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副总理,77年主动辞职,88年南下深圳,现在过得如何?

史在没有弦 2024-11-09 03:29:2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她从纺织厂女工到国务院副总理,再到商界领袖,她的人生轨迹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从基层到高层”。直到1974年,她意外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青睐,被留在北京参与国家最高层的工作。不过没过多久她选择回归基层,最终南下深圳,开辟了新的事业领域。那么这位前副总理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一段传奇的?她现在又过得怎样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这位女副总理就是吴桂贤,1975年毛主席为了培养革命的接班人,提出从中国庞大的工农兵群体中选拔新的领导力量。这一次选拔中特别要求从工人中挑选一名女性,赋予她国务院副总理的重责大任。

经过深入的讨论与考察,周总理最终推荐了吴桂贤这位来自西北国棉一厂的挡车工,为新一代女性领导人的代表,这标志着她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副总理,那么吴桂贤是如何被选为副总理的呢?这还要从她的经历说起。

吴桂贤生于1938年的寒冬,在河南巩义县的贫瘠土地上,她与家人依靠那片不足以养家糊口的田地艰难生活,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特别是在战争频发和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自小吴桂贤便开始分担家庭重担,尽管年纪轻轻,她却早已承担起成人的劳作,每日除了下地帮忙农活外,回家还需煮饭洗衣,几乎承担了双倍的家务劳动。到了十三岁,家境的窘迫迫使她不得不独自外出寻找工作,她第一次踏上了通往西部的列车,迈向未知的人生旅程。

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吴桂贤的体貌显得比同龄人小许多,这让她在寻找工作时显得尤为困难。初到陌生地,她只能先寄住于远房姨妈家中,帮忙做家务以换取食宿,其后又转至侄子家中照看孩子。虽然这些工作帮助她得以勉强生存,但吴桂贤心里清楚,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性格,让她不断寻求更稳定的生计。在得知陕西咸阳新成立的国家纺织厂——西北国棉一厂开始招聘工人时,她抓住了这一生命中的转机。尽管规定要求工人年龄不得低于16岁,显然她不符合这一条件,但她的决心和勇气促使她争取到了一次面试的机会。

吴桂贤凭借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过往的生活经验,展示了她的耐力、技能和责任感。她的勤奋和能干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让她成功地打破了年龄的限制,成为厂里的“童工”例外。在西北国棉一厂她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加入工厂后吴桂贤以她的勤奋和热情迅速赢得了同事们的喜爱和尊重,尤其是在那些年长的工人中。

在1951年,吴桂贤通过参与招工测试,成功地加入了西北国棉一厂,成为该厂的初始成员之一。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她,开始通过工厂组织的夜校教育,逐渐接触并学习到毛主席的思想和党的方针。她的学习内容包括《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以及《纪念白求恩》等,这些教育使她对党的忠诚和人民服务的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吴桂贤在工作中体现出的热情和奉献精神非常显著。她习惯比其他工人提前45分钟到达工作岗位,利用这段时间独自练习和提高工作技能。她坚信通过这种方式,她可以更好地为工厂和国家贡献力量。

吴桂贤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深感从一名遭遇自然灾害而逃荒的贫困少女成长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是一段难以想象的转变。她加入了党组织,她的人生和职业路径由此彻底改变,对毛主席和党的忠诚满溢于心。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吴桂贤从未因个人生活中的困难而放慢工作的步伐。60年代她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同样重视工作的王振涛,两人的恋情持续了六年,最终在吴桂贤31岁那年步入婚姻殿堂,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经算是较晚的婚龄。

结婚那天吴桂贤仍在工厂中忙碌,她以一种非常实际的方式处理了婚姻登记的问题——让王振涛独自前往登记处,并委托他带去了一张写有她同意结婚的条子。即使在结婚这件大事上,她也没有放下工作。婚礼登记人员对这种情况感到惊讶,但在王振涛解释了情况后,他们才允许这种特殊情况的婚姻登记。

1963年,吴桂贤经历了一次巨大的个人打击:她的好友和榜样赵梦桃,因病去世。这一事件深深震撼了她,但她很快调整心态,决定继承并弘扬赵梦桃的精神和工作态度。

吴桂贤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应用到了日常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赵梦桃小组”顺利完成了各项生产指标,还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集体。她的卓越表现也使她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1964年吴桂贤荣幸地被选为陕西省人大代表,并有幸参加了北京举行的国庆观礼活动,在此期间她有幸与毛主席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和握手。

后来她被提拔为西北国棉一厂副厂长,并被选派到西北大学进行进一步学习,以丰富她的知识和管理技能。1968年吴桂贤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她的职业生涯迅速提升,开始担任更多的领导职务。

到了1969年,她的政治生涯达到了一个新高点:她不仅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成功当选为中央委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吴桂贤担任陕西省委的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委员和副书记。

1974年8月,一个转折点到来,吴桂贤在北京参加中央会议后,被周恩来总理选中留在北京。这对她来说是出乎意料的,原以为会议结束后便返回工作岗位,结果却被留在了首都。

毛主席当时正在寻找能够代表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吴桂贤与陈永贵都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高度的思想觉悟而被视为理想人选。吴桂贤当时年仅36岁,很快便被安排负责总工会、妇联以及青年团等关键部门的工作。

