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往往可以打动人心。
不过,却不是所有情况都行,比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人员在公众场合就需要注意。
在公众场合过于深入的自我批评,可能引发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做批评时初衷相差甚远,所以,这是要谨慎处理的事。
下面就来讨论下,为什么公职人员尽量不要在公众场合做最真诚的自我批评?
大多数人不一定有资格说这个话,能够表达最真诚的态度,这其中就有程序问题,比如是否获得了上级机关的批准和认可。
这么说吧。
若是在你表态发言后,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造成不良反映,单位何以自处?
若是运气绝佳,取得了很好的反响,那凭什么是你去承担这个荣誉,还有无规矩?
就是算做得再如何得体,在公众场合做自我批评,会不会被认为是一种表演了呢。
总之,没有事先的程序,有许多不周到。
除此之外,过于真挚地表达,是可能导致翻车,掏心掏肺换来质疑是常见的逻辑。
比如,你说:“我承认在工作中,我们犯了严重的错误,愧对组织和大家……”。
可接下来的剧情,可能会被人带偏。
“这不会是作秀吧?真诚怎么有点假……”
“请问你是否有引咎辞职的打算?”
放大解读,必然会解锁新的剧情。
再有就是,在职场谁还没有个竞争者。
比如,某位公务员在公开演讲中敢于自我批评:“我在处理群众问题时态度不够耐心,今后一定改进。” 还简单举了个例子。结果,某竞争对手推波助澜,于是一些八卦媒体断章取义,标题直接写成:“某公务员承认态度恶劣,群众服务意识差。”
最真挚的自我批评,搞不好就成了对手攻击你的“弹药”,最终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最后就是,体制内外理解有别。
比如,某县环保局局长面对镜头真诚自我批评:“我们县在环保工作上做的不够到位,存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情形较多。”
于是,一些居民面对环保,有些人就会自我怀疑:今天心情不好,应是与空气质量相关的,说好最普惠的环境资源在哪儿?
也许是环保局长自己在谦虚,没有想到演变成居民失去对自己工作的真实否定。
那么,公职人员就不能自我批评了吗?
当然不是的!
自我批评是提升自我、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要特别注意场合、方式和程序问题。
在正式的工作汇报之中,比如系统内部会议、民主生活会等私下场合,可以进行最真诚的自我批评,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至于在公众场合,更多地是展示改进措施和成果,让群众看到工作的努力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