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思维档案室 2025-04-06 11:07:24

2024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鲁滨逊是获得这一荣誉的三位经济学家。那么他们到底是发现了什么,才获得了此项荣誉呢?

那就是社会制度才是真正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个结论颠覆了以往的认知。以往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富有的,是这个国家的资源或者位置。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我们,社会制度才是决定这个国家贫富的最重要因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下达龙·阿西莫格鲁三人的经济研究成果,看一看他的结论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身处大变革时代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财富来自于财富?

为什么有的国家(或地区)富裕有的国家(或地区)贫困?为什么当前世界上最富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最穷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几十倍?

在以前,经济学家会将国家的财富归结于地理资源的优势,产生了地理决定论,比如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认为,温暖的气候,导致了人们的性情虚弱,没有进取心,相反的寒冷地区的人们更加有活力,气候还影响了疾病,动物,植物,土壤等等。但是随着世界迈向现代化,自然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被开发,发展中国家拥有着更多的资源优势,经济水平却并不高,这种案例体现在南美,非洲以及中东。自然资源决定论越来越站不住脚。

而文化也被认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经济平等。

马克斯·韦伯就认为西欧工业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教改革,特别是加尔文教的兴起。在他看来,新教所固有的一套世界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教导致了一套强调勤奋、节俭、储蓄的信仰。

但是真正能够促成经济发展,改善人均收入差异的可能是制度。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朝鲜半岛。

1948年,大韩民国在半岛人民的抵制声中草草建立,北方则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南北开始了不同政治制度的实验。因为两个国家之间相似的种族,文化,语言,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完美的实验对照组。

在之后的50年中,两国也的确表现出了惊人的差异。20 世纪 60 年代末,韩国摇身一变,成为亚洲“奇迹”经济体之一,经历了历史上最快速的经济繁荣时期之一,而朝鲜则陷入停滞。到 2000 年,韩国的收入水平为 16,100 美元,而朝鲜仅为 1,000 美元。到 2000 年,韩国已成为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而朝鲜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差不多。朝韩两国截然不同的经济表现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截然不同的制度导致了不同的经济结果。

这个典型案例其实还不足以证明经济制度是影响各国经济繁荣差异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个案例过于特殊和单一了。

但是目前有一个很好的角度,来验证社会制度对经济的影响,那就是殖民地。

15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开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

欧洲人塑造了各个殖民地的经济制度,以使他们自己受益。由于各个殖民地的条件不同,欧洲人有意识地创建了不同的经济制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能让这个地区更加富裕。

非常反常识的是,本来人口密度大,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在被殖民之后,经济表现反而更差了,而那些本来就贫穷和未开发的地区相比起来反而更好。

阿西莫格鲁给出的解释是,欧洲人为了能从殖民地资源开采中获益,引入或维持促进资源开采的经济制度。这些资源包括黄金和白银、糖等有价值的农产品。

假如这个地区本来人口就密集,或者当地政治社会制度比较成熟,比如加勒比海的种植园,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区。欧洲人就加入剥削当地人口的活动,以高税收、强迫劳动的形式完成资源收割。

因此,当地文明越发达、人口越密集,制度越成熟,欧洲人引入更独裁的经济制度就越有利可图。

相比之下,在资源可供开采,人口稀少、欧洲人占人口大多数的地区,引入保护自身财产权的经济制度符合他们的利益,比如北美洲地区。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有利于经济发展呢?

政治科斯定理

当不同的经济方可以无成本地进行谈判时,经济的外部性或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比如说当土地变得足够稀缺和有价值,私有化是高效。封建经济制度下,俄国的农奴制,中国的租佃制是当时情况下最为高效的制度,发展到在民主国家,各类民主团体和政党之间的竞争将产生高效的政策和集体选择。

如果你发现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着低效的经济制度,那么极有可能存在着改革成本较高的问题。

在经济制度建立的之初,我们也要考虑领导人的因素,文化的因素。比如说朝鲜和韩国虽然是不同的经济制度,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领导人都认为自己的选择的经济制度是对本国经济最好的。印度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刚从英国手中独立的时候,尼赫鲁也考虑并倡导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而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样也是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经济。

那么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呢?或者经济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活动?

