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海:16岁从军,28岁牺牲,家人50年后才知道他是特等功臣

林越历史笔记 2024-11-26 22:12:42

“首长,我是一名孤儿,如果牺牲了,牵挂少,批准我入朝参战吧!”——曹玉海

曹玉海,1923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1941年前属莒县)涝坡镇东店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亡,由嫂子抚养长大。他19岁参军,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立下无数战功,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亲自给他签了嘉奖令。

1949年4月,曹玉海随大军南下解放江南,在湖北宜昌与白崇禧军队交战。曹玉海在激战中身负重伤,留在武汉治疗。休养期间,曹玉海接到转业复员的命令。组织上考虑到曹玉海的身体状况,便安排他转业任武汉监狱监狱长。

“转业复员”对于年仅26岁的曹玉海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但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继续留在部队。这时,疗养院的一位护士走进了曹玉海的内心,是她用爱情抚慰了曹玉海的伤感。对于这位孤儿而言,他这辈子最渴望的可能就是亲情与爱情了,仿佛上天也在悄悄地帮助他。

相处不久,护士向曹玉海吐露了结婚的要求,眼看两人就要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然而1950年6月25日的一条广播把一切幸福都打破了,这一天朝鲜战争爆发了。

曹玉海虽然不知道邻国的战争与自己的国家有何种关系,但军人敏锐的嗅觉告诉他这一仗迟早会来。当他听说自己的老部队38军正路过这里向着战争的方向开进,使他产生出一种冲动:我要上战场,我要保家卫国。

当曹玉海在武汉找到38军师长翟仲禹、师政委李伟、团长孙洪道等首长时,对他们说:“首长,我是一名孤儿,如果牺牲了,牵挂少,请批准我入朝参战。”

在旁人看来,此时的曹玉海不过是一名监狱长,一名转业人员,他完全可以像普通市民一样待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与爱人相对和平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他不顾未婚妻的挽留信,“狠心”地抛下两人的感情,对她说:“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

政委李伟解开曹玉海的上衣纽扣,20多块伤疤让人目不忍睹。几个首长凝视着这个英雄战士,同时庄重地回了一个军礼:“玉海同志,有你这样的战士,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败美帝侵略者,我们同意你重新入伍!”

就这样,曹玉海如愿以偿重回原部队任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四二团一营营长,这位天生的勇士于1950年10月又重新投入到纷飞的战火中去。

放着武汉监狱长不当,一心要到朝鲜打美国人的曹玉海在子月峰守卫战中,他率1个连出其不意袭击驻月里的李承晚军,歼敌120多人。后来他又率部作为尖刀营,放倒一大片美国人之后成功突围。

这一下曹玉海更加来劲,一举攻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敌阵地不说,竟又以一个营孤军插入敌后四十多公里。第二天,这支由一头猛狮率领的英雄营又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泅渡汉江,奇袭敌人老巢,一路所向披靡,光美国鬼子就杀了三百三十多个,缴获大炮四十多门、汽车三十多辆,都够装备中国军队当时的两个炮兵团了。在国内战场立过无数大功,入朝后屡克强敌的曹玉海此役后得了个美称“钢铁营长”,他所率的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二四二团一营被誉为“铁军”。

在东线大战的时候,西线只有三十八军这一段薄弱的阻击线。三十八军的战士们都明白自己身上的职责,一旦三十八军被突破,西线敌军可由此缺口突贯中国军队后方,将东线邓华部队包饺子!即使东线部队能跑掉,整个战线也将崩溃。政委、教导员、指导员将问题的严重性不停地讲给坚守战士们听。

西线阻击战打到白热化程度,三十八军有一半以上的步兵连已不足40人,每个班只有三四支步枪还能打响,其余的战士只有手榴弹可用,但三十八军所有的官兵都打红了眼,许多阵地打到最后,都是以一个中国兵抱着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冲进敌群而告终。仗打到这个时候,恐怕连懦夫都已变成了勇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随时随刻都在发生。

