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悲凉。要知道,那可是老祖宗凭借着仅仅一个空碗,一步步打拼,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建立起的庞大帝国啊。可如今,在自己的治理之下,这曾经辉煌无比的帝国却已然摇摇欲坠,眼看就要毁灭在自己的手中了。想到这儿,崇祯帝不禁流下了悔恨交加的泪水,那泪水里,饱含着对帝国命运的痛心,也有着对自己无力挽救这一切的深深自责。
当崇祯了解到自己所掌控的帝国已经处在即将灭亡的绝境之时,他在那所剩不多的有限时间里,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怎么也料想不到的事情。就拿对待自己女儿这件事来说吧,他居然狠下心来,亲手对自己的女儿下了毒手,这真的是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了。
那么,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情况之外,崇祯皇帝还干过其他什么样让人听了就觉得十分震惊、可怕的事情呢?
帝国毁灭前夕
崇祯帝在我国历史上属于一位争议颇多的皇帝。不管存在着怎样的说法,我们都能够明确一点,那就是实际上明朝走向灭亡这件事,真的不能把责任都归咎到崇祯身上。
明朝的衰败其实早有端倪,其根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开始腐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弊病不断滋生、蔓延,等到崇祯皇帝即位之时,整个国家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极致,就如同一个苹果从内部完全烂透了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崇祯皇帝拼尽全力去处理政务,试图挽救明朝的颓势,可也实在是难以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毕竟之前积累下来的诸多顽疾已经让这个王朝病入膏肓了。
在公元1644年3月28日这一天,崇祯皇帝的心理防线可以说是彻底崩塌了。为啥会这样呢?原来是李自成所率领的军队,正在对北京最外围的防线展开猛烈的攻打呢,这形势对于崇祯来说,那可真是严峻到了极点,让他完全没了主意,整个人都陷入到了极度的崩溃状态之中。
当时负责守城的乃是明军曾经极为引以为傲的三大营。然而,时过境迁,此时这三大营中的士兵大多已变成了老弱病残之人。他们身体状况欠佳,要么年事已高,要么体弱多病,军事技能也因身体原因难以充分施展,整体的战斗力可以说是非常低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李自成所率领的军队,凭借着三大营这般的防守力量,想要守住城防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李自成攻破其外围防御可以说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
要知道,在当时的局势下,明朝的存亡和其外围防线的情况紧密相关。一旦外围防线被攻破,那这对于明朝来说可就是极为致命的打击了,基本上就能够早早地判定明朝离灭亡不远啦。而崇祯皇帝呢,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心里那股绝望的情绪已经达到了极点,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朝走向覆灭的惨淡结局,却又无力回天呐。
在3月28日的那个早晨,崇祯面对着一众大臣,神色凝重且带着几分决然地开口说道:“如今这局面,咱们或许都该集体自尽,如此也能算是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了吧。”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崇祯说完这番话后,在场的众多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吭声回应,整个场面一片死寂,唯有极少数的几个人,在那里偷偷地抹着眼泪,暗自啜泣着,那压抑的氛围仿佛都凝固住了一般。
在极度绝望的情形之下,崇祯皇帝也曾情绪失控过呢。当时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懑与无奈,大声呼喊着:“这一切都要怪罪于那些在朝内朝外的文武大臣们,全都是因为你们的所作所为,才把朕给耽误了啊!”
在28日的上午时分,天空一片阴暗,紧接着便下起了倾盆大雨。而此时的崇祯呢,他的心情那可真是糟糕透顶,仿佛被这阴沉的天气给彻底笼罩了一般,失落之感已经达到了极点。
中午的时候,雨终于停了下来。随后,李自成便在外面有条不紊地开始指挥着大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只见他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调度着各方兵力,让大军向着目标全力猛攻,整个场面气势恢宏且紧张有序。
在下午大概两点的时候,有一个负责守城的太监,将城门给打开了。也正是因为这城门被打开,使得李自成得以顺利进入到了外城之中。
崇祯心里明白大势已去,可仍想着安排人率领三大营来继续进行防守之事。没成想这时候,有一个太监开口说道:“皇上,您还是赶紧离开这儿吧,那三大营的士兵早就全都逃得没影啦。”
在那一刻,崇祯皇帝的内心又一次被绝望所笼罩。要知道,国家的士兵本应是保家卫国、守护君主的,可谁能想到呢,他们竟然一个接一个地,全都贪生怕死起来,就那样把皇帝给抛下,自顾自地离去了,这可真让崇祯陷入到了极度的绝望境地。
当崇祯陷入绝望境地之时,他的三个儿子来到了他的跟前。只见这三个儿子身上依旧穿着那华丽无比的衣服,在这样危急存亡的关头,这般模样显得格格不入。崇祯见状,不禁心头火起,生气地斥责道:“如今都已经到了这般田地,是什么时候啦,你们居然还穿得如此光鲜亮丽,这像什么样子!赶紧都给我把这衣服换了去!”
