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一首水平很高的诗,全篇都是精妙之笔,不愧出自帝王之手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5-02-18 12:06:37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当我们还沉浸于冬日的杯酒之欢和泥炉之暖中的时候,春天的“雨水”却已经悄然来临。

雨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气节,在此气节,大地间气温逐渐回升,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它在向北挺进的过程中与冷空气相遇,从而形成降雨,这便是“雨水”之来历。

“雨水”是春意的象征,雨水生成时,有草木悄荣,有候鸟相还,有山川渐绿……。

走进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中,听春的声音,看春的画卷。

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朝帝王胤禛的一首诗。

作为帝王,胤禛将这首诗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全篇都是精妙之笔,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初春郊行

清·胤禛

土膏开动草芬芳,缓辔循行十里塘。

细雨斜飘山渐绿,小桃半吐柳初黄。

闲随戏水沙鸥狎,又见营巢海燕忙。

寓目物情忻自得,良辰倍觉惜韶光。

胤禛,我国清朝第五位皇帝,曾自号破尘居士、圆明主人,年号雍正。

胤禛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秉持“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的理念,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自己的功绩在历史的篇章中留下了闪闪发光的烙印。

“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学士;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这是南怀瑾对胤禛的评价。

而胤禛的才情到底何如?我们借本期所分享的这首《初春郊行》便可得知。

诗的首联以含蓄的方式点出时节,并描写了作者的举动:土膏开动草芬芳,缓辔循行十里塘;天气回暖,大地解冻,土壤中利于植物生长的养分也在悄然生发,“我”骑着马缓缓行走在十里回塘畔。

《国语》中曾有云:阳气俱蒸,土膏其动;胤禛诗中的“土膏开动”就是由此化用而来。

一个“动”字精准且生动地将春气具象化,将其蔓延开来的样子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温暖和力量。

“草芬芳”三个字展开了一张富有亮丽色彩的图画,把春天的形象与气息予以清晰的呈现。

首联的后一句又添以人物,在临摹作者形象的同时,将画面盘活。那么句中的“缓辔循行”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当然是作者松弛且又愉悦的心情。

接下来的颔联描写的是作者在徐行过程中的所见:细雨斜飘山渐绿,小桃半吐柳初黄;细雨斜斜飘洒,山峦渐渐萌生了绿意,小小的桃花半开半掩,杨柳的枝条开始显示出鹅黄之色。

看到颔联,让人不由想起了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以及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时也不由想起了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如此富有丰富之美的颔联,当然离不开作者的精心构制与细腻观察。

在写作方面,作者采用了将鲜明色彩相互搭配的方法,把春天框入了画卷,把读者的想象力激发出来。

在择物方面,作者从微处着手,对典型的物象进行了细腻的描摹,把春的活泼、轻盈与灵动诠释出来,给予读者十足的审美享受。

颈联也为景语描写:闲随戏水沙鸥狎,又见营巢海燕忙;沙鸥在水面上嬉戏,动作显得很亲昵,海燕正在忙着营筑着自己的巢穴。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颈联也为景语描写,但和颔联相比,已然发生了变化。

颈联中的物象乃为鲜活的生命,所以它们所体现出的动感也要强烈很多。

无论是沙鸥还是海燕,这二者都无不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饱满张力,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到了更加蓬勃和自由的朝气。

那么再往深剖析,大家是否又能够从沙鸥海燕的形象与举动上面,读出作者气定神闲且远怀大志的胸襟呢?我想应该是吧。

“寓目物情忻自得,良辰倍觉惜韶光。”眼前的景象让人心情舒畅,在这样美好的时节种,也让人更觉应该加倍珍惜光阴。

尾联直接抒情并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想法,将全诗的情感予以升华,将全诗的境界予以拔高。

作者因春光而产生的愉悦之情在尾联中被进一步表达出来,而作者想要珍惜光阴建功立业的伟大报复也在尾联中被进一步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尾联的意蕴是耐品含蓄且又深沉的。

纵观此诗,它彰显着一般文人柔情细腻的审美观,也彰显着一位帝王惜时务实的人生观,可谓美得独特,美出了水平。

雨水高枝醒,春风野陌香;读完一首,百般回味。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0 阅读:31
一号诗巷有诗词

一号诗巷有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