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深一度#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爱美的小丽(化名)总是在寻找各种减肥妙招。一天,她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一个广告。这广告推销一款号称含有“替尔泊肽”的减肥产品。这产品明显比其他减肥药贵上好几倍,但卖家声称这是“瘦身界的革命性突破”,不仅能快速燃脂,还能控制食欲、调节代谢,让你“吃着瘦、躺着减”。
小丽正想“剁手”,男友立马制止了他。

因为知道小丽想要瘦,男友平时也没少了解关于减肥的信息,他并不认为“减肥”这件事情需要通过药物来辅助,是药三分毒可不是说着玩儿的,他并不想小丽因为这件事身体出现新的问题。
小丽男友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其实,替尔泊肽的出现确实引发了医学界和患者群体的广泛讨论。不过,替尔泊肽究竟是什么?它的效果真的值得大家期待吗?本篇文章,医生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替尔泊肽的降糖与减重效果为何完胜司美?替尔泊肽(Tirzepatide),由制药巨头礼来公司(Eli Lilly)研发,于2022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二型糖尿病的治疗。这是一种新型药物,属于GLP-1和GIP双受体激动剂。
要理解它为何能够“降糖减重双管齐下”,需要先了解这两个受体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简称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简称GIP)都属于肠促胰素(Incretin)。分别能被这两种物质激动的受体就叫做GLP-1和GIP受体。
那么,什么是肠促胰素呢?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饭后身体启动“糖分管理”的助理。当我们吃东西时,肠道就像一个聪明的管家,会察觉到食物进入体内,并立刻分泌肠促胰素。
这些“助理”会通知身体分泌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血液中的糖分,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替尔泊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同时激活GLP-1受体和GIP受体。换句话说,替尔泊肽一个人能够完成两个“助理”的工作,效率当然是杠杠的。

相比之下,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能力就稍弱一点。
司美格鲁肽由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研发。这款药物只针对GLP-1受体,与替尔泊肽相比少了激动GIP受体的作用机制。
在国际知名的SURPASS-2临床试验中,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进行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替尔泊肽降糖效果更强。
这项研究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这项研究持续40周,旨在评估三种剂量的Tirzepatide(5mg、10mg、15mg)与Semaglutide(1mg)的疗效差异。
共有1879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这些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使用基础治疗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后仍未能达标。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比较各药物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长期血糖水平)的降低效果,次要目标包括体重减轻和安全性评估。
替尔泊肽5毫克、10毫克和15毫克剂量组分别将糖化血红蛋白(A1C)平均降低2.01%、2.24%和2.30%,而司美格鲁肽1毫克组仅降低1.86%。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差距可能意味着血糖控制更稳定。
不仅如此,替尔泊肽也有更高的治疗达标率。在替尔泊肽组中,达到HbA1c目标值(<7%)的患者比例高达82%-86%,而司美格鲁肽组为79%。
替尔泊肽的减重效果也更为亮眼。
Tirzepatide的体重减轻效果呈剂量依赖性:5mg组平均减重7.6公斤,10mg组减重9.3公斤,15mg组减重11.2公斤;相比之下,Semaglutide组的平均减重为5.7公斤。这种大幅度的减重对许多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优势。

这是否意味着司美格鲁肽就一定比替尔泊肽差?答案是否定的。
上述研究虽然替尔泊肽在疗效方面优于司美格鲁肽,但该研究也指出替尔泊肽安全性方面可能比司美格鲁肽稍差。
两种药物组均报告了轻至中度的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腹泻和呕吐等。然而,替尔泊肽组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比例略高(5%-7%),司美格鲁肽组仅为3%。
一项于2024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也反映了这个问题。这一项研究利用大规模电子健康记录(EHR)数据,分析了这两种药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
替尔泊肽在这项研究中同样显示出更快更好的减重效果,然而有略高比例使用替尔泊肽的患者停止治疗(55.9% vs. 52.5%)或切换药物(1.3% vs. 0.3%)。
这可能表明司美格鲁肽耐受性相对较好,更容易被患者长期坚持使用。对于年老体弱或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司美格鲁肽也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虽然相比之下,司美格鲁肽的减肥降糖效果可能稍弱,但它还拥有心血管保护功能。
在2016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SUSTAIN-6试验就显示,在心血管风险较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
司美格鲁肽(商品名Ozempic)不仅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还被批准用于降低患有 2 型糖尿病和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到了2023年,同样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SELECT试验把司美格鲁肽对心血管益处推向更广的人群。这项试验和SUSTAIN-6类似,但它针对的是有既往心血管疾病史但没有糖尿病的患者。
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周接受一次皮下注射的司美鲁肽(2.4 mg)或安慰剂,平均随访时间为近40个月。研究人员主要评估司美格鲁肽在减少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中风复合事件的效果,其次是观察体重变化和其他心血管指标的改善情况。
作为一款减肥药,使用司美格鲁肽患者在104周后的平均体重减轻了9.39%,而安慰剂组仅减轻了0.88%。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司美格鲁肽组的主要心血管复合事件发生率为6.5%,而安慰剂组为8.0%,相对风险降低20%。

