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第一大国巴西独立后的百年间领土其实始终在扩张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5-02-05 14:00:49

巴西在某种意义上是个很神奇的国家:每当有足球比赛时巴西就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国家,而当没足球比赛时大家几乎很难在第一时间想起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当我们讨论什么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贸易战等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热点话题时几乎都不会首先想到巴西。其实巴西可不是一个小国啊。巴西85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五,此外巴西还有363万平方公里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很多人对近代欧美列强殖民扩张的话题津津乐道,但其实远在南美的巴西能有如今广袤的领土同样是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扩张过程才形成的。

在公元1500年以前巴西是原住民印第安人世代居住的家园。那时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名为巴西的国家。当地的印第安人分成一个个互不隶属的原始部落且未留下任何文字和历史。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在前往印度途中因风向问题偏离航道而意外发现了巴西。当时葡萄牙把海外殖民贸易的主要精力放在东方,所以一开始对巴西这地方不大重视。直到发现巴西30年后葡萄牙人才在巴西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圣维森特市。后来葡萄牙移民又在一个名叫若奥·拉马里奥的人倡导下在距海岸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村庄。

这个村庄后来发展成为如今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到了1549年葡萄牙人已在巴西沿海地区建立了16个定居点。这一年葡萄牙派出了第一任巴西总督托梅德·索萨。1552年索萨发现一个临近海湾的地区很适宜定居。索萨发现的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里约热内卢,但第二年索萨就卸任返回葡萄牙了,所以开发里约热内卢的计划只能留给后任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法国人于1555年捷足先登在里约热内卢建立起军事要塞。1560年葡萄牙和法国为争夺巴西爆发了战争:120名葡萄牙人带着140名印第安人攻击了由74名法国人和几名奴隶守卫的要塞。

法国人被迫后撤了1公里,但又像往常一样在港口继续自由活动。1567年葡萄牙人再次对法国人发动攻击。这第二次葡法大战只持续了几小时。最终葡萄牙人以伤亡两位数的代价取胜。就是这两场规模小得可怜的战役决定了巴西被葡萄牙殖民的命运。葡萄牙殖民者发现巴西的气候特别适合种甘蔗,于是从非洲贩运了大量黑奴来巴西种甘蔗。一些黑奴因难以忍受甘蔗种植园主人的压榨而逃往人迹罕至的巴西内地。种植园主们组织起猎奴远征队深入内陆抓捕黑奴。在这一过程中巴西内陆地区逐渐得到了开发。

由圣保罗地区的土生白人、印欧混血种人、土著印第安人组成的旗队在搜捕黑奴的过程中不断越界进入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殖民地进行拓殖活动。1750年1月13日西班牙与葡萄牙签署了《马德里条约》:双方在承认谁占有的土地归谁这一原则下就巴西边界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西班牙承认了葡萄牙治下的巴西越界侵占的西班牙属地从此归属于葡属巴西。如今巴西北部的阿马帕州、中西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的南里约格朗德等地就是在这时并入葡属巴西的。这使葡属巴西获得了大约相当于如今的小半个巴西那么大。

1695年在巴西内地首次发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金矿。此后40年间在米纳斯吉拉斯、巴伊亚、戈亚斯和马托格罗索等地陆续发现了其他金矿。到了18世纪葡萄牙本土由于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已日渐走向没落,反而是巴西凭借丰富的物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剑桥拉丁美洲史》统计:当时葡萄牙对外出口总值中来自本土的商品占27.43%、巴西占60.76%、其他殖民地占2.95%。巴西已然成为葡萄牙经济的命脉。1807年巴西的宗主国葡萄牙遭到拿破仑的入侵。葡萄牙王室远渡大西洋逃到巴西避难。

葡萄牙王室为取得巴西当地人的支持放松了对巴西的管控:不再限制巴西人与外国人的贸易,也不再对巴西人兴办工厂、学校进行限制性规定。此后巴西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在1807年之前即使是葡属巴西首府里约热内卢也只有5万人口,可在葡萄牙王室搬迁到巴西后里约热内卢迅速发展成为人口超过25万的南美最大城市。1808年巴西第一所军官学院开校。1814年巴西国家图书馆建立。1815年巴西第一家蒸汽动力的大工厂破土动工。巴西甚至先于葡萄牙本土更早出现了银行。1815年“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成立。

