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空腹血糖超过7或餐后血糖超过10,建议少碰这3类食物!

雨广评健康 2024-09-19 03:21:37

李女士见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有不少受糖尿病的困扰,一日三餐多有约束,各种美食吃不得,苦不堪言。为了防止自己也步他们的后尘,李女士在日常饮食颇为注意,也会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希望自己能远离糖尿病。

可在近期测血糖时,李女士的空腹血糖升至7.2mmol/L,她比较慌张,连忙到医院进行复查,内分泌科医生根据李女士的情况,让她进行糖耐实验,结果空腹血糖依旧超过7mmol/L,服糖后两小时血糖为1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7%,李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初期。

李女士慌了神,医生安慰她一般正常血糖值在3.9到6.1mmol/L之间,李女士的血糖值并不算太高,建议她服用降糖药并进行生活干预,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目前她的病情还比较轻,对各脏器伤害少,控制得当有治愈的可能。

李女士听后,稍微放宽心,她向医生询问,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水果,经常连碰也不敢碰,与他们相比,自己目前并没有糖尿病的口渴、乏力等相关症状,血糖超过正常范围也不多,水果是不是能平常吃?

医生连忙阻止李女士,让她在饮食上有所忌口,当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0mmol/L,糖尿病没有症状,也要同样重视,吃水果要少量,也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其他某些食物更要少碰,一定要进行饮食干预。

为何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餐后血糖的超过10mmol/L是临界点,要进行治疗和饮食的干预呢?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一、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血糖>10mmol/L,会发生什么?

与其他疾病不同,可能会出现咳嗽发烧、恶心呕吐等明显变化的症状,对身体造成不适,指引患者马上就诊。可糖尿病在初期即便被确诊,也可能毫无症状,但这不代表过高的血糖对身体毫无伤害。

人体正常组织器官适应的血糖环境是3.9-6.1mmol/L,长期泡在“糖水”中,血管、神经、器官等都会受牵连,结构被破坏,出现多重病变,正常功能也受到影响,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增加;出现视网膜病变;肾脏、心肌等细胞受损;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受损,冠心病、脑出血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增加。

有医学研究证明,当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mmol/L,餐后血糖超过10mmol/L时,以上对人体的伤害已经发生,只是身体没有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身体各器官依旧被高血糖侵蚀,等察觉到明显症状时,脏器的伤害已经不可逆转,再进行干预为时已晚,糖尿病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

所以,对于糖尿病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感觉,各项身体相关的数据更为靠谱。

糖尿病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恶化至出现并发症这段时间内,吃药控制血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饮食改变也同样重要,特别是血糖超过一定界限时,医生提醒,有些食物一定要少碰。

二、医生提醒:血糖超过正常范围,哪三类食物要少碰?

在吃药、运动饮食等多管齐下,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那说明血糖控制的还算不错,不少食物也能适当吃一些,可若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餐后血糖超过10mmol/L,以下三类食物特别要控制用量了。

1.米饭、馒头等精致米面

米饭、馒头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主食,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得当时,适当吃这些作为主食,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是可行的。

但当血糖超过正常范围,馒头、米饭、面包等精致米面,进入胃肠道很快就会被消化、吸收,被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也不慢,因此更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大,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这时候,糖尿病患者就要选择那些,消化吸收速率慢的低升糖指数食物作为主食了,比如燕麦、荞麦、高粱等杂粮,膳食纤维含量高,能增强饱腹感,又不会造成血糖在短时间之内的飙升,又富含多种维生素,不会造成营养失调。

2.高升糖指数的水果

很多水果汁水充足,糖分高,是糖尿病患病的禁忌。特别是在血糖控制不好时,中、高升糖指数(GI 超过50)的水果更是要少碰,比如西瓜升糖指数为72、荔枝升糖指数为70,这些水果最好忌口。糖尿病人一旦控制不住,摄入过多,会迅速对血糖造成影响。

新鲜水果能提供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可要控制血糖,又要少碰,那有没有平替呢?

