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三次回乡探亲:父亲在寺庙病故,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

戏志才评历史 2024-11-07 08:14:4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徐向前三次回乡探亲,他的父亲因病在一座寺庙中去世。

由于行程和时间的限制,徐向前未能及时赶回,错过了与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01 徐向前的起源与早年坎坷

1901年,徐向前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一个小村落,那里的自然环境贫瘠,四季分明。

在那个年代,五台的冬季尤为漫长而严寒,夏季炎热而短暂,春秋两季则是农作的关键时期。

徐向前的家在村中算是有些历史,曾经家境殷实,但到了他的祖父那一代,家族的财富已大不如前。

徐向前的父亲,徐懋淮,年轻时曾考中秀才,本可以有一番作为,但家道中落使他不得不外出谋生。

他常年在外,以教书为业,偶尔回家,总是满载而归,给家里带来一丝安慰。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徐的母亲,赵金銮,是一位勤劳的农妇,虽不识字,却能熟练地管理家务和农活,是家中的支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徐向前从小就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他7岁起就跟着母亲下地干农活,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收,他都能在田间劳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赵金銮虽严厉,但也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她常常让徐向前负责收集村中的牲畜粪便,用以施肥,以此培养他的责任感。

徐向前的童年充斥着对生活的探索与学习。他不仅要帮助家里收集柴火、挑水,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

每当日落之后,他就坐在煤油灯下,尽管灯光昏暗,他也要努力读书学习,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1919年,徐向前年满十八岁,他参加了山西省的国民速成班考试,凭借自学成才的知识基础,成功考入。

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离开了家乡,到更大的城市学习,他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和各种新思想。

在速成班的学习期间,徐向前展现了极高的学习能力和对新思想的渴望,但这段时间并不轻松。

他经常深夜在简陋的宿舍中点灯学习,外面是连绵不断的山风和虫鸣,他却全然不顾,埋头于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之中。

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在一所小学担任了教员。

然而,徐向前的教职生涯并不顺利。他因为在课堂上大胆地宣传革命思想,很快就遭到了校方的解雇。

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垮他,反而坚定了他投身于更大的革命事业的决心。

1924年,徐向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离开山西,远赴南方的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

在那里,他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和更系统的政治教育,这一年,对于徐向前来说,是彻底的蜕变。

他的家人,尤其是母亲赵金銮,对他的离去感到既骄傲又忧心。

每当夜深人静时,赵金銮总会悄悄地取出徐向前小时候编织的小竹篮,独自在昏暗的灯光下轻轻抚摸,泪眼蒙眬。

在这个简陋而温暖的家中,她始终期待着儿子能有一天凯旋。

02 徐向前的抗日归乡之旅

1937年,徐向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已经深深投身于抗日战争的狂潮之中。

这一年的某个秋日,他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是自他离开以来,第一次有机会回到故乡五台县。

徐向前的回家之路并不平坦。当时,整个山西省已成为战场的前线,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冲突频繁发生。

徐向前率领的队伍在途中不止一次遭遇敌军的阻击。然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了五台。这里的山川依旧,但战火已经让这片土地疮痍累累。

回到故土,徐向前的第一件事是前往他的家乡。走在熟悉的小路上,他所经过的每一片土地都唤起了他儿时的回忆。

家中早已物是人非,父亲徐懋淮已年迈,体弱多病,家中贫困,屋子显得格外破旧,墙壁上的泥巴已经剥落,屋檐下的草垫也被风吹得四处散落。

当徐向前与父亲相认时,老人已是满头白发,面容憔悴。尽管如此,徐懋淮见到多年未归的儿子,依然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徐向前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些钱物交给父亲,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有机会为家庭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他简单地告知父亲自己在外的情况,然后询问家中的境况。

徐懋淮向儿子汇报了家中的艰难情况,提及了徐向前母亲的去世。徐向前的母亲赵金銮在两年前因病去世,由于家中贫寒,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这个消息让徐向前心中充满了痛苦和遗憾,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之中,因为抗日的任务迫在眉睫。

在家中停留短短几天后,徐向前召集了村中的青年,发起了一场小型的抗日动员会。

他向村民们解释了抗日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加入抗日的行列。

在这次会议上,徐向前的言辞激昂,他的身影在简陋的村会场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与村中老弱妇孺的身影交织在一起。

村中的青年们被徐向前的话所感动,许多人表示愿意加入抗日的队伍。徐向前将这些青年组织起来,临时组成了一个小队,准备随他一同返回前线。

在回到前线的路上,徐向前深知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他深深地看了父亲一眼,挥手告别。

徐懋淮站在村头,目送儿子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道之中,脸上的表情复杂,既有骄傲,也有担忧。

03 徐向前的战争岁月与父亲的末路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徐向前作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官,频繁地在前线指挥作战,参与策划多次重要的战役。

他的名字在敌我双方中都具有一定的威望,成为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徐向前忙碌的战斗生活中,他几乎没有时间回家,与家乡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1943年,徐向前再次获得短暂的休息机会,他决定再次回到五台探望年迈的父亲。

那时的山西已经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各地村庄大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徐向前深知自己的父亲年岁已高,身体日渐衰弱,这次回家可能是父子二人最后的相聚。

信息来源:人民网

徐向前抵达五台时,村庄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战火已经将大部分家园化为废墟,很多平民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家园,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环境下,徐懋淮的生活非常艰难,他依靠着村民的帮助勉强维持生活。

在这次回家中,徐向前尽量多花时间与父亲相处,帮助整修了家中的破败不堪的房屋,还尽力为村中其他受灾的家庭提供援助。

在短暂的停留期间,他也组织了几次小型的抗日教育活动,增强村民的抗战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然而,徐向前的停留时间非常有限,战争的召唤让他不得不再次告别家乡,重返战场。

在临行前,他与父亲进行了最后的告别,留下了一些金钱和物资,希望能为父亲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些保障。

不久后,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日军的攻势加剧,五台县再次被卷入战火。在这样的环境下,徐懋淮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由于通信困难和战事频繁,徐向前并未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

1945年,徐懋淮病逝于一处寺庙中,由于战乱和通信阻断,徐向前没有能够及时得知这一消息,也未能在父亲最后时刻前往其身旁。

徐向前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得知父亲的去世,这一消息让他深感悲痛。尽管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个人的损失使得这份胜利带有深深的苦涩。

战后,徐向前返回五台,为父亲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追悼会,亲自为父亲扫墓,表达了对父亲的哀思和未尽的孝道。

徐向前的一生充满了战争和牺牲,尽管他在国家和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但个人的情感世界却常常因战争而蒙上一层阴影。

他的生活和命运,如同那苍茫的岁月,充满了坚忍和不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文献:

1.徐向前:端正党风,首先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布衣元帅”徐向前 学习时报 2018-05-21

3.将帅奇才——徐向前传奇 人民网 2016-08-18

0 阅读:58

戏志才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