巴西不再是葡萄牙的一块海外殖民地,而是与葡萄牙以平等主体的身份组成联合王国。1820年葡萄牙王室迁回里斯本时王子佩德罗以摄政王的名义留在了巴西。佩德罗王子在10岁时就来到了巴西。此后他的人生轨迹几乎就是在巴西展开,而他自己也以一个巴西人自居。此时的巴西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地位都已毫不逊色于宗主国葡萄牙,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然超过了葡萄牙。可葡萄牙议会却异想天开地试图将巴西重新变回殖民地:1821年4月24日葡萄牙议会宣布撤销巴西的中央管理机构将巴西拆分为直接听命于里斯本的几个省。

这意味着统一的巴西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重新隶属于葡萄牙的几块分散的殖民地。这实际上也剥夺了作为巴西摄政的佩德罗王子的权力。1822年1月9日上午里约热内卢各界群众在罗萨里奥大教堂集会后向王宫进发。里约市政会主席若泽·佩雷拉向佩德罗宣读了民众的请愿书并恳请佩德罗留在巴西领导独立运动。佩德罗当即表示:“为了大家的利益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我顺从民意,请告诉人民‘我留下’”。“我留下”在葡萄牙语中写作“Fico(菲科)”。这一天就成为了巴西历史上的菲科日。

两天后驻扎在里约的葡萄牙警备队试图包围王国并逮捕佩德罗。1万多巴西民众迅速聚集到王宫广场,葡萄牙军队见状只得撤往尼泰罗伊岛。佩德罗宣布不再执行来自里斯本的命令并将里约城内的葡萄牙军队全部逐出,随后他成立了由自己担任主席的“巴西各省代表委员会”。8月1日佩德罗签发了《巴西独立宣言》,几天后又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并正式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向外国派驻使节。1822年9月7日正在伊皮兰加打猎的佩德罗收到了葡萄牙议会敦促他尽快回国的信件。佩德罗将信件撕碎后高呼道“不独立,毋宁死”。这一天后来成为了巴西的国庆日。

1822年12月1日佩德罗王子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加冕典礼成为巴西帝国第一任皇帝佩德罗一世。三年后葡萄牙被迫承认了巴西独立这一既成事实。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当时是仅次于英、法、俄、中、土的世界第六领土大国。事实上巴西自称帝国就是因为对自己的潜力有足够的信心。巴西独立时只有500万人口,但拥有庞大的亚马逊雨林。土地和资源的丰富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其他拉美国家的独立多是通过大规模流血战争实现的,而巴西则成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这也使殖民时期打下的经济基础得以较多保留下来。

巴西早在独立前其实就已开始对外扩张了。拿破仑战争期间葡属巴西为报复法国对葡萄牙本土的占领入侵吞并了法属圭亚那,直到1817年葡属巴西才将法属圭亚那还给法国。此外葡属巴西还曾与西班牙属地为争夺拉普拉塔地区多次爆发激战。1801年葡属巴西入侵西属拉普拉塔总督区的乌拉圭将其北半部并入南里奥格兰德省。1815年乌拉圭国父阿提加斯弄了一个“联邦同盟”把已归入葡属巴西南里奥格兰德省的一部分领土也划了进来。1816年葡属巴西以此为借口再次入侵乌拉圭。1821年葡属巴西吞并了整个乌拉圭将其西斯普拉丁省。

1822年巴西独立后继承了葡属巴西对此地的统治。1825年西斯普拉丁省宣布脱离巴西。巴西出兵镇压导致同样对此地怀有野心的阿根廷对巴西开战。最终西斯普拉丁省利用巴西与阿根廷的矛盾成功独立。战争导致国内经济下滑引发了民众的不满。1831年里约热内卢爆发示威,紧接着巴西其他地区也相继出现暴动。佩德罗一世在这种局面下被迫让位给年仅五岁的儿子佩德罗二世。佩德罗二世继位之初巴西国内各省的寡头、共和主义者、穷苦大众不断发动各种叛乱或起义。南里奥格兰德省的独立运动甚至得到了乌拉圭、阿根廷、意大利等国的支持。

1836年南里奥格兰德省宣布脱离巴西。1843年阿根廷与乌拉圭交恶使南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失去了两个最大的外部支持者。1845年南里奥格兰德共和国与巴西帝国政府妥协取消独立。此后巴西全国各地的叛乱基本被平定。国家统一得到维护、政局得以稳定后巴西开始了新一轮对外扩张。此时正值欧洲工业革命。这时统治巴西的佩德罗二世极为重视教育、科学、艺术的发展。他本人就是一个掌握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汉语、阿拉伯语等几十种语言的语言学家。

