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靠中国影响才得以统一的国家后来却成为中国心腹大患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3-11 02:02:35

日本是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面向东亚大陆的岛国。日本列岛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其它6800多个小岛共同构成。日本的国土形状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条形。日本列岛西部隔着日本海和东海与东亚大陆、朝鲜半岛遥遥相望,而东面则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日本约3/4左右的国土为山地丘陵所覆盖。相对稀少零散的平原大多集中分布在东部太平洋方向,而日本列岛西部面向东亚大陆一侧多为悬崖峭壁。

日本有限的平原被山地分割成为关东、关西、九州等诸多支离破碎的地缘板块。这样的地理特征其实最容易产生分裂割据。事实上日本古代长期处于诸侯大名封建割据的状态,那么如今日本为何能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呢?这是因为日本历史上还长期存在着另一种促使国家走向统一的力量。日本历史在某种意义正是统一与分裂两股力量之间的长期博弈。这正应了《三国演义》所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如果说日本列岛的地形天然容易滋生分裂割据,那么促使日本走向统一的力量则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个外部因素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来自中国。在原始社会落后的交通条件下日本多山的地缘环境成了限制各部族交流的天然屏障。整个日本列岛被切割为几乎大小差不多的地缘板块,而每一板块的生产力都差不多。这意味着生活在不同板块上的不同部族所能生产的粮食以及这些粮食供养的士兵都是差不多的。

因此谁也不具备统一日本的实力。可中华文明的传播打破了这一状态。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距离不远不近可谓刚刚好。如果日本离中国大陆很近,那么很容易就会被中华文明同化;如果日本离中国大陆很远,那么几乎就不会受到中华文明多少影响。日本与中国的距离既没近到会被中华文明完全同化的程度,但又没远到中华文明所能影响的范围之外。这就使日本能在中华文明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文明特征。

中日之间的文明交流其实比传说中的徐福东渡还要早就开始了。在周朝典籍《山海经》中就记载着中华先民向日本列岛、琉球群岛、济州岛等东海岛屿迁徙的事迹。日本考古学家曾在佐贺县高来郡三会树景化园的弥生文化墓葬中发掘出最早的纺织品。这证明战国时期山东半岛的齐国已向日本输出丝绸了。九州岛是日本列岛最早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地方。我们刚才提到发现齐国丝绸的佐贺县就位于九州岛。

九州岛是日本四大主岛中离中国最近的。到了汉代日本列岛上生活的各部族开始向国家政权形态过渡。《汉书·地理志》中曾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这里所谓的百余国其实大概就是百余个大点的部落联盟。《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则记载着“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这条记载是说日本列岛上一个名为倭奴国的政权曾遣使朝贡东汉王朝,汉光武帝刘秀则将金印绶带赐予其使者。

公元1784年日本北九州博多湾志贺岛两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了一枚金印,后经鉴定证明这枚金印正是当年汉光武帝刘秀赐予倭奴国的“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一文物的出土证实倭奴国大致位于如今日本北九州地区。最早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九州地区由于掌握了水稻种植和新式农具使粮食产量出现了质的飞跃。这一飞跃在杂交水稻都已诞生的今天看来也许不算什么重大突破。

可在当时这使九州地区的部族比起四国、关西、关东等地的部族具有极大的优势。从中国大陆迁徙来的移民带来了新式农具和新式兵器。秦汉时期的中国已开始大规模列装铁制兵器,而日本连青铜冶炼技术都尚未掌握。那时日本绝大多数部族使用的还是原始社会的木制、骨制等兵器。当他们面对率先掌握了中国技术的九州部族时劣势是明显的。这就相当于是遭遇到了一群穿越过来的三体人所发动的降维打击。

日本古代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只有语言,而长期没形成自己的书面文字。直到我国隋唐时代大批遣隋使、遣唐使把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才根据汉字草书偏旁发明了平假名,根据汉字楷书偏旁发明了片假名。在此之前日本无法使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所以日本的早期历史其实是由中国人记录的。日本的早期历史大多见于中国的《山海经》、《汉书》、《三国志》等古籍记载。

由于海洋的阻隔使当时的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相当有限,所以中国关于日本的早期历史记载也相当有限。在汉光武帝册封倭奴国之后日本在中国史籍中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公元238年日本列岛上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魏明帝曹睿。曹魏政权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以及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可《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偏偏没记载这个邪马台国的具体位置。

这就留下了迄今为止仍存在争议的邪马台位置之谜。目前国际史学界关于这个邪马台国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邪马台国和倭奴国一样位于北九州地区,另一种说法认为邪马台国位于关西近畿地区。前者认为邪马台国和之前的倭奴国一样只是北九州地区的割据政权,后者则认为邪马台国就是后来统一日本列岛的大和国之前身。当然日本走向统一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已没人能说清了,所以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史料进行合理性推测。

九州地区率先掌握了更为先进的中国技术。其他地区如果不想被九州地区崛起的倭奴国等政权吞并就只有努力学习掌握这种先进技术,于是日本列岛开启了第一轮效仿华夏文明的高潮。遗憾的是这次学习华夏文明的高潮没能像大唐年间那次一样被以明确的文字记载在历史档案中。在这一轮学习华夏文明的高潮中关西近畿地区开始逐渐取代九州地区的优势地位。这很可能与关西近畿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

整个日本列岛被山地分割成为零散的平原。在这为数不多的几块较大规模低地平原中以后来的京都-大阪为核心的关西平原和以东京-横滨为主轴的关东平原面积较大质量较好。这两大平原都处于日本列岛中部,因此可以较为便捷地把自己的地缘影响力投射到周边其它板块。如今日本的首都在东京,所以如今关东的经济文明水平高于关西。可在古代关西的地缘价值却要高于关东。

位置相对更偏西的关西平原离中国更近,而且可以通过濑户内海这个地缘通道连接最早受中华文明影响的九州地区。因此关西相比关东能更好地承接来自中国的先进文明辐射。另一方面关西平原相比更早受到中华文明影响的九州地区面积更大土质更肥沃且地处日本列岛中部。这意味着关西平原有比九州地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关西平原相比关东平原又能受到更多中国先进文明的影响。

事实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曹魏册封的邪马台国与东汉册封的倭奴国可能是一脉相承:这个王国最早可能兴起于北九州地区,后来则逐渐迁徙到更为广阔的关西平原。大约在公元5世纪初位于本州中部关西平原的大和国强势崛起。有种说法认为大和国可能就是邪马台国改了名字而已,但也有说法认为倭奴国、邪马台国、大和国其实是三个不同的国家。这个问题留给专业的考古学家去研究。

我们所能确定的是强势崛起的大和国以关西平原为基地统一了本州、九州、四国等地。由于日本列岛是由大和国统一的,所以如今日本的主体民族自称为大和民族。大和王国的统治者为彰显自己的权威开始营建大量巨型古坟。这其中大和国第十六代统治者的陵墓大山古坟是与中国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齐名的世界三大古坟。巨大陵墓的出现标志着此时日本社会生产力比起以前已得到显著提高。

0 阅读:10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