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早开始,我们就接受人类发展进程的教育,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人类的发展一定是从原始的狩猎社会,到稳定的农业社会,再到强大生产力的工业社会,然后发展到现在的信息社会。我们其实从未质疑过这一发展进程。
但是一路走过来的人类社会,似乎从未发现其他的人类发展路线,毕竟我们从未发现其他智慧物种的科技树。如果将社会发展,或者说智慧生物的发展路线定死,是不是有些因果倒置了呢?
人类的发展路线难道就没有了其他的选择吗?
打猎自由人类想要活下来,第一要紧事就是吃饭。原始社会吃饭只能是靠游猎和采集,按照我们以前的思维方式,因为游猎无法满足大量的人口需要,或者是为了能够保证族群的安全,人类自然而然选择了定居,于是产生了农业。
但是现实情况是,在19世纪,主要国家大步迈进工业社会的时候,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地区依然是游猎状态。此时看当时的世界,人类完全是开发了两条发展路线!
游猎状态被“消灭”,也只是因为工业国家对游猎地区的武力征服,改变了其生活方式。
从人们的生活状态来看,游猎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处于吃不满穿不暖状态,反而是自得其乐。
现在,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之前知道的人类进化史是这样的:新石器时代以及以前的人类,生活面对面的微型社会中,最大的群落不过20多人的亲属社会,最多不过150人。他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艰难生活,衣食无着、颠沛流离、辛苦觅食,勉强度日。后来,从新月沃地、黄河-长江地区、中美洲分别诞生了农业技术,人类从此定居,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由于农业的传播,食物出现剩余,贫富分化也开始了。人类社会渐次出现了部落联盟、城市、国王、文字,进入了有文明有国家的社会。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迁徙范围很大,一群人经常不是亲属关系,这些人中自然形成了各种角色,有负责打猎,有负责照顾孩子老人的,有负责外交传递信息的。
这些人过得很富足,并不需要稳定的农业,这种游猎采集的原始生活不止是局限于物产丰富的热带地区,他也存在于温带草原,甚至是极寒的北极地区,他是遍布全球的。这种方式甚至是延续至今,且丝毫也没有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没有使其灭绝。
而游猎的生活方式逐渐没落也是因为工业人类族群对游猎族群的摧毁。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类选择了农业工业这条进化路线,而有的人类选择了游猎采集这条路线呢?
农作物的驯化时间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长时间,只需要区区300年,人类就能将一个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业植物,然而人们却用了三千的时间,才让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美洲基本没有驯化动物,植物驯化也很晚、规模很小,这并不是因为这里的人“落后”,而是他们的社会组织没有这个需要。
农业并不代表先进,游猎采集也从不是落后。
游猎采集的生活在以前是人类生活的主流,甚至在1000年前也是人类主流生活方式。
在美国的五大湖区,在澳大利亚,在乌克兰、土耳其、伊拉克、印度,美洲大陆等等,他们虽然以游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但是却有大型城市遗迹。这些城市没有宫殿、神庙、大型墓葬、祭祀坑,也没有文字。也就是说这些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地区,没有产生明显的阶级分化。但是你能说他们没有文明吗?显然不能。
因此,作为走农业发展路线人类的后裔,将农业文明特征定义为文明特征,确实是过于自我为中心。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走农业路线,而有些人会选择游猎采集路线呢?
自由选择“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出自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的演讲。自由也是人类的进化路线上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遵从单一进化,而是分裂演化。支撑其分裂演化的便是人类根植于基因中的“自由”。
当一个群体打鱼、争斗、浪费、送礼、宴请,另一个群体就会选择与其不同,他们就会采果子、合作、节俭、积累、买卖。这一切跟生计、效率、理性都无关。而且,过了一段这样的日子,他们还可能尝试新的组织形式,或者换到另一种社会状态中去。
这种尝试新社会秩序的自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免于异化。
迁徙、抗命、试验极有可能是为了避免被同化,避免沦为其他族群的二等公民。如果一个族群不断强大,不断吸纳新的族群,那么原族群的地位会原来越高,新吸纳的族群不断成为被征服的对象,形成下等人,于是乎社会阶级出现,社会不平等也出现了。
论述到这里,其实连我自己都很惊讶,社会阶级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生产关系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均,或是生产工具的垄断,社会阶级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因为吸纳的新族群成为了底层,这些底层支撑了原族群的高等地位。
这样的事实其实也是显而易见的。穷兵黩武,到处征服的古罗马囊括了众多族群,国家的真正主人则是罗马公民。
起初,罗马公民仅限于居住在罗马城内的男性成年公民。完整罗马公民权的人在政治和法律等方面享有许多特权。他们是罗马的中上层,被征服地区的民众不配享有这些权利,他们组成了罗马社会的下层。
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印度,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成为了婆罗门,刹帝利等高种姓,而原住民则成为了达利特等下等种姓。
当民众面临被压迫,被迫成为下层的时候,便会迁徙。大汉王朝的强大迫使匈奴西迁,他们也免于中央王朝的控制。
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看起来自由且舒适的游猎采集社会被农业社会取代了呢?