如果想要补充营养物质,用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替代水果,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干果与水果相比,对血糖影响更大,某些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c的含量也大打折扣。更是要尽量避免食用。更不要贪图省事,直接喝鲜榨果汁,压榨后的果汁,不仅维生素含量低,膳食纤维也被破坏,无法增加饱腹感,不利于控糖。

3.瓜子、花生等坚果

瓜子、花生、核桃等坚果,虽然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但这些富含油脂的坚果,其中脂肪含量也不低。以花生为例,脂肪的占比超过50%。

长期吃富含油脂的坚果,脂肪和总热量摄入超标,会造成脂肪堆积,不利于控制体重,同时脂肪在肝脏内堆积,还会增加胰岛素的负担,降低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对于血糖偏高的人群,这些零食虽然能饱腹,但不要多吃,更不能代替碳水,浅尝辄止即可。

三、如何进行生活干预,控制血糖?

在糖尿病前期,血糖水平值还不算太高的阶段,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保持血糖的稳定,其实并不是难事,要牢记以下几点。

近年来糖尿病的频发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想维持血糖的稳定,在保证饮食多样、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食物总热量的摄入。

为了科学控糖,高血糖人群要定制独属于自己的饮食方案。肠胃正常的人群,优先考虑硬粗的食物,少吃软烂的食物,比如主食能吃粗粮杂粮,就不要选择精制面食。

吃饭的顺序也有讲究,先喝汤汤水水,占据一定体积的胃容量,再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提升饱腹感;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保证机体营养充足;最后再吃碳水化合物多的主食,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细嚼慢咽的吃饭方式,能有效减慢吃饭速度,增加饱腹感,减少饭量,令餐后血糖更平稳。《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上的一篇文章曾做过研究,吃饭时能做到充分咀嚼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要明显低于未充分咀嚼者,在改掉吃饭不能充分咀嚼这个习惯后,他们的血糖也能出现明显降低的情况。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缓解晚上的饥饿感,防止夜间血糖出现过低现象,会在睡前加餐。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晚餐进食量,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加餐食物的品种是有要求的,尽量选择豆类、奶类、乳制品等含有蛋白质的低生糖指数食物,尽量避免吃面包、馒头等能迅速升高血糖的食物,以及含糖量高、油炸类的小零食。

通过运动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通过运动既能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又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谓一举两得。

2023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运动,十分简单,仅需每天6分钟的中强度锻炼即可。与药物降糖相比,运动降糖没有副作用,运动时间越长,糖尿病风险越低。

一天之内不同时段,激素分泌水平不同,运动产生的降糖效果也有差异。

《糖尿病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在下午或晚上进行运动锻炼,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为了避免晚间运动过于兴奋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将运动锻炼时间定在下午或者傍晚。

最有利于降糖的三种运动方式中,适合毫无基础的普通人上手的就是慢跑,每周只要坚持进行3~5次半小时左右的慢跑,就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

睡眠也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美国医学会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对超过20万人,全年龄层次的人群的睡眠时间研究证实,睡眠时长与患糖尿病的风险成反比例,也就是说睡得越少,患糖尿病(2型)的风险越高。

睡眠过少增加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是不可逆转的。为了降低患糖尿病的几率,一定要严格遵守早睡早起的作息,睡前剔除影响睡眠的因素,每天保证高质量睡眠。

负面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长期处于压抑、焦虑的时候,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多重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在生活中想要避免消极情绪不太可能,我们能改变的是做情绪的主人,学会自我调节,与他人交流倾诉,运动发泄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疏导,别把坏心情憋在心里,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总结

糖尿病各项并发症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空腹血糖为7mmol/L或餐后血糖为10mmol/L就是临界点,超过这两个数值,高血糖对身体各处会造成伤害,也许患者本人并无异常感受,但这些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此时就需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否则任由病情恶化,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不要把没有症状当成对身体没有影响,还是要以自身数值为血糖的参考指标。血糖控制不好,要改变饮食习惯,少吃精制面粉制作的馒头、高升糖指数水果等食物,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方面改变生活习惯,将能影响血糖水平的坏习惯都改掉。

参考文献

1.《每天6分钟,降低糖尿病风险!3种降糖效果最好运动,第1名出乎意料》健康时报2024.2.6

2.《糖尿病患者要不要睡前加餐?怎么加才合适?》丁香园内分泌时间2020.11.21

3.《吃饭时 1 个动作,不仅控血糖、减肥,还有诸多好处,很多人不知道……》科普中国2024.8.7

1 阅读:193

雨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