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真的只是拿来背的吗?从魏武侯上位来看诗经的另一种作用

沧海野客 2021-11-03 19:33:19

当下,谈起来《诗经》,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与《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并列的“五经”之一,然后可能就是在背诵过程中比较拗口的词语,不甚了解的诗意。那么,《诗经》凭什么可以成为儒家极其重要的经典?又为何被孔子上升到“不学诗,无以言”的高度呢?

今天我们从魏武侯上位的事情来说起。说起来魏武侯,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如果换成这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君主,《孟子》中梁惠王的父亲,大家应该就比较熟悉了。

说起来魏武侯,他的继位之旅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父亲也就是魏文侯,虽然将他任命为下一任继承者,但是却在乐羊灭亡中山国之后,将魏武侯派到中山国驻守。如果我们看下当时的地图的话,会发现中山国和魏国之间正好隔着一个赵国。也就是魏国的继任者却被自己的父亲派遣到了远离国土的飞地。

将继承者派到这么远的地方,不仅发生国家大事无法及时赶到,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猜测是不是魏文侯对自己定下来的这位继承者有了不满。另外更让魏武侯魏击感到不安的是自己驻守中山国三年,朝廷竟然没有派来一位使者。

也就在这时候,跟着魏武侯魏击的一个家臣赵仓唐向他进言:“父亲可以忘记儿子,但儿子不能忘记父亲啊,虽然您的父亲没有派人来,但是您可以派人过去的。”于是,赵仓唐就代表魏击前去看望魏文侯。

魏文侯在接见使者的过程当中,问到魏击最近最近在学习什么,赵仓唐回答,在学诗,最喜欢《晨风》和《黍离》。而魏文侯因为身边有不少文学之士,所以对这两首诗都比较熟悉。

《晨风》

“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从这两首诗歌的大意,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魏击对父亲魏文侯的一种埋怨和不满,又因为是自己的父亲又不好直接表达,只能借助诗歌来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来。

当然,对于魏文侯来说,不单单诗歌的感情他能感觉到,魏击此时的经历和心境也能让他产生共鸣,所以,他做了一个奇怪的决定。他要求赵仓唐将装有自己赏赐给魏击衣服的箱子在清晨鸡叫的时候务必送到魏击手中。

这是为什么呢?赵仓唐带着满腹疑问回到了魏击身边,在早晨鸡叫的时候把箱子交给了他。当魏击打开箱子,看到衣服全部乱套的时候,不但没有责怪赵仓唐,反而命令手下人抓紧备马,父亲在召见自己。

看到这一幕,赵仓唐更加疑惑:“你父亲没说让你回去啊?”魏击说:“父亲安排你必须在早晨鸡叫的时候把衣服送到,而且衣服还都乱套了,其实这是有深意的。在《东方未明》中有这样几句诗: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这正是要召见我的信号。”

这几句诗说的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天还没亮就要起床上班,连衣服都穿颠倒了。为什么会这么匆忙呢,因为领导召见自己。

所以,魏击准确得领悟出魏文侯的深意,当即出发,赶赴国都。魏文侯看到魏击非常高兴,把魏击的弟弟魏挚派去中山国,代替魏击,恢复了他的继承人身份。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诗经》盛行的那个时代,并不只是背会就好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委婉含蓄地来表达自身意见。

0 阅读:4
沧海野客

沧海野客

读世间书,梳胸中理,悟尘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