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3岁胡斐佩将军再婚嫁给鲍世禄,鲍:你依然是40年前的你

史在没有弦 2024-11-09 03:31:1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1984年,胡斐佩将军的丈夫梅孝达因病离世,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独特的人生哲学继续前行。多年后她意外地重逢了曾经的老同学鲍世禄,两人的人生轨迹再次交汇。胡斐佩是如何面对这段旧情的?她的故事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胡斐佩出生于1930年,她的童年在美国开始,但四岁那年,随着父母返回中国,她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虽然身处战乱,但得益于她的父母是曾在美国留学的知识分子,她的教育从未中断。

随着岁月流逝,胡斐佩对国内外的社会政治形势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理解。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陷入一片喜悦之中。那年八月经历了八年硝烟的胡斐佩一家终于踏上了回上海的旅程。胡斐佩满怀期待地想象着能在和平环境下继续自己的学业。22年后,她踏入了父亲曾经就读的复旦大学,希望在这里继续深造。

但和平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国内局势很快又陷入紧张。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导致内战再次爆发,数百万中国人民的生活再次陷入动荡。在这段困难时期,胡斐佩目睹了太多苦难,连她自己的家庭也未能幸免。

在那些不安的日子里,胡斐佩在校园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性格。她与思想相近的同学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表达对时局的担忧。在这些讨论中,胡斐佩遇到了谢链,一位性格坚强、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同学。谢链的话语触动了她,促使她决定加入地下党,投身于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作为地下党的一员,胡斐佩意外地发现她的小姨妈也是一名地下党员。这一发现让她对党组织的智慧与牺牲有了更深的敬仰。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胡斐佩与同志们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

1946年4月26日,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了三百多名学生,幸运的是,胡斐佩未被捕。她与其他幸存的同志一道,通过传播真相和动员群众的方法,最终迫使国民党释放了这些学生。

胡斐佩在1947年考入了父亲教授任教的复旦大学,这里是知识与思想自由交融的温床。胡斐佩天性直率,喜欢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她出身于一个中上层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虽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兼任南京中央大学老师,家庭条件在当时看来已相当不俗,但他的薪水仍然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想到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胡斐佩更是感到国民党的统治腐朽且无能。

胡斐佩在校内外频繁表达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她的激昂言辞引起了中共地下党的注意。地下党认为,如此具有正义感和激情的年轻人非常适合进行党的工作,于是安排了谢琏这位地下党员,悄悄接近并影响胡斐佩。

谢琏经常与胡斐佩讨论政治问题,偶尔透露一些党的政策,还不时借给她一些革命性的书籍阅读。书中描绘的那种民主自由的理想国家深深打动了胡斐佩,她逐渐意识到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国家模样。此外,发现自己的小姨也是地下党员后,胡斐佩对共产党的理念和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1949年,新中国成立,胡斐佩响应国家的号召,年仅19岁就决定北上加入解放军。胡斐佩一生中经历了两段深刻的爱情旅程。美丽与才智并重的她,总是能吸引许多仰慕者的目光,但她在寻找伴侣时,最看重的是对方的志向和品性。在她的心中,与梅孝达的深情厚谊是一生的选择。

梅孝达与她分享对英语和音乐的热爱,还是她在文学和艺术上的知音。他们的约会往往充满了轻松的步行和深入的对话,两人在这些时刻中经常会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经典歌曲,这些旋律见证了他们从恋爱到婚姻的美好岁月,直至梅孝达生命的最后时刻。

1956年,他们结为夫妻,在同一所学校教授英语,在职业上是完美的伙伴,生活中也是彼此的坚实后盾。到了20世纪60年代,胡斐佩已是才华横溢的英语教授,担任英语系教研室主任。

她继承了父母的学术基因,两人均拥有美国高等教育的背景,这为她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胡斐佩并未因此而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教学与研究中,她对英语的热爱驱使她不断追求卓越。

1984年,胡斐佩将军经历了人生的一大打击,她的丈夫梅孝达因肺癌去世。在悲痛中,胡斐佩勇敢地承担起为丈夫写遗嘱的任务。九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她在一次老战友联谊会上重新遇见了曾经的同班同学鲍世禄。这次重逢使得鲍世禄对胡斐佩长久以来压抑的情感有了释放的契机,他随即给胡斐佩写信,希望借着她回上海过节的机会再见面。

自那以后,鲍世禄与胡斐佩开始了频繁的书信交流,两人的信件中讨论了各自的生活、工作等话题。多年来即使生活忙碌,他们也始终保持每四五天一封信的频率,通过这些书信,两人的情感得以慢慢积累和深化。

每周的信件都充满了诗意和深情,他们用文字细致地勾勒出彼此的思念和生活。正如他们所写的那样,“时刻思将军,夜夜梦西厢”,鲍世禄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年轻时因病转业,他和胡斐佩可能不会失去联系,也可能早已结合。

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但幸运的是命运也赐予他们重逢的机会。到了1993年,两人的情感终于成熟,胡斐佩在与丧失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敞开了心扉,接受了鲍世禄的爱意。

胡斐佩于1993年12月28日与鲍世禄步入婚姻的神圣殿堂,他们的结合得到了亲朋好友及双方子女的热烈祝福。这段晚年婚姻,满载着相互的尊重和深情的关怀,他们将彼此的子女视作自己的亲生,共同商议家庭大事,展现出了家庭的和谐与融洽。

胡斐佩的女儿居住在美国,她曾邀请胡斐佩和鲍叔叔到美国体验生活,感受不同文化。回国后,女儿也常常回国探望,细心照顾这对老人,使得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安逸和幸福。

胡斐佩始终保持着她的谦逊与低调,尽管成为了女将军,生活中她仍旧不改简朴。工作日她身着军装,威严而正式;私底下则是另一番风貌,换上便装的她在人群中几乎无人识别。她的家中设施简单,仍使用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单门冰箱和小尺寸电视,展示了她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之态。

胡斐佩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色,尽管仅替代两月时间,就获得了师生的普遍好评。她还与同事们合作编写了《大学英语泛读课本》,该教材在全国400多所学校采用。当得知教材评奖时只能标注三人名字时,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名字从作者列表中撤出,彰显了她无私的精神。

在一个休息日,一些新加入学校的女生看到胡斐佩副院长提着大澡盆前往公共澡堂,惊讶地询问她为何也使用公共设施。胡斐佩笑答,她一直如此生活,体现了她朴素无华的生活哲学。

至于个人荣誉和地位,胡斐佩从不放在心上。她的人生信条是,事业至上,个人成就虽重要,但远不及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

重逢40年后的鲍世禄,在他们再次相见时,他们彼此的容颜虽老,但心中的感情仍旧青春。在相识后的一年间,他们通过每周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互寄情书达百余封,这些信件见证了他们坚定的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共同期待。

1993年,胡斐佩再次穿上婚纱,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她与鲍世禄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和互相照顾,他们的故事成为了时间考验下爱情的美好典范。

这种晚年的浪漫,也许就是命运的奇妙安排。如果鲍世禄在被胡斐佩初次拒绝后就放弃了,两人可能真的就此错过。但幸运的是命运并没有让他们的故事就此结束。

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现代社会对晚年恋爱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许多子女也逐渐支持和理解父母追求晚年幸福的权利。希望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特别是那些勇敢追求爱情的长者们,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真正的幸福。

0 阅读:14
史在没有弦

史在没有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