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为何能独占中亚一半左右的土地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5-02-09 14:02:43

有着2724900平方公里领土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也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领土大国。哈萨克人所生活的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地缘势力博弈的场所:公元前五百多年这里是波斯帝国和马萨格泰人博弈之地,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来到此处;在公元前后这里是汉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纪这里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博弈之地;12世纪这里是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博弈之地;13世纪蒙古和花剌子模再次在如今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上展开博弈。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还师后分封诸子。长子术赤得到了今咸海、里海以北的钦察故地。公元1243年术赤之子拔都在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城建立了东起额尔齐斯河流域、南至里海、西到斡罗思、北迄伏尔加河上游的金帐汗国。拔都的兄弟拔都的斡儿答则受封创建了附属于金帐汗国的白帐汗国。拔都的另一个兄弟昔班的后代阿布海尔在白帐汗国东部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公元1456年贾尼别克汗和克烈汗率领一些部落脱离乌兹别克汗国创建了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诞生后经过一系列对外扩张活动打败了察合台汗国叶尔羌的军队、吸收合并了布哈拉的地盘。

15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哈萨克汗国已拥有钦察草原和中亚的论答剌、突厥斯坦、乌尔根奇等地。公元1500年哈萨克汗国又占领了河中地区。到16世纪20年代哈萨克汗国的领地南面包括锡尔河流域,东南部包括七河地区,东北部包括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包括玉邪克河流域等地。1698年至1718年哈萨克族的许多部落按照部落谱系划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又称为大帐、中帐、小帐:中帐在哈萨克中部高地,小帐在乌拉尔河至里海,大帐在巴尔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

这一时期哈萨克汗国的疆域东起额尔齐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图尔盖州、鄂木斯克,西至里海,南及锡尔河。1524年受东蒙古鞑靼部挤压的瓦剌部在西迁过程中和哈萨克汗国发生摩擦。这次冲突揭开了双方长达两百余年的战争。由于明代的瓦剌部在清代被称为卫拉特蒙古,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卫拉特-哈萨克"两百年战争"。卫拉特蒙古并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部落联盟体系。卫拉特部落联盟主要包括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和一些小部落。17世纪初哈萨克汗国曾一度占领过准噶尔汗国西部地区。

17世纪中期准噶尔人发起反击占领了哈萨克汗国东南部大玉兹小汗的大部分。1723年大玉兹和中玉兹投降了准噶尔汗国,小玉兹迫于准噶尔汗国的战略压力请求并入俄国并获得了批准。18世纪中期哈萨克汗国阿布莱汗即位后收回了被准噶尔汗国占领的塔什干、七流河等东南地区,而且还曾一度占领过准噶尔汗国的首都。1757年准噶尔汗国被清王朝征服后大玉兹、中玉兹成为了清帝国的藩属。在清王朝的默许下一些哈萨克牧民迁移到楚河、塔拉斯河、巴尔喀什湖南、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原准噶尔牧地放牧。这些人的后代就是如今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哈萨克族。

另一方面沙俄自从吞并小玉兹后就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大玉兹、中玉兹渗透。自古以来就身处大国博弈夹缝中的哈萨克如今再次身处清帝国和沙皇俄国博弈的漩涡中。从18世纪起俄国先后在与哈萨克汗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建立了数十个军事要塞。哈萨克方面作为回应则对俄国边境进行骚扰抢劫俄国村庄和过往商队。俄国为了控制哈萨克汗国一方面煽动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攻打哈萨克人,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哈萨克汗国内部煽动制造矛盾。1847年哈萨克汗国最后一位抵抗俄国入侵的可汗克涅萨热牺牲标志着哈萨克汗国灭亡。

沙俄征服哈萨克汗国后又于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从中国清政府手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领土。这些土地后来将在苏联时代并入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沙俄占领哈萨克后将中玉兹领地分为8个区归西西伯利亚所属的鄂木斯克州管辖;小玉兹则被分成西、中、东3个区。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在与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战争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等地的苏维埃政权并肩作战。

内战胜利后苏俄政权就需要协调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关系。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从1924年起苏联在中亚地区按民族进行重新划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就诞生于这一划界过程中。俄国革命期间哈萨克人于1917年12月13日建立了阿拉什自治共和国。1920年苏俄红军在追击白军的过程中进入哈萨克地区。1920年8月26日阿拉什自治共和国被解散后并入了俄罗斯联邦。

1925年4月19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立。苏联的行政区划制度中有一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独特:加盟共和国之下有自治共和国,边疆区或州之下有民族自治区。1925年成立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并非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下辖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当时哈萨克的政治地位就类似于如今俄罗斯的车臣、鞑靼斯坦、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卡累利阿等自治共和国。直到1936年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才正式诞生。

哈萨克的面积在苏联的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中是最大的。苏联之所以划给哈萨克这么大面积的领土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民族自治原则将哈萨克族聚居之地尽可能划在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境内,因此在历史上曾属于哈萨克汗国的土地就在民族自治原则下大部分划归了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除此之外苏联还特意将一些历史上不属于哈萨克汗国的地方也划归了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苏联这么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改变哈萨克的人口结构。苏联希望通过逐渐增加哈萨克的俄罗斯族人口以减小哈萨克的离心倾向。

