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这两次战败使德国损失了三分之一左右的领土。可如今的德国与邻国却并不存在领土争端。事实上德国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始于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在此之前德意志并非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只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德意志民族是古代日耳曼人中一些部族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的。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是古罗马人口中的欧洲三大蛮族。日耳曼人的祖先最早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南迁至莱茵河、易北河一带。

古代的日耳曼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概念——正如斯拉夫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罗斯人、波兰人等不同民族一样:日耳曼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法兰克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公元3世纪以后日耳曼各部落如潮水般涌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起一系列国家。这些日耳曼人国家中最强大的当属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8月查理曼大帝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正式瓜分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根据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这三个国家。

日后的德意志正是由东法兰克王国演化而来:东法兰克王国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许多公国。公元919年萨克森公国的亨利一世公爵被各公国推举为“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于公元962年2月2日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奥托一世开创的帝国被称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有时又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奥地利、瑞士、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意大利北部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德意志第一帝国虽名为帝国,可实际上却是诸侯割据的松散联盟。

“德意志”这个概念不过是对这一地区文化相近的族群一种统称而已,但这块名为德意志的地区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德意志境内一度出现过390个公国、侯国、贵族领地、骑士领地割据一方的现象。在如此众多的邦国中普鲁士和奥地利逐渐崛起脱颖而出成为最有希望统一德意志的两个邦国。18世纪普鲁士诞生了一位与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等人齐名的军事天才——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在位期间普鲁士兼并了西里西亚,又与沙俄、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腓特烈大帝去世时普鲁士领土已由他即位时的11万平方公里扩张至22万平方公里。

在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以一己之力迎战法国、奥地利、俄国三大强国。此战后普鲁士成为与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平起平坐的欧洲五大列强。腓特烈大帝除了取得如此赫赫武功之外文治也颇为突出:他在位期间普鲁士建立了经济管理部门为日后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还对农奴制进行改革为以后彻底废除农奴制奠定了基础。在腓特烈大帝的主持下柏林科学院得以成立。腓特烈大帝还完善了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制度从而使普鲁士成为全球义务教育发源地。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增强了普鲁士的军事、经济、科技实力为日后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基础。

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先后在与丹麦、奥地利、法国的战争中胜出:普鲁士在与丹麦的战争中得到了石勒苏益格;在与奥地利的战争中得到了荷尔斯泰因并排除了奥地利对德意志统一的干扰;在与法国的战争胜利后不仅得以统一法国控制的南德四邦,还从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两地。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以普鲁士为核心的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此形成。统一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领土面积约为540857.54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500万。

当时的德国在不计算殖民地面积和人口的前提下是仅次于俄国、奥匈帝国、法国的欧洲第四领土大国,也是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人口大国。德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与英、法等老牌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国际市场。其实早在德国统一之前有些德意志邦国就已开始海外扩张了。1806年以前德意志众多邦国之上有个名义上的共主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1528年神圣罗马帝国授予威尔瑟家族享有探索、统治和殖民今委内瑞拉北部的权利。威尔瑟家族在这一地区建立的殖民地被称为小威尼斯。

154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从威尔瑟家族手中收回了小威尼斯地区的统治权。1685年德意志邦国勃兰登堡的一艘护卫舰占领了今毛里塔尼亚阿尔金岛上的旧葡萄牙堡垒。舰队成功与当地国王达成条约使该地成为了勃兰登堡的保护国。1721年法国攻占该岛结束了德意志人在当地的统治。从1842年起不断有德意志人试图在智利南部建立殖民地。1844年德意志邦国普鲁士的探险家在如今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购买了一块土地,但其购买行为被智利政府宣告无效,所以第一批德意志移民不得不转而定居特哈岛。

这些探险家自发的殖民活动并没得到普鲁士官方的支持。1848年后大量德意志人移民智利。智利政府开始利用这些移民开发南部地区。这些德国统一以前各邦国自发的海外扩张多以失败告终。1871年德国统一后发现世界已基本被其他列强瓜分完毕,于是开始强烈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从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开始加入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1884年德国占领了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加罗林群岛、帕劳、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瑙鲁等地以及非洲的喀麦隆、多哥兰、纳米比亚等地。1885年德国占领东非的坦噶尼喀、卢旺达、布隆迪等地。

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山东青岛。1900年德国与美国瓜分了萨摩亚群岛。德国的疯狂扩张引发了与英、法等老牌列强的矛盾。这种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方的德国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德国还在一战后把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把北石勒苏益格交还丹麦,把马尔梅迪-欧本地区割让给比利时,割让西普鲁士等地给波兰......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使自己损失了10%的人口和将近1/7的本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德国再次挑起了一场世界大战。