政治经济

想象一下,如果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拥有不受约束的政治权力。而生产者需要在生产投资中获得收益时,就需要一个能明确产权安全的经济制度。这种情况下,能诞生一个明确产权的制度吗?

那些掌握政治权力的人是无法承诺在投资完成后,尊重生产者的产权的,因为没有所谓的第三方。拥有政治权力的人不能保证事后不使用他们的政治权力。这是政治权力垄断而导致经济制度效率低下的一个逻辑。生产权利无法保护,经济投资就不会进行,经济增长的机会就无法得到利用。

但是现实是很多低效的经济制度在运行着,为什么呢?首先,原则上,政治独裁者可以承诺尊重产权。其次,政治独裁者可以被资本收买,以保证资本运行可以受到保护,维持资本运行,这就是独裁制度下贪腐的形成逻辑。

除此之外,在独裁制度下,每一项潜在的经济变化,都有可能削弱政治权力带来的经济收益,意味着这些权利群体将有动机阻碍这种制度变革,即使这些变革在某种总体意义上使整个社会受益。

因此所有的革命都有对手和敌人,且革命之路向来艰难险阻,困难重重。

每个人的哀歌

我们知道了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对经济的影响,那么作为个人在各种经济制度下又该怎么办呢?

从15世纪开始,封建时代受约束的劳动力向现代自由劳动力逐渐转变,个人可以决定为谁工作,以及在哪里生活。这一变革直接促成了封建经济制度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

甚至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这是 19 世纪开始的经济腾飞的关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荷兰和法国释放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促成了当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那些封建制度仍在运作的国家,如俄罗斯和奥匈帝国,从十四世纪末开始人口下降,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土地上耕作,他们实施了农奴制度,在西欧开始了自己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候,东欧的经济远远落后。

那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经济制度一定是要有所变革的。直到今天,人类目前的经济制度依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

即便是所谓的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发现真正能维持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依然是工业。

但是显而易见,我们正处于工业时代向AI时代的转变。处于时代夹缝中的人类,似乎正在面临新的制度革命,劳动力转移。

我们不能低估这些变化,因为技术进步并没有像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美好。从封建制度下的农民转变为工业时代的工人真的就幸福吗?

18 世纪中叶,美国南部被轧棉机这个设备彻底改变了。轧棉机投入使用后,美国南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国。许多人通过从事棉花种植园、棉花中介、出口以及与棉花生产相关的各种其他工作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从事棉花生产的大部分人,那些美国南部被奴役的黑人,并没有受益。而且他们的状况变得更糟,他们被迫转移到环境更差的南部腹地继续摘棉花。在更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更长时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权力谁就能完全垄断这种最新的生产机器,产生的收益在社会上也会不公平地分配,而且分配非常不公平。

当然,你可能认为这是特殊情况,那么放眼到现在呢?

在过去 45 年里,世界一直处于创新狂潮之中。手机,电脑,各种软件层出不穷。机器人、先进机械、软件系统,人工智能被投入到生产中,但是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普遍的收益,在美国,不平等现象急剧上升,顾问、软件程序员、医生律师实际收入正在迅速增加。

但受过高中教育、甚至拥有大学学位的人,他们的实际收入却急剧下降。部分原因是我们大量使用数字技术实现了工作自动化,这些群体的工作就被剥夺了。以前只需要高中学历就能在车间办公室工作的那群人失业了,不得不走上生产线。而那些本科学历的人也很难进入办公室,当一个白领了。这种情况在中国叫学历贬值,这种贬值不仅仅是因为大学扩招,而是因为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而生产工具的所有者并不是普通大众。

但是技术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技术创新中,我们该如何保证人类劳动收入的权利呢?

那就是为人类创造新的任务、新的活动。现代的医生、学者、作家、设计工作者,这些存在千年的职业,他们现在做工作和 50、60 年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他们可以做播客、可以电话会议等等。这些新的工作内容对于我们创造价值以及赚取收入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如何创造经济增长以及如何分配经济增长成果的核心,也是我们普通人必须要努力学习技术,拼命跟上时代的原因。

0 阅读:0
思维档案室

思维档案室

深刻探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