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21日晚上21时,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突然提出要通报苏共中央的一个决议。
这么晚了,哪怕是寻常百姓都会闭门谢客,毛主席猜测,尤金此番前来必有重要的事,因此临时组织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伊始,尤金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苏共中央的诉求:“赫鲁晓夫总书记提议中苏两国共同组建一支潜艇部队,以预防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以及抵御美国在亚太的渗透。”
尤金其实是毛主席的老朋友,1949年底,毛主席第一次访华时,斯大林曾提议将《毛泽东选集》翻译成俄文,尤金因为深通马列哲学,被斯大林点名帮助毛主席完成这一工作。
即便是老朋友,当毛主席听完尤金的话后依然脸色阴沉,之后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毛主席与赫鲁晓夫之间的恩怨就此开始。
“赫鲁晓夫这朵花,比我毛泽东好看”1953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病逝,赫鲁晓夫接任了总书记一职,这也标志着中苏关系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除了前文提到的“联合舰队”事件,赫鲁晓夫执政后,中苏两国在有些方面已经产生了分歧,比如1955年,中国曾提出,希望苏联能够在原子弹技术上给予中国一定的支持,结果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拒绝。
再如,1956年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作出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对于该报告,中国的态度较为中立,因此令赫鲁晓夫耿耿于怀。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在世界各个角落积极布局,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二”,中国更应该有忧患意识,尤其应该妥善处理与“老大哥”苏联的关系。
当时赫鲁晓夫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1957年11月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之前,赫鲁晓夫特意邀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来莫斯科参加庆祝大会,毛主席也收到了邀请函。
虽说之前有过诸多不愉快,赫鲁晓夫还是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毛主席。
一起参加活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首脑全部下榻于莫斯科的各大高级宾馆,只有毛主席被安排在了克里姆林宫,他所住的房间正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寝宫,由此可见赫鲁晓夫对毛主席的重视。
毛主席在大会上也回应了赫鲁晓夫的恩情,承认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领导地位。
休会期间,波兰工人党领袖瓦迪斯瓦夫曾向毛主席提出反对意见:“‘以苏联为首’是不对的,我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平等。”
毛主席却向瓦迪斯瓦夫解释道:“这也是斗争的需要嘛,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目前总体实力还难以和帝国主义阵营抗衡,美国是帝国主义阵营的龙头,所以社会主义阵营也应该有个龙头,不能群龙无首。”
其实不光是瓦迪斯瓦夫,许多东欧国家代表都已经察觉到了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有些人甚至直言不讳:“社会主义阵营应该由中国带头。”
但毛主席却说:“中国带不了头,原因很简单,没有资格嘛。和苏联相比,中国只有革命经验,没有建设经验,在过去的40年里,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很成功,这一点就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由此可见,苏联共产党的路线是正确的。”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道:“中国有句古话,‘红花虽美,也要绿叶来衬托’,我看赫鲁晓夫这朵花要比我毛泽东要好看。”
毛主席幽默的话语表达出了中国对于中苏关系的态度,赫鲁晓夫在台下不停的为毛主席鼓掌。
后来赫鲁晓夫带领众多外宾参观了乔治大厅,由于当时苏联刚刚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毛主席特意提及的此事,高度赞扬了苏联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了不起!美国科技被吹的神乎其神,为什么连个山药蛋子都没抛上去?你们要在加把劲,能不能用十年赶超美国?”
赫鲁晓夫点了点头,与其坚定的说道:“努努力的话肯定行。”
毛主席又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都给自己选个目标,苏联10年赶上美国,中国就应该15年赶上英国。”
当晚的酒会上,一向不饮酒的毛主席竟然频频举杯,他呼吁:“大家要团结起来,这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需要。中国有句童谣‘两个泥菩萨,一起打碎喽,用水一调和,再来做两个,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
对于中苏两国的领导人来说,毛主席的这次访苏甚至比1949年那次更加轻松,原本以为中苏关系将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令人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两国之间的裂痕变得彻底不能修复。
“小弟”不听话了其实赫鲁晓夫刚刚接任苏共总书记时,中苏关系也算有过一段蜜月期,赫鲁晓夫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对中苏关系的重视,比如他亲自签署了苏军撤离中国旅顺的决议,积极推动斯大林时期规划但却没有进行的援华项目。
但是,赫鲁晓夫并不是个善于妥善处理国际关系的国家领导人,这一点从他在苏共“二十大”期间批判斯大林就能看出,这一举动招致了东欧一众社会主义国家领袖的反对。
