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部战役结束后,德军在西线虽然还保有65个师的番号,但已经找不到一支建制完整、装备齐全的师。曼陀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损失了大部分精华,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则东调匈牙利。希特勒本人自战役后期再也不会主动过问西线的战事。
巴顿能明显感觉到当面德军的抵抗意志和战斗力都在急剧下降。1945年1月16日,第3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会师,彻底封闭了突出部缺口。23日,盟军重新夺取圣维特,28日,第3集团军进至乌尔河畔,突出部战役宣告结束。此役,美军阵亡19246人,负伤62489人,被俘23554人,失踪3058人。
战场上的对手已经不足为虑,盟军打过莱茵河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在战场之外,巴顿还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蒙哥马利。
巴顿有一个遗憾,他一直希望跟德国名将交手,理想的目标是古德里安或是隆美尔。1942年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此时古德里安已经在战场上销声匿迹,而隆美尔就在非洲沙漠上率领非洲军团作战。
巴顿曾拜读过隆美尔所写的《步兵攻击》一书,并对其中诸多战术思想推崇备至。所以自踏上非洲大陆后,他就渴望能在战场上击败“沙漠之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自己的军事地位。
1943年2月,隆美尔在突尼斯的凯塞林山口战役中击败初出茅庐的美第2军,第1装甲师此役遭遇重创。3月4日,巴顿被任命为美军第2军军长,他认为自己终于得到了与隆美尔交手的机会,可后者却于3月9日离开北非返回意大利。就这样巴顿与隆美尔在战场上首次失之交臂。
1944年7月初,巴顿抵达诺曼底,临时担任美第1集团军副司令。在盟军对面,依旧是隆美尔指挥的德军B集团军群。巴顿作为第1集团军的“编外人员”提出“1号作品”计划,其中一个备选作战方案就是沿着科唐坦半岛南侧海岸东进,夺取阿弗朗什,进而突入法国腹地。
隆美尔对此有所防备,他将2个装甲师部署在战线左翼,就是为了防止美军突袭。遗憾的是,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没有充分采纳巴顿的计划。而隆美尔也于7月17日在一次空袭中头部严重受伤,离开前线被送到后方养伤。就这样巴顿和隆美尔第二次错过了交手的机会。不仅如此,隆美尔的顶头上司克鲁格在临时接手B集团军群指挥权后,又将那两个装甲师调到了战线右翼抵御英军的进攻,从而给美军突破阿弗朗什减轻了阻力。
英国媒体普遍认为是蒙哥马利击败了隆美尔,可巴顿并不这样认为。英国人为了在战时树立榜样,已经神化了这位虽然优秀但绝谈不上卓越的将领。巴顿同样研究过蒙哥马利指挥过的历次战役,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他善于与对手打对阵战,但指挥风格偏于谨慎,而且过于固执、刚愎自用。与其说是蒙哥马利击败了隆美尔,还不如说是英国人举全国之力击败了德国人的一支偏师。
不过巴顿也很快见识到蒙哥马利的“厉害之处”。1943年3月盖塔尔战役期间,他奉命率领第2军配合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作战。其间英军在正面进攻受阻,蒙哥马利竟提出美军派一支部队孤军深入防线腹地,吸引德军回援,以减轻正面进攻部队的压力。这种损人利己的方案就连蒙哥马利的同胞,时任第18集团军群司令的亚历山大也看不过去,直接回绝了蒙哥马利的建议。
1943年西西里战役期间,蒙哥马利再次展现其霸道的一面,从横加干涉作战计划,到登陆后强行霸占美军进攻通道,都令巴顿和他率领的第7集团军将士心生愤懑。二人也因此役结下怨恨。
霸王行动开始后,巴顿第三次感受到了蒙哥马利的自私自利、傲慢无礼。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维护大英帝国的荣誉,蒙哥马利始终强调英军在战场优先权。矛盾在8月下旬达到高潮,蒙哥马利要求正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抵近德法边境地区的第3集团军转入防御,将盟军所有补给都交给自己的第21集团军群,以便他们能用“最锋利的刺刀插入德国的心脏”。