在一次工作访问中,吴桂贤亲自前往医院看望病中的周恩来总理。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她向总理透露了自己的忧虑,表达了想要回到基层锻炼的愿望。周恩来总理对此表示理解,却以微笑示意,暗示她在当前岗位上的重要性,并没有同意她的请求。这次对话虽简短,却让吴桂贤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国家层面的责任,也坚定了她在政治舞台上继续发挥作用的决心。

1974年秋,吴桂贤作为劳动模范被选派到北京参加中央的一次重要会议。此行本以为仅是简单的参会,然而事实远超她的预期。会后毛主席亲自做出了指示,决定让她和陈永贵留在首都,参与中央的核心工作。这个决定让吴桂贤措手不及,她连额外的衣物和日常必需品都未带足,情急之下只得临时应对。

这时周恩来总理召见了她,并含笑透露了她的新任务——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惊讶之余,连忙摆手表示自己能力不足,对这一重大责任感到不安。周恩来总理安慰她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很多事情都是在实践中逐渐学会的。你的提名还需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且不必过于紧张。

留在北京后,吴桂贤负责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等重要部门的重组工作。尽管年仅36岁,在政治局中是最年轻的成员,她通常选择在会议中保持沉默,聆听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讨论。

在政治局的会议中,主持人结束时常询问是否还有补充,吴桂贤总是回答“没有意见”,她常常强调:“老同志们的意见都很全面”,或是“完全赞同主席的指示”。她后来回忆道,中央的环境与基层截然不同,使她感觉如鸟儿被关入笼中,束手束脚。吴桂贤搬入钓鱼台国宾馆的第一晚,她发现许多房间空荡荡的,这让她想起如果在工厂,这些房间足以容纳数百工人。她整晚难以入眠,心中充满忧虑和不适。

1974年底,周恩来总理因病缺席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吴桂贤趁机前往医院探望,并初次表达了回到西北国棉一厂的愿望。但总理未予同意,而是鼓励她继续留下深造。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召开,吴桂贤在副总理候选名单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因自感年轻且缺乏经验,认为自己不适合副总理的职位,再次向周恩来表达了自己的疑虑。周总理回答说:“这仅是候选名单,选举结果尚未定,不必过于担心。

吴桂贤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顺利当选为副总理,负责纺织部和卫生部。多年后,她才得知,自己能有此机遇全因周总理亲自提名,并在毛主席的批准下,将她的档案急送中央审批。这段经历成为了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担任副总理后,吴桂贤负责分管纺织部、卫生部等部门的工作。她与陈永贵等“工农出身”的干部实行“三三制”工作安排,即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央履职,三分之一的时间回到工厂参与劳动,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外地考察调研。

即便官至副总理,吴桂贤依然定期返回西北国棉一厂,与工人姐妹们共同劳动。她始终保持谦逊低调,工厂的76元工资始终是她每月的全部收入,职位虽变,薪水未增,依然过着与工人一样简朴的生活。在副总理的职位上,吴桂贤始终保持着务实的态度,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努力推动纺织业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1977年,经过一段深思熟虑后,吴桂贤决定辞去在政府的高级职位,选择回到她最初的工作岗位,西北国棉一厂,再次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尽管党的高层领导对她过去三年的表现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吴桂贤坚持回到基层,她认为那里才能找回自己最真实的价值和人生方向。

1977年9月28日,在凌晨的寒风中,吴桂贤伴随丈夫返回咸阳。她坚持让丈夫先回家安顿,自己则直接前往工厂,不顾长途旅行的疲劳,参加了深夜的工作班次。

穿上工作服,回到熟悉的生产线上,吴桂贤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和轻松。周围虽有窃窃私语质疑她的选择,但她很快就适应了工厂生活的节奏。

回到工厂后,她依旧被那些熟悉的老朋友们亲切地称呼为“吴大姐”,而对新一代的年轻工人来说,她则是尊敬的“吴师傅”。

在工厂,吴桂贤再次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感。1978年,她被任命为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并在1981年兼任工会主席。她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厂里的运营和改进中,尤其是在全国各地奔波,寻求厂机器的现代化改造机会,不顾自己的健康。

尽管家人和朋友都对她频繁出差表示担忧,认为她应该多顾及自己的身体,吴桂贤却认为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她曾说:“只要能为厂里做出一点贡献,不管多苦多累,我都心甘情愿。

1988年深圳市一个考察团到访西北国棉一厂。在此期间深圳外贸集团的副总李瑞荣看到了西北国棉一厂的潜力,提出邀请吴桂贤南下深圳发展。李瑞荣的公司与香港资方合作,计划在深圳建立一个全新的纺织产业链。虽然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吴桂贤最初对这种大变动感到犹豫,她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而深圳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她的丈夫王振涛,一个前军队研究院的研究员,对科技和市场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鼓励吴桂贤抓住这次机会,认为这将是改变她职业轨迹的关键一步。被丈夫的洞察力和支持所感染,吴桂贤最终决定接受挑战。

1988年夏,她和王振涛一同前往深圳进行了详细考察。经过深思熟虑,她向陕西省委提交了调动申请,得到了批准,随后正式南下深圳,加入了深圳外贸集团,不久后成为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在深圳的几年中,吴桂贤带领新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深圳市的纳税大户。1993年,在职业生涯高峰时,她选择了退休,转而投身于工会工作,直至正式退休。

0 阅读:177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