除此之外,赫鲁晓夫因为出身卑微,没有接受过充足的教育,修养有所欠缺,经常在公共场合口无遮拦,因此他得到了一个外号——国际大嘴巴。
当时苏联海军的行动主要依靠长波无线电进行联络,但远东地区纬度太高,不具备建设基站的条件。虽说当时苏联已经发射了人造卫星,但这种卫星也仅仅具有象征意义,难以承载任何功能。
为了让苏军潜艇在南太平洋一带活动,赫鲁晓夫提议在海南、大连等地建设通讯基站,所建设的基站可以由两国共同使用。
但是,毛主席考虑到,赫鲁晓夫的这项提议已经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一旦美苏两国在西太平洋爆发冲突,中国海岸线将会成首当其冲。
1958年7月,赫鲁晓夫秘密访华,与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泳池进行了一次会谈。起初,赫鲁晓夫先是安抚毛主席:“我已经撤销了斯大林时期对中国的错误举措。”
对于赫鲁晓夫的抛来的善意,毛主席欣然接受,两人的交谈也比较和气。
紧接着,赫鲁晓夫又提到了尤金之前一直提到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相关事宜,其实赫鲁晓夫在国内就已经了解到了尤金的转达的提议被毛主席拒绝。
在赫鲁晓夫眼里,中国是否接受这两项提议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曾经的“小弟”不听话了,所以赫鲁晓夫此番前来就是想敲打一下毛主席。
但事与愿违,毛主席并没有屈服于赫鲁晓夫的淫威,两人的交谈针尖对麦芒,在这场激烈的语言交锋中,赫鲁晓夫未占到一丝便宜。
不久前,赫鲁晓夫曾授权苏军介入“匈牙利十月事件”,名义上是帮助匈牙利政府镇压暴民,实际上是一次赤裸裸的侵略行为。
赫鲁晓夫这次秘密访华,也是在向毛主席施压,如果我党的政策依然不能与苏共保持一致,布达佩斯所发生的事将会在北京重演。
1958年8月3日,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出于礼仪,毛主席前往了机场送行,但却未与赫鲁晓夫同车,机场也是冷冷清清,未安排任何欢送仪式。
赫鲁晓夫前脚刚走,海峡两岸便爆发了金门炮战,战前赫鲁晓夫坚决反对我党的这次行动,主要是担心中国会将苏联拖下水。
炮战爆发前,赫鲁晓夫还派驻华大使苏达利科夫面见了我国领导,表明了苏联的态度,结果中央给出的回应是:照打不误。
10月,赫鲁晓夫来中国参加国庆庆典活动,对金门炮战进行了谴责,陈毅拍案而起:“炮击金门是中国内部的事,难道你还要替美国、替老蒋指责我们么?”赫鲁晓夫顿时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从此之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双方在国际场合也不在遮遮掩掩。
“老大哥不能批评你?”1958年底,保加利亚议会代表契尔文科夫访问中国,代表团目睹了中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战天斗地的场面,并对成就表示肯定。
一时间,社会主义国家各大报刊上纷纷刊登出了“以中国为榜样”的头条,赫鲁晓夫对此十分不满。
11月,赫鲁晓夫在与波兰领导人迪斯瓦夫会晤时表示:“中国人现在这个做法苏联在30年前就已经尝试过了,当中国人碰的头破血流时,他们就有经验了。”
因此毛主席在给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写信时说道:“一个百花齐放,一个人民公社,一个da跃进,这三件事是赫鲁晓夫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我看他们是处于被动了,我们非常主动,这三件要向全世界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
一个月前,赫鲁晓夫借参加中国国庆庆典之机与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进行了会晤,他提到了台海、中印边境以及美国俘虏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赫鲁晓夫丝毫不顾及实际情况,对中国进行了无端指责,关于中国所扣押了五名美国俘虏,赫鲁晓夫要求中国立即释放。
其实9月份赫鲁晓夫刚刚结束访美之行,艾森豪威尔向赫鲁晓夫表示:“台湾问题永远不能消除,但可以推迟解决。”
赫鲁晓夫默认了艾森豪威尔的论调,所以当发生金门炮战后,赫鲁晓夫的反应比较过激。
毛主席认为,赫鲁晓夫已经把中国当成了美苏博弈的筹码,所以在聊到中印边境问题时,他回怼了赫鲁晓夫:“你们给我们扣了两顶帽子(此前赫鲁晓夫一直强调西藏问题和中印问题是中国的过错),我们也给你们扣一顶帽子,叫机会主义,请接受吧。”
赫鲁晓夫有些恼羞成怒,翻出了一些陈年旧账,从“秘密报告”到“联合舰队”,他质问毛主席:“为什么你们能批评我们,而老大哥却不能批评你们?你曾经说过,社会主义阵营应该以苏联为首,但实际上,对于苏共中央的观点,你们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事实上,赫鲁晓夫的一些提案已经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虽说建国初期我国一直遵循“一边倒”的战略,在也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与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产生了冲突,对于赫鲁晓夫的质问,毛主席也霸气回应:“我们不需要指挥棒。”
1960年7月,赫鲁晓夫一声令下,撤走了援助中国的1390名专家,257个技术合作项目被废除,343个合同被撕毁,从此之后,中苏俩国彻底撕破了脸。
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交恶,对于经济建设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1961年,毛主席创作了名词《卜算子-咏梅》,词中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即便处境简单,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在各个领域不断的取得了突破,他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这首词。
结语中苏两国的恩怨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彻底结束,其实赫鲁晓夫只不过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载体,之后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苏联领导人同样未能帮助苏联摆脱“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
如今看来,毛主席当年的决策是十分正确了,任何国家都不应该用主权去交换利益,否则将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