早在沙皇时期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就使得沙皇俄国被称为”各民族的监狱“。尽管苏联强烈批判沙皇时代那种“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然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形成的心理隔阂并没在一夜之间就消失。民族问题在客观上仍是困扰苏联党和政府的一大难题。事实上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客观存在的复杂民族问题有关。苏联曾试图通过移民的方式造成各民族混居杂居的局面。这样各民族在混居融合的状态下自然会逐渐削弱地方民族主义的离心倾向。事实上当年沙皇俄国就已想到用这种移民的方式巩固自己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当初沙俄每获得一块新的领土就会将大批俄罗斯族迁移到那里,从而确保该地区能长期被俄国稳固地控制着。沙俄的移民政策在乌克兰、白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都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结果,然而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向哈萨克移民的活动却一直收效缓慢。这是因为哈萨克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乌克兰、白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在地形、气候、植被等各种环境上都与俄罗斯最早起家的东欧平原高度相似,可中亚地区却是以草原荒漠这样的干旱或半干旱环境为主。中亚地区的环境更适合发展游牧业。这与适宜农耕的东欧平原截然不同。

这种环境上的差异导致整个沙皇时代俄罗斯人向中亚移民的数量始终相对有限。直到苏联时代哈萨克族仍是哈萨克土地上的主体民族。苏联鉴于以往的移民活动效果不佳决定用赠送领土这种方式来稀释当地的哈萨克族人口。苏联将乌兹别克族和吉尔吉斯族聚居的部分地区划给了哈萨克,又将哈萨克北部紧邻俄罗斯的五个州先后划入哈萨克。到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独立时已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疆域。可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的人口结构由哈萨克族占绝对多数悄然变成了哈萨克族占40%、俄罗斯族占40%、其他民族占20%。

尽管哈萨克族仍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第一大民族,然而哈萨克族人口绝对数量已占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俄罗斯族和其他民族加起来已超过了哈萨克族的人口数量。换句话说哈萨克族已不是这个国家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了。哈萨克斯坦政府为强化哈萨克民族在国家的主体地位维持国家领土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2年哈萨克斯坦出台了《移民法》。哈萨克斯坦借鉴以色列吸引全世界犹太人入籍的办法将哈萨克斯坦宣传为全世界哈萨克族人的故乡进而号召以前流亡国外的哈萨克族人回归祖国。

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哈萨克斯在提高哈萨克族在国家中的占比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到21世纪初已有20多万哈萨克族人回归哈萨克斯坦。到2013年哈国哈萨克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已达到64.6%,而俄罗斯族人口则下降到22.3%。哈萨克北部三州作为俄罗斯族的聚居地对哈萨克斯坦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偏弱。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南方气候温暖的阿拉木图迁到当时被称为“白色坟墓”的阿克莫拉。哈萨克斯坦的这个新首都后来改名为阿斯塔纳。迁都后当地的人口由原来的30万迅速增加到60万。这大大增强了哈萨克斯坦对北部地区的控制力度。

哈萨克斯坦还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9个州增加到14个州。经过这番行政区划调整后哈萨克族基本上在哈萨克斯坦的所有行政区都占据了相对多数的人口。哈萨克在宪法、国旗、国徽、国歌以及本国货币的设计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哈萨克主体民族特征,同时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也向哈萨克族倾斜。哈萨克斯坦将哈萨克语作为本国的官方语言:哈萨克政府的一切正式公文使用哈萨克语,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俄语同哈语并用。哈萨克独立后的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每次演讲都是先说哈语然后用俄语再说一遍。

在哈萨克街头哈、俄双语的标识牌和广告随处可见,哈萨克的各大电视频道也广泛使用双语。通过确立哈萨克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实现哈萨克语的主体地位,通过俄语与哈语并用安抚国内俄罗斯族的民族情绪。事实上前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都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处理与本国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乌克兰就因为没解决好与东部地区俄罗斯族居民的关系而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哈萨克斯坦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民族关系,那么就可能爆发像乌克兰一样的国内民族冲突。自哈萨克独立以来哈萨克始终致力于同时强化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和保护少数民族利益。

这一方面使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避免了发生像乌克兰那样的民族冲突。哈萨克也没像乌克兰那样在俄罗斯和西方势力之间选边站队,而是采用多支点的多元外交抵销俄罗斯的影响。哈萨克其实一直在搞去俄化运动,但手段要比乌克兰高明得多。哈萨克并没像乌克兰那样公然倒向西方充当反俄急先锋,而是在保持与中、俄两个大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这一基础上稳步发展与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争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避免介入大国地缘之争。国内政治的稳定、民族关系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为哈萨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哈萨克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大经济体。由于同时保持与俄罗斯、中国、欧美的良好外交关系以及哈萨克特殊地缘和丰富资源的巨大吸引力使哈萨克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大外资吸引国。哈萨克斯坦继承了苏联的航天技术。这使哈萨克斯坦在航天技术领域相对领先。哈萨克甚至曾以其成熟的航天技术帮助过俄罗斯和美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在2004年首次批准的哈萨克斯坦独立自主的国家航天计划中预计在2020年之前完成本国完整的航天工业国家。如今哈萨克斯坦已加强了与俄罗斯、法国、中国等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关系。

尽管哈萨克从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看不算一个世界级大国,然而在中亚地区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区域大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哈萨克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中亚国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势必将加强中国和中西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哈萨克斯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和较大的国家规模体量注定将扮演中亚地区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通往中西亚国家的铁路分为南北两线,而哈萨克斯坦的原首都阿拉木图和现首都阿斯塔纳恰恰正是南北两线的关键站点。

2 阅读:45
鸿鹄之志从国始

鸿鹄之志从国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