事情是这样的,在崇祯皇帝的一番操持之下,他的三个儿子都纷纷换上了普通老百姓所穿的那种衣服。随后呢,崇祯便着手开始安排起了后事,他对着三个儿子说道:“等一会儿,你们就跟着那些公公们,想法子从这儿逃出去吧。”
你出去之后可要牢牢记住,在外面可不能还像在宫里的时候那样任性胡来、肆意无理取闹哦。要是见到了长辈,那必须得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要有礼貌才行,这一点可千万不能忘呢。
要始终牢记一点啊,你们三个人,不管之后会遭遇到何种危险艰难的处境,都得坚强起来,一定要努力活下去,都听明白了没?
话说有这么个情况,三位皇子听闻了某件事情之后呢,都做出了点头的动作,不过那点头的样子,看着是似懂非懂的。这里面年龄稍大些的太子,毕竟已经十多岁了,或许还能明白个大概,知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可另外那两位皇子,年纪还小着呢,对于所发生的这件事,那可是全然不清楚,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一桩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不多时,只见一群太监来到了崇祯跟前。崇祯略微交代了几句相关事宜之后,那些太监便领着三个皇子离开了此地。
崇祯静静地看着三个儿子渐渐离去的身影,就那么呆呆地望着,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担忧。在这一刻,他的内心五味杂陈,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而不知不觉间,崇祯的眼角已然流出了泪水,那泪水顺着脸颊缓缓滑落,仿佛也在诉说着此刻他心中的哀伤与无奈。
自这一次分别之后,崇祯就再也未曾与他的三个儿子相见了。那次离别仿佛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此后的日子里,崇祯一直没能再有机会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碰上面,就这样,他们之间的见面机会彻底断在了那分别的时刻。
在把三个儿子都送走之后,接下来就轮到那些妃子们了。
在那个时候,崇祯心里的想法其实挺单纯的。他就想着要举办一场酒宴,而这场酒宴呢,有着特殊的意味,那就是最后的酒宴啦。他盘算着让众人在这酒宴上都能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然后等这酒宴结束,大家就各奔东西,踏上各自不同的道路。
话说周皇后知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开始在偌大的紫禁城里四处转悠起来了。她逢着那些宫女和太监,就对他们说道:“你们要是有机会能够逃出北京城的话,那就尽早地逃出去吧,可别再对这大明存有什么留恋啦。”
手刃骨肉
周皇后为了能让众人相信自己,特意在城中接连转了好几圈呢。
在完成对众人的通知事宜之后,周皇后便来到了崇祯皇帝的身旁。彼时,在即将自尽之际,他们二人相互倾诉了最后一些藏于心底的话语,而这些话语,也就相当于是他们的临终遗言啦。
周皇后在说完心里话之后,便在宫中选择了自尽这条路,就这样,一位堪称贤妻良母的女子,最终还是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实在是令人惋惜。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一位皇后颇为值得一提,她就是周皇后。这位周皇后啊,那可真算得上是很不错的一位皇后呢,她身上展现出了足以母仪天下的非凡风范。
传闻在魏忠贤还没被铲除之时,周皇后那可是天天都亲自到厨房去为崇祯烹制饭菜。她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担心魏忠贤会暗中对皇帝下毒手,谋害皇帝的性命,所以只能通过亲自下厨做饭这种方式,尽可能地保障崇祯皇帝饮食方面的安全呢。
要知道,在崇祯所处的那个时期,有着明确规定是不允许后宫参与朝政之事的。就拿周皇后来说吧,由于存在这样的规定限制,所以在国家治理这一方面,她并没有能够给予崇祯太多实际上的助力与帮助呢。
在周皇后离开之后,崇祯皇帝便把自己的目光转移到了袁贵妃的身上。
这位贵妃,她可没有那种超乎常人的胆识哦,并且心里压根就不愿意赴死呢。然而在崇祯皇帝的想法里,他觉得自己的这些妃子们那是必须得死的,绝对不能给李自成留下哪怕一个呢。
崇祯在当时直接举起了手中的剑,朝着袁贵妃砍去,这一剑致使袁贵妃身负重伤。不过,她当时并没有因为这重伤而立刻死去,而是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最终是在清朝年间才离世的。
崇祯之所以会有那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出于担心女儿遭受侮辱的缘故呢。在崇祯自己的想法里,他觉得与其让女儿屈辱地在这世间存活,那还不如自己提前出手,帮她从那种可能遭受的痛苦之中解脱出来。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崇祯的想法着实是显得有些极端了呢。
瞧,在那角落里有个蜷曲着身子的小女孩,她,正是崇祯的女儿呢。此时,只见她的眼神里满满都是恐惧,那模样真的是让人心疼不已。崇祯站在那儿,望着自己的女儿,心里实在是狠不下心来对她下手,毕竟是亲生骨肉。可是呢,到了最后,崇祯还是咬了咬牙,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剑,朝着女儿劈了出去,这一剑,仿佛斩断了所有的父女情分,也斩断了那曾经看似安稳如今却已破碎不堪的一切。
在那个时候,长平公主遭遇了极为惨痛的事情。她的左胳膊被人狠狠地砍了一刀,这一刀下去伤势极重,可怜的长平公主顿时就疼得晕了过去。不过呢,虽然受了这么重的伤,她却并没有因此丢掉性命。而崇祯皇帝呢,在看到长平公主这样凄惨的状况后,也没有再补上一刀去要她的性命。
崇祯帝挥刀砍下去之后,只见他的双手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要知道,这被砍的可是他自己的亲生骨肉,如此场景,怎能不让人心中泛起无尽的悲凉与痛惜呢,想必崇祯帝的内心此时也是极度复杂且煎熬的吧。
接下来,崇祯转身就去了他另一个女儿昭仁公主所住的卧室里面。这一回,事情没有出现什么波折,昭仁公主就那样被崇祯给杀害了,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崇祯在处理完两个女儿的相关事宜之后,内心满是痛苦,不禁悲叹着说道:“朕为何偏偏生在了帝王之家,就因为如此,竟然落到了这般田地,以至于朕都不得不亲手对自己的亲生女儿痛下杀手啊!”
