏好来选择新国债的偿还期限,联邦政府将会以不同的利率在一定时期内对债务进行偿还。如果债权人愿意,他还可以用国债来抵扣国家的税收。
这一系列的重要操作重建了美国的国家信用,缓解了美国的债务财政问题。
在汉密尔顿三位一体的治国蓝图里,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建立完整的财税制度,第二把握工商业的浪潮,加紧自己的工商业发展。第三他希望美国能像英国一样,建立类似英格兰银行一样的中央银行。
关于这个提议,托马斯杰斐逊依然是反对的。这些制度将使美国的未来背离他们建设一个淳朴的农业国的期望,恐怕美国将从此发展成为一个以工商业、银行业为主的追逐利润的国家。南方人将这些政策视为汉密尔顿对北方工商业人士的偏护,担忧将对农业发展构成的威胁。
杰斐逊和麦迪逊甚至认为建立中央银行的行为是违宪的,宪法并没有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建立中央银行。但这些阻止不了汉密尔顿的坚持。
在股权分配上,汉密尔顿大胆采用了公私结合的方式。联邦政府可以认购20%左右的股份,其余的80%由私人购买。联邦政府成为中央银行股东,有选举董事的权利,但并不直接管理中央银行。汉密尔顿坚决要求私人投资者管理国家银行,他解释说,如果由政客管理银行,将失去投资者的信任。
1794年7月,中央银行的股票认购开放后,被投资者们一抢而空,订购数量超出了预计,在很多地方,几个小时内就售罄了。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之前构建出来的国家信用,中央银行的年均股票收益达到了8%以上。
在统一货币方面,汉密尔顿提交了《关于建立铸币厂的报告》,之前因为没有独立统一的币制,同一个硬币在不同的区域就有不同的交换价值,限制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94年,国家铸币厂终于正式营业。这一堪称十分之一秦始皇的政绩,让汉密尔顿成为了美国的金融体制的大功臣。
失误的汉密尔顿其实汉密尔顿的对手托马斯杰斐逊并没有说错,美国当时是个农业国,汉密尔顿的政策使得少数人获取到了不菲的收益,而大多数的农民为了生计早早把公债低价抛售了出去,让少数人投机者完成了兑现,成为了这些人发财致富的牺牲品。他的政策没有关照到因为战争而蒙受损失的底层民众,农民也没有享受到土地政策。
一贫如洗的农民对汉密尔顿相当不满,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的民主共和党巧妙利用了这一点,激烈反对汉密尔顿的政策,最后击败了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
时间逐渐来到了1803年,托马斯杰斐逊仅用了1500万美元就买到了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翻了一倍。杰斐逊总统的声望达到空前,而他的副总统阿伦·伯尔的职业生涯却过得很不如意,他没有得到杰斐逊总统的信任,于是决定卸任之后竞选纽约州州长。
阿伦·伯尔本是共和党人,但是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联邦党人的支持。不过作为联邦党领袖的汉密尔顿倒是对这个人很不满意,认为伯尔是个危险的人,他甚至认为伯尔是个卑鄙的人。
伯尔要求汉密尔顿作出解释,然而汉密尔顿拒绝了。
伯尔于是提出决斗,以便“向全世界宣布,这些事情必须有个了结。”
汉密尔顿是个基督徒,反对杀人,但是依然接受了单挑。
时间来到1804年7月11日上午7点,单挑当天,按照决斗的规则,双方相互给对方一枪,由汉密尔顿先开枪,但是汉密尔顿开枪时故意射偏,打出去的子弹离伯尔甚远。
伯尔见状,并没有心慈手软,他果断开枪,一颗子弹打入了汉密尔顿的右胸。
第二天下午2点,年仅49岁的美国金融之父离开了人世。他走的非常安静,几乎悄无声息。
伯尔在决斗前命令销毁一切私人信件,而长期被杰斐逊党攻击为头号阴谋家的汉密尔顿则没有销毁任何文件,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它是和自己的亲友一起度过的。他的最后几封信,牵挂的依然是美国的未来和拯救联邦。
在他死后,州最高法院用黑布覆盖法官席,纽约银行大厦蒙上了黑纱,纽约民众不约而同佩戴黑袖章,街道上挤满了服丧的人,纽约商人在国葬当天关闭了所有店铺,以此表达对这位杰出市民,美利坚合众国伟大领袖的敬意。
百废待兴的美国,因为这样一个才能非凡的制度设计师、制度实践过程中的强力推进者得以延续至今。他放弃了高薪的律师工作,宁可拿着微薄的薪水出任美国的首任财政部长,在财政部长职位上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旨在建立起一个繁荣富强的美国,他就是来自自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私生子,美国最伟大的开国领袖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这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对内容满意的话,请点个关注,点赞评论,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