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中医成长之路,“整体思维”很重要!

老夏的笔记本 2024-04-29 09:06:42

青年医师是医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医师的发展也关乎着中医的未来。

来源:诊锁界

作者:诊锁界内容组

封面来源:pexels

青年医师是医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医师的发展也关乎着中医的未来。

青年中医师的成长之路该如何走?亦关乎医馆的未来发展,中医馆发展的核心问题,表面是疗效不够稳定,实质是中医的传承出现了问题——中医人才无法批量复制。

青年中医师的成长,离不开深扎经典的积累,中医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中医经典,以诊断为例,无论是扁鹊仓公列传还是黄帝内经,都提供了完美的辩证理论体系,也就是色脉合参可以万全。青年中医在门诊上遇到难题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诊断、怎么解决,又不知道寻求于谁的时候,可以从经典找办法。不管是《黄帝内经》,还是《内经》,还是《伤寒杂病论》,还是《神农本草经》,在不断的研读的过程当中,都会得到相应的答案。

哪怕是做医馆产品的研发,最核心的基础还是文化,中华文明几千年,尤其是中医药文化里面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研读经典与产品设计也有着千丝万缕微妙的联系。所以,回到传承千年的经典中去,结合传统经典、现代临床实践,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也能给产品开发带来广阔的思路。

其次,全科思维的培养对青年医师来说也非常重要。金方书院创始人薛钜夫认为中医最重要的治病思想,是对生命整体的尊重,用全科思维治好专科病,方可提升专科诊疗水平,若只一味追求专科造诣,就很容易走进只知道所见,而丢失其所未见!要想对某一专科有所突破,必先在全科疾病诊疗中锻造中医式全科思维的自然形成,专科疾病疗效提升才可以水到渠成。

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迪亚拉也曾说过,从历史上回顾,扁鹊是一个真正的中医,就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中心,然后再加上各个科的特点。但是现在的中医大学和中医院就像培养西医那样去培养中医,分成妇、幼、内、外、皮肤等科,而不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这会害了我们的学生。历史上,所有的中医都是内外结合的,张仲景他只开经方吗?难道他没用过外治?如果说张仲景没有用外治,那就是对《伤寒论》还不够了解,要回去翻看熟读,希望年轻中医师在一开始先从全科起步,把中医的内外治结合起来。同时,他也认为针药并用是中医的基本手段,古今名医大家多是针药并用、内外结合。现在一些年轻的中医师只知道开方是不行的。中医临床一定是在中医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内治(中药、食疗等)和外治(针灸、按摩等)的方法,甚至有时候还有加上一些导引(八段锦、太极拳等)。

对于青年中医来说,想要快速成长,功夫在诗外,将中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作为年轻医师,一定要沐浴在中医文化里,医术的提升不仅靠在门诊看病那几个小时,更多的是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把阅读中医、思考中医、运用中医当成习惯和本能,医术自然会精进。

除此之外,青年中医也要对自身职业道路有一定的思考与规划。体制内VS体制外?成为摆在青年中医面前的选择题。

体制内中医的优势在于工作稳定性较强,能够获得职称头衔,且倾向于走科研的道路。然而,部分体制内的中医师采用西医药的治疗方法解决疾患,中医药的方法只处于补充地位,这限制了中医的发展空间。现有情况下,青年中医师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医院非常困难,北京、上海公立中医院对中医师的录用标准普遍是博士学历,且每年招收的名额非常有限。而综合型公立医院,三至五年规培后则变成中西医结合医师,政策、环境都不能够支持其成为纯中医思维的医师。

相比之下,体制外中医虽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如生存能力的考验、职业前景的不乐观,以及体制外中医还需要考虑如何定位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同时缺乏社会认同感。但体制外为中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体制外中医可以通过实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快地成长。体制外的工作环境促使中医人更加自信,生存能力不断加强。此外,体制外中医有更多机会专注于中医的发展,不受传统医疗体系的限制。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 2024-05-01 16:46

    明宪宗朱见深吃了一副中药,就死了;明孝宗朱佑樘吃了一副中药,也死了,史称刘文泰单杀二帝。最妙的是,刘文泰居然得以善终。所以,刘文泰编写的《本草品汇精要》,一定要学,学好刘文泰的忽悠绝技,才能当好中医![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哈。好历害整天。写上千亿次还不知道自己如何写药量的奇才。真的好有整体思维

老夏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