在这一轮盟军内部争斗中巴顿意识到蒙哥马利真正厉害之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是一个帝国在支撑着他。在这种背景下别说是巴顿,就连西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处处忍让。所以艾森豪威尔在众人面前扮演了一个“亲英”的角色,巴顿看不懂“权谋之术”,他把这些视为艾森豪威尔的软弱。殊不知艾克在“下一盘大棋”。
阿登战役期间,为了统一指挥英军和美军一同在北翼对德军实施反击,艾森豪威尔于12月19日宣布将美军第12集团军群第9和第1集团军临时划归第21集团军群司令蒙哥马利指挥。
之后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曾有过密谈,英国人希望艾森豪威尔干脆直接把西线盟军地面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而美国人没有同意。
在更早的8月份,盟军内部就因为主攻方向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艾森豪威尔主张“两翼出击”,蒙哥马利则主张把进攻方向选在北线。那一次,英国陆军总长布鲁克坚定支持蒙哥马利,威胁艾森豪威尔是否准备承担“将战争拖长三到六个月”的责任。艾森豪威尔无言以对,只好妥协。
那个时候的艾森豪威尔虽然担任西线盟军总司令,但腰杆儿并不粗。当时投入欧洲大陆的盟军只有100多万,一半是美军,一半是英联邦军队,还有少量的法国和波兰军队。西线盟军司令部里的重要岗位大多被英国人把持,除了艾森豪威尔本人,只有参谋长史密斯是美国人。所以英国人实际上是把他这个总司令架空了。
到了1944年底,盟军在欧洲大陆的兵力规模已经上升到370多万人。新投入的部队中,英军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因为他们的兵员已经陷入枯竭;美军的数量则大大提高,几乎是英军的三倍。不仅如此,盟军的物资补给几乎全部都是美国人供应。也就是说,西线战场是美国人在出钱、出力、出兵。有“娘家人撑腰”,艾森豪威尔自然变得底气十足。
蒙哥马利没有看清形势,始终都想再上一个台阶,担任地面部队的总司令。他把想法先跟布鲁克进行沟通,后者劝他放弃,因为时过境迁,英国人最好适应当一个配角。蒙哥马利还是不甘心,他于1945年1月3日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自诺曼底登陆以来,西线盟军司令部的种种失策,特别指出当下正在进行的突出部战役就是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失职造成的。他毛遂自荐,希望可以出任地面部队总司令一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
艾森豪威尔决定反击。他也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写了一封信,首先驳斥了蒙哥马利所说的西线盟军司令部的种种失策,他认为司令部在过去几个月中的工作非常出色。另外他还直言自己对这些纷争感到厌烦,并请求授权他亲自处理此事。
艾森豪威尔没有把这封信直接送走,而是“不小心”把消息泄露给蒙哥马利的参谋长甘冈。
蒙哥马利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艾森豪威尔要摊牌,那封信如果寄出去,依照惯例自己和艾森豪威尔至少要有一个人调离西线欧洲战区,而且那个人非自己莫属。蒙哥马利只是想挖墙脚,并没有打算掀桌子,所以他妥协了。
两位统帅之间虽然暂时分出了胜负,但美军和英军之间的竞赛还在进行着,而且蒙哥马利并没有“退让”多少。他依然坚持将突破莱茵河防线的主攻方向选在自己的北翼,但他的主张马上遭到布莱德利和巴顿的强烈反对。从情感上讲,美军以及美国民众都不会同意把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用作配角;从军事上讲,巴顿直言北德地区不利于实施大规模坦克战。如果盟军在德国中部和南部发展效果会更好。而从个人角度讲,巴顿认为蒙哥马利不具备指挥连续进攻并取得最后胜利的能力。
巴顿还替布莱德利鸣不平,美军第1、第9集团军迟迟不归建,他强烈要求恢复第12集团军群的战斗序列。如果美军从南翼突破莱茵河,必须由布莱德利统一指挥美军才行。他在艾森豪威尔那里大肆抱怨,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突出部战役结束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对作战方案进行了调整:第21集团军群(含美第9集团军)集中力量发动攻势,在奈梅亨和杜塞尔多夫之间渡过莱茵河。在此阶段,第12集团军群(含已经归建的第1集团军)的任务是占领莱茵河左岸地区的鲁尔大坝,并保护第9集团军右翼。待第9集团军抵达莱茵河后,第1集团军南下进攻科隆,与第3集团军围歼莱茵河左岸德军残敌。