二战后期同盟国方面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上做出决议:所有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地区都将不再为德国所有。这使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划入波兰。与此同时苏联通过《波苏疆界条约》以法律形式获得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从而使苏联、波兰、德国三国的领土来了一个整体西移。在确定苏波边境的过程中苏联从波兰获得的东普鲁士地区中要来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柯尼斯堡曾是普鲁士的龙兴之地,也曾是德国文化中心之一。

柯尼斯堡曾长期作为东普鲁士首府。德国历史上的康德、霍夫曼等名人都曾在此居住过。经过1945年这次领土调整后作为近代德国统一国家发源地的普鲁士几乎已完全不再属于德国。经过这番变动后德国剩下的领土约为358000平方公里。两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损失了约33.8%的领土。德国剩下的领土还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5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此后西德和东德分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

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岁月中分裂的德国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前沿。这一时期德国最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统一。两德统一表面上应当是由两边的人民自行做出抉择,然而两德问题的产生本身就是在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的主导下形成的。两德统一势必改变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这会对美、苏、英、法四大国的利益直接造成影响,所以两德统一也就不单纯只是两边的人民所能决定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德国才在苏东剧变的大背景下迎来了民族统一的历史契机。

1990年2月在渥太华举行的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23国外长会议上西德外长根舍提出了旨在促进德国统一进程的“2+4”方案。所谓“2+4”方案是指由东德、西德以及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的外长组成的会议进行关于两德统一问题的磋商。英国在磋商过程中提出:德国统一后不应再对以前的领土提出要求。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割让了大量领土给波兰、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丹麦等国。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和英国没什么关系,可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就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平衡。

德国的统一势必会改变欧洲既有的地缘政治格局,而英国并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事实上美国、苏联、法国也担心一个强大的德国会破坏欧洲的地缘势力均衡,更何况当初德国割让的土地中有一部分就是给了苏联、法国。波兰、丹麦、比利时这些曾得到过德国割地的国家也担心德国会索要昔日的领土。如果德国非要索取昔日领土势必激化与四大战胜国以及波兰、丹麦、比利时等国之间的冲突。德国为了不让统一受到这些国家的干预就明确承诺不再恢复二战前的领土。

如今德国宪法明确写道:“德国的每一寸领土已在德国版图里了”。这表明德国在主观意志上已不再争取恢复二战前的领土了。德国对二战的反思与另一个战败国日本可谓形成了鲜明对比:勃兰特总理甚至以下跪的方式向全世界表达德国对二战罪行的忏悔之意。两次世界大战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德国在战后走上了一条与战前截然不同的道路:曾经穷兵黩武的德国开始利用和平的政治、经济、文化手段致力于欧洲一体化。如今德国已成为欧盟内部举足轻重的主导国家。当年希特勒用武力没能实现的统一欧洲的理想如今正被新时代的德国人用另一种手段所实现。

地处中欧的德国可以同西欧的法国、东欧的俄国、孤悬海外的英国以及南欧、北欧等地展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如今的德国是欧洲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几乎全欧洲的物流都在德国中转。德国的法兰克福是欧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欧洲一体化为德国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战后德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举世瞩目,但作为战败国在政治军事领域是受限制的。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如果公开扩军势必引发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摩擦,所以德国就通过积极推动欧洲防务工作来达到曲线救国的效果。

德国以推动欧洲防务为名提出要把国防预算提升至GDP总额的2%。德国通过推动欧洲一体化解除了在政治军事领域受到的部分限制,同时兵不血刃就完成了以前使用战争手段才能完成的对欧洲国家的整合。德国通过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大大增强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反观另一个战败国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几乎完全依附于美国的支持。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很少能见到日本发出自己的声音。欧洲国家之所以重新接纳德国正源于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深刻忏悔。德国放弃索要战前领土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赎罪。

如果德国要强行恢复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领土将直接冲击到自二战以来形成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这不仅会引起波兰、捷克、丹麦等周边邻国的反对,也势必会引起美、俄、英、法等国的警惕。如果当时德国不承诺放弃恢复战前领土,那么德国的统一进程就会受到大国的干涉,而统一后的德国也势必成为欧洲各国戒备的对象。如果德国当初不放弃索要战前领土,那么今天的德国就不可能成为欧盟的主导者。德国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深刻反思使自己重新被欧洲各国接受,然而日本却因为历史原因与亚洲邻国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