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中国5年后,全球超大私人药企宣布停止旗下康复专科业务!

老夏的笔记本 2024-04-20 09:50:54

全球最大的私有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旗下的霁达康复品牌,在 2018 年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四年的发展,如今却宣布停止在中国的康复医疗业务。

来源:民营院长俱乐部

编辑:棂星

封面来源:pixabay

拥有2家康复中心、全球最大私人药企停止康复医疗业务

全球最大的私人药企,宣布停止在中国的康复医疗业务了!

就在4月1日,霁达康复(勃林格殷格翰旗下品牌)在官网宣布,因公司战略布局调整,现遗憾地决定退出在中国的卒中康复业务。

据了解,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成立于1885年,总部位于德国殷格翰。是一家致力于人类生物制药化学和动物健康产品的医药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私有制药企业。2022年度集团净销售额241亿欧元,同比增长17%,其中人用药品业务收入185亿欧元。

作为其“卒中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勃林格殷格翰旗下的卒中康复品牌霁达康复,于2018年进入中国,旨在将德国先进的卒中康复理念带到中国,满足国内卒中康复医疗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在近日宣布“退出在中国的卒中康复业务”之前,霁达康复共在上海和成都落地有两家康复医疗机构。

一家是2018年开业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霁达康复中心。据悉,这家卒中康复中心由霁达康复团队携手德国康复机构Dr. Becker诊所,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共同建造而成,截至2022年10月,已经为1300多名患者提供了咨询及诊疗服务,一度入选由毕马威中国主办的“社会办康复医疗机构50强”榜单。

另一家则是2023年2月开业的、由勃林格殷格翰与成都市温江区共同打造的勃林格殷格翰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

根据当时的新闻稿,该中心总面积13500平方米,计划开放床位150张,项目一期开放床位数74张。康复中心以神经康复为核心,卒中康复为特色,设置内科、康复科、中医科、住院部等科室部门,为患者提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认知治疗等在内的康复治疗服务。

然而,或许是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霁达康复在新发布的通知中表示:经历四年时间,公司发现业务距离预期差距较大。此前疫情叠加中国医疗市场改革,内外部挑战和压力都非常艰巨,经过讨论和评估,最终决定退出脑卒中康复在中国的业务。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霁达康复就已经陆续发出了一些“退出”信号。

2023年,霁达康复已经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停止合作。今年4月1日起,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的门诊,还有2022年推出的“居家数字康复医疗平台”霁达云康的线上项目也已停止接收新患者。霁达云康医生端/患者端App将持续运营至2024年6月30日最后一位患者完成服务。

有业内人士分析,勃林格放弃在中国的康复医疗业务,做出战略布局调整,甚至可以说是“打入中国市场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患者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接受度并不高,国内也缺乏脑卒中康复治疗服务机构创办成功的案例参考。霁达康复很可能用力过猛,从一开始就定错了方向。

虽然民营康复医院这个赛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几年康复医疗的重心正在从综合医院逐渐分散到专科医院,从公立医院转向民营医院。

可必须要认清楚的现实是,根据数据资料,中国脑卒中患者在一周内接受康复治疗的仅有11.5%,而有42.4%的患者中风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目前中国患者及家属更多关注的是脑卒中的急救,尽管脑卒中康复治疗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降低致残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市场普及度不高,这就需要医院在市场教育上投入大量精力。

霁达康复居家康复训练模式、线上1对1服务虽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但相较公立医院而已,昂贵的治疗费用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霁达康复维持线下医院及线上平台推广的成本投入确实过高。据悉,霁达康复推广其线上平台,一度在全国招聘了100多个销售。

不过退出中国的卒中康复业务后,勃林格殷格翰还是表示会继续深耕卒中领域,并加速创新疗法的开发,惠及更多中国卒中患者。关停并不赚钱的业务,大概只是外资收缩管线的一种方式。

但未来勃林格殷格翰是专心聚焦药品研发销售,还是继续创办医院、康复中心,暂时就未尝得知了。

民营医院“剥离潮”来了?多家公司聚焦主业

事实上,在外资之外,近几年也发生了好几起国内公司剥离医疗服务业务,重新聚焦主业的案例。

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国企上市医疗器械公司“新华医疗”。

据了解,新华医疗曾在2017年之前疯狂外延式并购或自建了18家医院,但从2018年起,新华医疗就开始抛售医院,2022年放弃了唐山弘新医院、济南中德骨科医院、长春中德骨科医院、西安仲德骨科医院以及长春骨伤医院的控制权,2023年又转让了永州潇湘医院,目的是“聚焦主业,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2023年年初,因“终止捐赠医院”事件引发热议的服装品牌雅戈尔,最终将宁波普济医院交于国企海曙开投集团继续筹建。其转手的一个原因,就是若继续投入普济医院及相关资产,投入产出可能出现较大程度的失衡,不利于公司聚焦资金和精力发展主业。

此外,华塑控股也曾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优化公司业务结构,聚焦优质主业,出售持有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樱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

有人为“升级”,有人为“保命”。

跨界办医企业出现民营医院“剥离潮”现象背后,往往是没有缕清公司的战略定位。这既需要公司分析市场格局、计划好投入、弄清利从何来,也需要考虑当地公立医院的专科发展情况会不会对自家医院形成强有力的影响。

医疗毕竟是个慢行业,医院经营需要较长周期的市场拓展、资源积累和品牌建设等。既需要将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提升医疗产业的竞争力;也需要持续积累、培育并吸收高端医疗人才,打破原有的技术瓶颈与规则,要有打长久战的决心。光想着扩大市场、扩大规模,很多时候只是在医疗市场争夺战上“赔了夫人又折兵”。

2024年国家释放出的信号依然表示要鼓励社会办医发展,鼓励医院集团化发展,鼓励建设特色专科医院。期待民营医疗市场不再跟风盲从,办医回归医疗本质,创办出更多颇具名声、口碑的医院品牌。

/ END /

// 本文来源:民营院长俱乐部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1

老夏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