从命令上看,作战要求并没有大的改变。美军依旧处于从属地位,渡过莱茵河的是英军第21集团军群,美军第12集团军群仍旧留在左岸肃清残敌。可布莱德利能感觉到不同,艾森豪威尔虽然依旧强调英军的地位,但是没有像过去那样严格限制美军的行动范围,后勤补给方面也宽松了很多。
2月6日,美军发起艾佛尔战役。第3集团军第20军和第1集团军第7军很快就在萨尔河和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站稳了脚跟,为挺进莱茵河准备好了前进基地。对此艾森豪威尔给予了肯定。
布莱德利和巴顿心里有底了。
2月14日,巴顿前往巴黎“度假”。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专门为他安排了一次打猎活动,晚上巴顿则宴请了总部几位美籍高级将领。开怀畅饮时,巴顿总是把话题转到第10装甲师身上。这个师在突出部战役前隶属于第3集团军,德军发起进攻后被调走了。
巴顿历数第10装甲师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这支部队,他的话给在场的将军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待巴顿返回自己的司令部后,他立即给西线盟军总司令部作战部长布尔将军打电话,请求把第10装甲师交给自己指挥,没想到布尔立刻答应了。
2月21日,第3集团军开始向莱茵河左岸地区挺进。第8军第90师夺取了5座城镇;第7军第80师深入齐格菲防线纵深,夺取了3座城镇。3月1日,第10装甲师攻入特里尔。至此,美军已经从南翼进入德国境内。
3月7日,第1集团军第9装甲师意外地夺取了莱茵河上的雷玛根大桥,德军在南翼的防线被洞穿。在这之后,第3集团军和隶属于第6集团军群的第7集团军开始加速推进,德军陷入一片混乱。在莱茵河左岸,德军逐渐失去控制,他们试图渡过莱茵河撤往德国腹地,但沿途遭遇盟国空军的狂轰滥炸。至3月中旬,8万多德军在左岸地区被俘。
3月22日,第3集团军终于抵达莱茵河畔。此时蒙哥马利也计划于3月23日发起“战利品”行动,攻入莱茵河右岸地区。当天晚上11时,第3集团军第5步兵师的两个营开始渡河,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至次日拂晓,第5步兵师已经过去了6个营。整个行动仅有28人伤亡。巴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抓起电话向布莱德利通报了这个好消息。
巴顿如此激动有很大原因是冲着蒙哥马利去的,他在电话里兴奋地对布莱德利说:“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第3集团军在蒙哥马利尚未渡河前就渡过去了!”
战局已经不可逆转。第3集团军渡过莱茵河后没有北上,而是继续向东进入德国中部。巴顿没能在德国境内打一场像1944年8月法国的那种运动战,因为德国人已经给您放弃了抵抗。5月4日,第80步兵师攻占奥地利林茨,这里是希特勒的出生地。五天前第三帝国的领袖已经在柏林自杀,两天前苏军已经攻占柏林。
5月5日,第3集团军继续向捷克斯洛伐克挺进。巴顿希望允许部队进入布拉格,但按照盟军和苏军的约定,那里是苏军的作战区域。自突出部战役以后,巴顿已经习惯在“违背总部命令”的情况下作战,这一次他依旧认为能够故伎重演。5月6日,巴顿屡试不爽地玩儿了“失踪”,但总部马上给第3集团军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你部必须停止在预定的停止线上。
就这样,第3集团军结束了战争历程。巴顿已经得到消息,德国人将在第二天宣布无条件投降。5月10日,巴顿正式下达第98号命令,宣布第3集团军停止战斗。
自1944年8月1日第3集团军投入战场以来,在281天的战斗中,第3集团军在160公里宽的战线上,累计推进1600多公里,攻占2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解放13000座城镇,其中包括27座大中城市。
第3集团军在这场战争中击毙德军144500人,击伤德军386200人,俘虏956000人,累计歼敌1486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