此外,其他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指标也有所改善。
司美格鲁肽组的收缩压平均降低3.82 mmHg,而安慰剂组仅降低0.51 mmHg。服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也有显著改善。
尽管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是作用机理类似的药物,但在心血管保护方面,替尔泊肽目前尚无明确数据支持,也尚未获得类似的适应症。
不过,冯文焕主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提到,替尔泊肽,有望降低心衰风险。
所以说,究竟如何,还需要深入研究!
并且,冯主任也提醒大家了,用药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尽管替尔泊肽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并不是一种适合所有患者的“万能药”。在开始使用替尔泊肽之前,患者需要充分了解其潜在的副作用和适应症限制。
首先,胃肠道不适是替尔泊肽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根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数据,约有9~20%的患者在使用替尔泊肽时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这些副作用虽然大多是轻度和短暂的,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或存在胃轻瘫等病史的患者来说,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不适甚至风险。

其次,替尔泊肽的费用较高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尽管替尔泊肽只需要每周使用一次,单支替尔泊肽注射剂并不便宜。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可能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给药方式也是替尔泊肽另一个不便之处。
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有口服剂型Rybelsus, 但礼来公司目前仅推出皮下注射的替尔泊肽。虽然现在如今注射笔设计非常人性化,但如果有选择,大部分患者肯定还是倾向于使用口服剂型。
此外,替尔泊肽注射笔需要存放在2~8°C冰箱中,室温不超过30°C下最多可保存21天。这些储存条件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成本,而且还会带给患者一些用药或买药方面的麻烦。

另外,替尔泊肽的使用还需要谨慎考虑其禁忌症。
有甲状腺问题患者或许并不适用替尔泊肽。
动物实验中,替尔泊肽可能增加大鼠甲状腺C细胞肿瘤。尽管目前并不确定这一问题是否也会发生在人类身上,但药物说明中明确指出该药物禁用于甲状腺髓样癌个人既往病史或家族病史的患者以及患有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患者。
某些人群还会对替尔泊肽有过敏反应。如果使用替尔泊肽或类似药物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比如发生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虽然替尔泊肽能够治疗糖尿病,但它目前仅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避免与其他类似药物同时使用。如果已经在使用像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类药物,不能再用替尔泊肽。这类药物的机制相似,叠加使用可能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要注意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替尔泊肽会延迟胃排空,这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在开始替尔泊肽治疗前,务必告知医生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最重要的是,在用药期间要定期监测健康指标。
一般来说,医生会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变化,以评估药物效果。若患者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适或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糖尿病和肥胖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一招制胜”的短期行为。在实际治疗中,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
在缺乏患者背景的情况下,很难断定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谁是最优解。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权衡,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Frías JP, Davies MJ, Rosenstock J, et al. Tirzepatide versus Semaglutide Once Weekl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21;385(6):503-515.
Rodriguez PJ, Goodwin Cartwright BM, Gratzl S, et al. Semaglutide vs Tirzepatide for Weight Loss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JAMA Intern Med. 2024;184(9):1056–1064.
Marso SP, Bain SC, Consoli A,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6;375(19):1834-1844.
Lincoff AM, Brown-Frandsen K, Colhoun HM,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Obesity without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23;389(24):2221-2232.
Forzano I, Varzideh F, Avvisato R, Jankauskas SS, Mone P, Santulli G. Tirzepatide: A Systematic Update. Int J Mol Sci. 2022;23(23):14631.
Bergmann NC, Davies MJ, Lingvay I, Knop FK. Semaglu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 review.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25(1):18-35.
点击#头条深一度#,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