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颈肩腰腿疼痛时,忽视这个重要结构没?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吗

刘行评健康 2025-01-08 18:26:43

我们的身体不适时,您有没有关注下足底,相信大家都是哪里疼就关注哪里?其实,足是我们的地基,一旦异常就会地动山摇,引发身体出现诸多不适。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足踝的一些小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看一看。

一、足部负重区

我们的脚是支撑整个身体的,在站立或行走都要依靠它,而我们每天也不可能躺着不动,总要使用足。

正常人体整个重量是由距骨负责分别到足跖部和足跟部。从足弓形态观察,受力最大的部位是跟骨、第1跖骨和第5跖骨头。

比如体重为60kg的人,直立时每只脚的重量分别为:跟骨为30kg(约50%),第1跖骨10kg(约10%),其余4个跖骨共20kg(约40%)。而承重是一个联动的过程,分别从跟骨过度到外侧的4个跖骨,再过度到第1跖骨,并不是单一孤立去承重。

足部以距骨、跟骨、足舟骨组成的跟距关节、跟舟关节、跟骰关节最为重要,临床上将三者合称为“三关节”,在功能上相互联系,负责足的内翻和外翻运动。而我们如今的所有亚健康人群,在这个功能上基本是丢失或减弱的。

二、鞋跟高低对足部负重的影响

鞋子对我们而言,也是影响比较大的,比如有些人喜欢穿高跟鞋,有的人点足弓垫........

由于足部的负重功能受鞋的前、后、高、低的影响,从而改变了足各部位正常的负重力,会造成慢性损伤。如:80kg重量的体重时,若足跖部位的鞋较高,则足跟全部受力,会造成跟骨偏移,如内翻、外翻或短缩。

还记得上面介绍的足的三角负重百分比吧,后足(足跟)是50%,而前足是50%;足跟部在正常高度的2cm时,前后的重量平均分配,前后各40kg。而足底部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负重时,足跟部负重为45kg,而足跖部为35kg。

而足跟部高8-10cm时,足跟部负重为10kg,而足跖部负重为70kg,久行则引起跖部损伤,这是其次,最主要是我们在站立或行走都处于一个往前推进的过程,它会引发我们的呼吸异常,造成心率的过快或是植物神经紊乱。特别是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或穿跟高的男性,您们自己看一看,身体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变化,不是疼痛,就是睡眠质量差。

三、足部负重受脚形状的影响

除了上面介绍的鞋子之外,我们每一个人的脚都不一样,有一只脚大、一只脚小的,有奇形怪状的脚形,它才是引发我们身体结构发生变化的罪魁祸首。

1.比如最常见的踇外翻

正常人踇趾平均外翻度,男性右侧为13.8°,左侧为14.6°;女性右侧为13.6°,左侧为15.7°。

体征:踇趾偏向外侧,跖趾关节向内侧凸出,长距离行走疼痛,久之形成滑囊炎,分3度。

I度:踇趾与其他趾不发生明显挤压

II度:踇趾与其他趾发生挤压。

III度:踇趾与第2趾相重叠。

这个位置的疼痛,仅是我们自己关注的点,其实它影响的是站立或行走时的负重及负重的能力转换,其他位置的不适和它脱不了干系。

2.平足症

骨性平足:X线片中可以看出骨骼在结构上的改变

纤维性平足:X线片上不能看出骨骼结构上的改变,其主要变化是在跗骨间关节和跖跗关节内外发生纤维性粘连。

这个平足,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大家会因此而足底疼痛,比如临床说的足底筋膜炎,就是足弓降低,长期牵拉足底的跖腱膜引发。其实更重要的就是影响了足底的三角负重的联动转化。

与扁平足相反,足弓过高。为足内在肌和外在肌不平衡引起前足下垂,足弓加高,常合并爪形趾,也同样影响着负重能力的转化,只是机制不同罢了。

以上这些内容,均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走路姿势及足偏角的联动问题,会在后续逐一分享。

或许很多人,还在停留局部,膝疼看膝,腰疼看腰,肩疼看肩.......,总之,无论怎么想,足和我们上身的诸多疼痛拉不上关系,您可以看一下这个图:

在您的足底或脚出现异常时,您每天站立或行走,都要用足,还得用膝及髋,会对我们身体的力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比如简单举个例子,您走路的时候,一只脚习惯性的迈步要大一些,另一只要小一些,是不是以为着您的骨盆及胸廓就要发生旋转,是不是身体的问题就来了。

好了,这一期就分享到这,希望您重视自己的足,它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

0 阅读:0
刘行评健康

刘行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