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不是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消耗巨大,或许隋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太准确。因为杨广在位期间做了很多事,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等,大兴土木导致民怨沸腾,再加上三次征讨高句丽,更是引火烧身。
三次亲征,基本上没有消灭掉高句丽,反而还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为何宁愿亡国,也要死磕高句丽呢?
其一,肘腋之患高句丽从立国到隋朝建立,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律法制度完善,高句丽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与野蛮的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部落不同,高句丽实现了从部落到王朝的转变。
如果放任高句丽做大,很有可能对中原王朝产生很大的威胁;不仅是隋炀帝,而且还有代隋的唐朝,都在死磕高句丽。杨广必须解决这个肘腋之患,只可惜,功败垂成了。
其二,超越秦皇汉武高句丽紧挨着隋朝的北部边界,对于中原王朝的帝王而言,“统一”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这里的“统一”,包含着文化与思想,当然还有疆域。如果能够打败高句丽,或许杨广就能比肩秦皇汉武;该是多么荣耀啊。只可惜杨广太急功近利了,没有结合现有的国力,致使百姓的生计难以维持,最终不得不走向反叛之路。要是历史能够重来一回,杨广还是否会三征高句丽呢?
隋炀帝算得上是大有为之主,只是缓急没把握好。高句丽不灭绝对就是以后的满清,如华夏之上悬一利剑。即使到了唐朝,也是历经李世民父子和武则天三朝才灭了高句丽。期间,先有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失败,后有对高句丽漫长的袭扰消耗(和如今美韩一到播种季节就军演一样,我们也是一到播种季节就出兵袭扰),最后高句丽内乱、父子不和才🈶苏定方等率军从辽宁山东水陆并进,水军从蓬莱和荣成直插平壤、今韩国锦江口,才一举剿灭高句丽、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