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挠不仅仅是一种反射行为,更是一把双刃剑。研究人员发现,抓挠虽然会加重炎症,但也有助于抵抗细菌感染。
抓挠不仅仅是一个坏习惯,它是一种免疫防御机制。
虽然它能加剧炎症,但它也能通过吸引免疫细胞到皮肤来帮助抵抗感染。科学家已经揭示了这一矛盾过程的工作原理,为更好地治疗慢性瘙痒带来了希望。
抓挠的双重性质新的研究表明,抓挠瘙痒既有害又有益。抓挠虽然会加重皮肤炎症,但也有助于免疫系统抵抗受伤部位的细菌感染。这一发现揭示了一种特定的生物学途径,解释了抓挠如何引发炎症,解决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抓挠既有害又有益的悖论。
瘙痒-抓挠循环及其影响抓挠是皮肤对瘙痒的自然本能反应。它在皮炎和昆虫叮咬等皮肤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持续的瘙痒会导致严重的不适。然而,抓挠也会加剧这些疾病,因为它会加剧炎症,形成恶性的“瘙痒-抓挠循环”,抓得越多,瘙痒就越严重。
与疼痛(会阻止进一步行动)不同,抓挠通常会让人感到愉悦——这表明抓挠可能具有除缓解疼痛之外的其他作用。到目前为止,这种反应背后的确切机制以及它是否能带来任何实际好处仍不清楚。
探究抓挠的机制为了进行研究,研究员 Andrew Liu 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种转基因小鼠模型来研究阻断某些瘙痒感知神经元(称为非肽能 2 (NP2))如何影响瘙痒、抓挠和炎症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抓挠会激活疼痛感知神经元,然后释放一种称为 P 物质 (SP) 的化学物质。这反过来又会刺激被称为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通过吸引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导致炎症。
抓挠的惊人好处虽然抓挠会加重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但它在免疫防御方面也发挥着令人惊讶的作用。抓挠可能有助于减少受伤部位的有害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抓挠甚至可能影响皮肤的微生物群,从而有可能防止微生物失衡——尽管特应性皮炎等慢性病会使这种相互作用变得复杂。
进化洞察和未来研究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抓挠不仅仅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习惯——它既是炎症的驱动因素,也是抵御感染的进化防御机制。正如 Aaron Ver Heul 在相关观点中指出的那样,这些发现可能为未来治疗慢性瘙痒症患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抓挠通过激活神经源性肥大细胞促进过敏性炎症和宿主防御” 2025 年 1 月 30 日,《科学》。DOI:10.1126/science.adn9390
来源: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分享,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