佩德罗二世在位期间因为对科学和艺术事业的慷慨资助得到过达尔文、雨果等世界知名人物的高度评价。从1850年起巴西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并废除奴隶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新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1854年巴西建设了第一条铁路线。这甚至领先于许多欧洲国家。到1868年巴西的铁路里程已达718公里。截至1889年巴西已建成9200公里铁路,同一时期建设中的铁路里程还有9000公里。随着内陆铁路系统的全面铺设打破了原来全国各地城市、乡村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整合了国内市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巴西开始重点加强本土咖啡产业的发展并加速进行工业化建设。咖啡、橡胶、棉花、烟草、可可豆、冬青成为了这一时期巴西重要的出口产品。随着巴西咖啡产业的急速增长吸引了英国投资者的到来。在19世纪下半叶巴西的铁道、航运及道路网开始加速发展。此时巴西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1850年巴西的出口总值居拉美首位且是阿根廷的三倍。1840年到1889年巴西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8%。这高于同期美国和欧洲的水平。1880年巴西的人均GDP与美国相当;1890年巴西的GDP总量比阿根廷高40%。

佩德罗二世在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同欧洲和美国的外交关系,同时坚决反对殖民主义势力干涉拉美事务的企图。佩德罗二世通过援助邻国智利、秘鲁反抗西班牙的战争增强了巴西在拉美地区政治军事事务中的话语权。他还创建了巴西历史-地理协会试图通过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增强巴西国家软实力。佩德罗二世在致力于提升巴西国家软实力的同时也凭借庞大的国土和超1000万的人口以及强大的陆海军开疆拓土。1851年巴西参加了反对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的同盟:巴西出兵4000多人进入乌拉圭与阿根廷致使罗萨斯政权倒台。

同年巴西与巴拉圭在南马托格罗索争议地区不断爆发小规模冲突。1855年巴西为解决巴拉圭河通航问题派出20艘战舰沿巴拉那河北上恫吓巴拉圭。此事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但巴西与巴拉圭因此结下大仇。这为双方日后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1859年巴西趁委内瑞拉爆发内战之时入侵迫使委内瑞拉签订边界条约以奥里诺科河与亚马逊河分水岭为界将分水岭以南割让给巴西。1864年巴西与阿根廷、乌拉圭组成的三国同盟与巴拉圭开战。这场战争被后来的巴西史学家视为巴西军队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在战争过程中新式武器不断闪亮登场大大促进了以军工为代表的重工业体系的发展,同时巴西政府为配合战争更加强了对道路网的建设。战后巴西作为胜利者吞并了部分巴拉圭领土、获得了巨额赔款。1867年巴西又与玻利维亚组成联军占领了秘鲁东部富含橡胶资源的阿克里地区,随后巴西和玻利维亚迫使秘鲁签订《阿亚库乔条约》将38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巴西和玻利维亚。可频繁的战争耗资巨大加剧了巴西民众的负担使国内矛盾激化。1889年11月15日时任马托格罗索省军区司令的德奥多罗·达·丰塞卡发动了政变推翻了皇帝佩德罗二世的统治。

巴西帝国虽灭亡了,但巴西的扩张步伐并没因此停止。巴西的扩张优势甚至不需要动用武力。巴西的领土、人口、经济、军力都明显强于周边邻国。有时巴西只需要在外交上恫吓一下就能迫使邻国就范。从1895年至1902年巴西外交之父里奥·布兰科男爵运用外交手段在一系列边界谈判中兵不血刃为巴西争取到了足有一个法国那么大的领土。1903年巴西又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迫使玻利维亚签订了《彼得罗波利斯条约》。在这一条约中巴西以阿布南河与马德拉河交汇处的三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了玻利维亚19.1万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区。

1907年巴西又趁着哥伦比亚因爆发内战和失去巴拿马的衰弱时期夺取了哥伦比亚东南部大面积盛产天然橡胶的领土。巴西自1822年独立以后凭借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行了近百年的领土扩张。在此过程中巴西综合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有时以军事手段武力夺取领土,有时通过外交讹诈兵不血刃获得领土。除了在乌拉圭留下遗憾之外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几乎所有周边邻国都被巴西拿走过部分领土。最终巴西将自己的版图面积定格为如今的854万平方公里成了南美妥妥的巨无霸。

1 阅读:69
鸿鹄之志从国始

鸿鹄之志从国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