错误进化人类拥有选择生活模式的自由,游猎族群其实是懂得农业技术的,他们在尝试之后,在两者之间选择了游猎方式生活。
目前全世界的农作物很多都是从美洲传播出来,包括土豆、玉米、南瓜、花生,番茄等。但是美洲人自愿放弃了对这些农产品的农业养殖。
在欧洲人来到美国西南部的500年前,当地已开始逐步放弃种植了千年之久的玉米和豆类,回归了觅食生活。这种觅食生活逐渐传播到整个北美大陆。之前的农业族群被这种生活方式摧毁,印第安人放弃了农耕生活,拥抱了更加轻松愉快幸福感超高的觅食生活。
到了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时候,零零散散的农业已经所剩无几,美洲已经是游猎族群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游猎生活相比奴隶般的农耕生活更加人性化。一些被原始部落“绑架”的现代人在被释放之后,因为适应了部落的生活,无法忍受现代社会的压力,自己又跑回了原始部落,销声匿迹。
那么,农业社会又是如何征服全世界的呢?
农业社会从新月沃土传播至欧洲之时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农业社会取代游猎社会的一个缩影。来自新月沃土的农民到了人迹罕至的中欧腹地定居,随后他们的人口激增,在生活了几百年之后,他们的人口出现了灾难性地下降。
村落的附近出现了乱葬岗,里面掩埋着数量庞大的人体遗骸,奇怪的是里面并没有年轻女性的尸体。与此同时,沿海的游猎族群中,出现了不少出身于内陆的女性。这说明,农耕族群极有可能被游猎民族灭族。
但是随后农业社会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农业社会这条发展路线,极大地强化了族群武力值。
农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耕种工具,金属冶炼,水渠开凿,填海造陆不得不进行。而稀缺的耕地则成为了部落之间不得不开战的原因。频繁的战争和袭扰,让高大强壮的城墙拔地而起,困难度堪称地狱的农业发展路线,让这个文明的人类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大的战争族群。
而从来不用考虑这些的游猎民族,他们的敌人只有动物,甚至都不是其他部族,因为他们可以考虑继续迁徙来避开与其他部族的竞争。
两个文明在地球上如此发展万年,不可避免产生了接触与冲突,最大一次冲突便是大航海时代带来的。
美洲纵向的地形发育,导致了本地农产品的传播是需要跨越气候带的,这导致了农耕的发展极为受限。直到欧洲人的到来,他们将亚洲的作物带到了美洲,这些农作物在没有真菌,细菌,鸟儿等天敌的情况下,疯狂生长,甚至是有了野化的趋势。同样的,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辣椒,也被带到了亚欧大陆,这些尤物也终于走向了世界。农耕文明终于征服了最后一片沃土。
那么如今作为农耕文明后代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呢?我们的祖先的行为到底是符不符历史进程呢?
现代农耕后裔为了宣扬自己存在的合理性,目的式推导了农耕工业文明的先进性。诚然我们必须承认,农业利用了极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活了更多的人类。
因为农业,人类的数量急剧攀升,人口开始聚集,大型城市也慢慢出现。在亚欧大陆,农业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农业的产生并不是必然的,最起码不是人类愿意选择的,农业是在资源匮乏的地区被迫产生的。自然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人类更愿意过游猎采集生活,而不是奴隶般的农业劳作。
所以我们该怎么看待农业社会和游猎社会呢?游猎社会作为早期的人类存在形式,是不应该打上落后标签的,而农业社会也不是游猎社会必须发展出来的形态,他们就像兄弟,共同存在,相互补充,而非父子那样,前后继承。
希望我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社会,能让大家对人类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