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雨果
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女主角周蒙在同一天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父亲和相爱的男友,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生活在曾经的记忆中。后来,周蒙去了贫困山区当老师,在孤独无助的日子里,是父亲的话让她走出困境:
蒙蒙,爸爸不在的日子里,恐怕你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了。从你出生到现在,虽然我们家也遇到了不少变故,但你毕竟都有我这个老爸在身边,而这次该你正式的独自面对生活。孤独是你的敌人,可也是你的良师益友,全看你的态度。爸爸不苛求你有多坚强,毕竟是女孩子,爸爸只希望你学会享受孤独、战胜孤独。

凭借父亲的一段话,周蒙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学会与孤独做朋友不再依靠回忆生活,在山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山村老师的日子虽然清贫,却非常有意义。
孤独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种能够蚕食人们的心灵,有人说它能够逼迫人们的生命,也有人说它能够威慑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哪种答案,人们似乎都想摆脱孤独。
日本作家森博嗣在《孤独的价值》一书提出:不摆脱孤独也没关系的观点。因为人生在世,钱财没有那么要紧,同伴也并不是必要的,孤身一人也是能生活下去的。

《孤独的价值》讲述了孤独并不可怕,它不是对他人的无视,不是对社会的拒绝,而是在积极融入社会的同时,充分享受令自己舒适自由的生活方式。也许每个人都该在生命中享有一些孤独的时刻。
今天我想从孤独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两方面谈谈的自己在阅读本书的感悟。
01为什么说孤独是我们的敌人?说起孤独二字,很多人都觉得它带着恐惧的色彩,这样的恐惧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它产生于集体的焦虑,是一种无法融入集体的焦虑感。

比如《十一种孤独》一书中南瓜灯博士讲述的故事,里面讲述了从纽约来的转校生,胆小腼腆,想要融入班级集体中,但是始终不得要领,善良的老师想要帮助他与班上同学交流,反而让小男孩变得更加特殊,从而受到孤立,最后他不得不用谎言建立了自己的安全空间。
故事中的转校生的经历在如今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有的人不断强迫自己融入不同的集体中去,有的人看似周围很多朋友,但他们的内心同样是孤独的,因为能说上话的朋友很少。
森博嗣在《孤独的价值》一书指出:没有朋友的人会感到孤独,和同伴在一起时也会感到孤独。
之所以会说孤独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一种恐慌,也是因为我们内心存在着一位“他者”。如果得不到“他者”的认可或失去与“他者”的关系,那么当事人就会陷入孤独中并且会说孤独就是我们的敌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诗仙李白在良辰美景下无人共饮的孤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诗佛王维背井离乡思念亲人的孤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孤独......
古代的诗人们用他们精准的语言刻画了孤独了样子。孤独,是人生成长阶段的一堂必修课,只有经历了它,人才会成熟、沉淀下来,才能更好地认识自自己。
森博嗣在《孤独的价值》一书指出:在大自然中,当我们远行至深山之中,就能获得城市里没有的安静。那里除了孤独以外什么都没有,但那种安静的环境对人们来说肯定不能算是消极的,反而在有些时候非常重要。

学会与孤独做朋友其实就是在迎接自由。自由与孤独有着相近的本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一直自由下去,但谁都无法否认其背后的实质“希望自己一直孤独下去”。如同叔本华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因此孤独并不可怕,它可以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失落,也可以是一种从容淡定的自信和勇敢,关键在于你的内心,只要你证视它、坦然与它做朋友,你就会发现原来孤独的时光也是一种难得的自由。
03写在最后:毕淑敏曾说:孤独是属于兽的一种珍贵属性,表达一种独来独往的自信与勇猛。当一个人开始思考孤独时,那么,他已经推开了享受孤独的大门。

孤独,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且不同阶段对孤独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好比一个人看电影,有人看的是寂寞,有人看的是自由。一如前文所说的,孤独是敌人还是朋友,全看我们自己的态度。
人生路上,成功没有捷径,但也无需畏惧孤独,《孤独的价值》一书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学会享受孤独、保持孤独的能力。愿每个人都能走过孤独时光,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