要知道此时的美国军队的火力是三十八军的几百倍,兵力是三十八军的9倍,却表现出极虚弱的战斗力。英勇的三十八军把他们吓住了,李奇微的军队一天只能推进一公里到两公里,这一两公里路程纯粹是用炸药开出来的。

牺牲最为惨重的是1951年2月12日,三十八军公认最优秀的“钢铁营长”曹玉海和教导员方新一起倒在了阵地上。

曹玉海据守的350.3高地是整个三十八军防御阵地的要点,意义特别重大,却又特别难守。这是个突击在最前沿三面临敌的小高地。为了这个小小的阵地,副军长江拥辉亲自把曹玉海叫去谈话,曹玉海坚定地说:“我们营从来没打过败仗,首长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面对美国精锐王牌骑一师的进攻,曹玉海和营教导员方新七昼夜不眠不休,击退了敌军上百次进攻。每天,曹玉海一营人要吃美国人几万发炮弹,几百枚炸弹。在“钢铁营长”的阵地前,美国人不知扔下了多少死尸。只是,英勇的一营也消耗殆尽了。

2月12日,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曹玉海上阵地时就将营指设在位于主峰的三连阵地上,以示与阵地共存亡。这天拂晓,曹玉海在主峰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山下,下面是利川、水原、龙江三座城市通往汉城的三条公路的交会点,这个地方是非死守不可的。

教导员方新和战士们的宣誓声响彻整个主峰:“为了保卫新中国,为了保卫朝鲜人民,为了保持一营的光荣,誓与阵地共存亡!誓与阵地共存亡!!誓与阵地共存亡! ”

紧接着,他们又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下午3时,团长孙洪道打来电话询问战况,曹玉海很沉着:“人越来越少,不过请团长放心,有曹玉海在,就有阵地在。”仗打到这时候,全营只剩30多人了,曹玉海却没有要求增援,因为他知道,全团也只剩下100多人了。

电话还没挂断,曹玉海的声音突然急促起来:“团长,敌人包围我的营部!我跟你告别了,团长!”

“曹玉海,实在不行就下来,天黑反击,不要蛮干!”孙洪道急得跌足大叫,他宁可丢掉阵地,也不能丢掉这样百里挑一的营长。

“来不及了,再见了我的好团长!”

“一定完成任务”是曹玉海代表一营向副军长江拥辉许下的承诺。曹玉海扔下电话机与敌血战,两颗子弹迎面击中他的头部和胸部,他强睁着眼睛对班长徐金说了最后一句话:“一定要守住阵地,有机会告诉俺嫂子,我没有给她丢脸!”

这位在人民军队成长起来的孤儿,曹玉海入朝参战那一刻起,他已下定决心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三十八军这支英雄的部队。28岁的曹玉海用生命实现了和阵地共存亡的誓言,在七昼夜的血战中,他率领的营队消灭了六百八十多美国兵,这是志愿军营级建制歼敌最多的一次。

就这样,靠着官兵们惊天动地的英勇精神,三十八军拼命维持着西线那条脆弱的防线。

战后,曹玉海所在的一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抗美援朝英雄营"的光荣称号,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并授予“攻守兼备”奖旗一面,所属的三连也由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光荣称号。

1953年10月29日,新华社从平壤发出专电,向世界公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和特等功臣名单,曹玉海被评为一级英雄、特等功臣。

2000年4月,极重战友情谊的三十八军锲而不舍地追踪数十年,终于在五十年后,在山东省莒南县找到了曹玉海的嫂子王月花,偿了“钢铁营长”的心愿。这时,王月花已经八十四岁了,这位老人这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牵挂了几十年的小叔子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是和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齐名的英雄人物。

入朝参战前,我想曹玉海也曾有过艰苦的思想斗争,辛劳的嫂子与心爱的恋人的身影也许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是孤儿渴望家的温暖,但是,曹玉海同样明白,他在人民军队长大,需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职责,哪怕他将要走的是一条通往地狱的死亡之路也在所不惜,就像他用生命守护350.3高地一样。英雄虽死,其坚贞的灵魂与精神却依然存在。我会记住曹玉海,如同“抗美援朝”这四个字一样,永刻于心!

0 阅读:10
林越历史笔记

林越历史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