长平公主在经历一番波折后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与此同时,那些同样未在战乱等变故中身亡的妃嫔们,也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都被李自成收留了起来,在那样的乱世之中,李自成对待她们倒也算不错,至少在生活方面没有让她们受到亏待,使得她们在这动荡之后能有一处安身之所,继续自己的生活。
清军入关之后啊,长平公主做出了一个举动,她上书请求想要去当尼姑呢。可这事儿到了顺治帝那儿,顺治帝心里就琢磨啦,觉着长平公主这么个人去当尼姑,那可真是太可惜啦。在顺治帝看来,倒不如让她像寻常女子那般嫁个人,然后生儿育女呢。于是呢,顺治帝就做主给长平公主许配了一个男人。
然而十分不幸的是,长平公主当时怀孕都快半年了,却突然患上了重病。这病来势汹汹,尽管多方救治,可最终还是没能治好,长平公主就这样离世了。
长平公主最后的结局其实也算不上有多好,不过呢,好歹还是要比那种被自己亲生父亲给杀掉的情况要强一些呢。
在将自己身边相关的人都处理妥当之后,崇祯皇帝便把他极为宠信的臣子王承恩唤到了身旁。
有两个人,他们坐在一块儿,还颇有兴致地小饮了几杯酒呢。在这喝酒的过程中,两人也顺便敞开心扉聊了聊天。你瞧瞧,眼前这大好的江山,那是如此的壮美秀丽,可马上就要被那些作恶多端的匪徒给霸占去了,这怎能不让人觉得万分惋惜呢?想想都觉得太可惜啦。
在两人一同喝酒的这个过程当中,趁着酒兴,很自然地就顺带聊起了关于出逃的计划这件事儿。
你瞧,外面现在的情况可不太妙,已经被堵得死死的了呢。不过呢,咱们也别灰心绝望,要是能想出些办法,努力试着逃出去的话,说不定还能有那么一线生机存在哦。
那么逃出去之后又能去哪里呢?崇祯皇帝极有可能会选择前往南京,然后在那里继续维持他的帝王之位。要知道,南京可是明朝最初设立的都城呢,并且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南京一带并没有敌人的威胁,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合适的去处,所以崇祯前往南京继续当皇帝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实际上呢,大臣们很早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南迁的建议啦。而且,周皇后也曾通过一些方式暗示过南迁这件事呢。然而,面对这些情况,崇祯每次都是态度十分坚定地说出这样一句话:“君王死社稷!”意思就是作为君王,要与国家共存亡,哪怕到了危急时刻,也绝不轻易选择南迁来躲避。
结局一根绳
在将出逃计划仔细商量妥当之后,时间来到了半夜12点左右,崇祯皇帝悄然来到了王承恩的家中。只见他迅速换上了宦官的衣服,心里盘算着就这般乔装打扮一番,好跟着王承恩一起,试着蒙混过关,从而从这困境之中逃出去。
崇祯怎么也没想到,他带着人在外面转悠着去叫门呢,连着走了三个门。可每到一个门那儿,得到的回应都是一样的,人家都说得等到天亮了才能把门打开,压根就不给他们开门呐。
另外,有件事让崇祯极为气愤。当时有个小兵,面对相关情况时给出了这样的拒绝理由,他说:“我们家那些大人都不在这儿呢,得等他们回来之后,再来说这事儿。”
当时负责守门的乃是成国公朱纯臣,那他不在守门的岗位上,出去是做什么了呢?据相关说法,是有人大摆宴席宴请宾客,把他给请过去了。
当国家都已经处于即将灭亡这样万分危急的时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存在着那么一些人,他们全然不顾国家的危亡局势,反倒还忙着去参加各种宴会呢,真可谓是在关键时刻分不清轻重缓急。
崇祯四处寻找能出去的门,然而试了一个又一个门,却发现哪个门都无法让他顺利出去。无奈之下,他只好扭头往回走,再次回到了紫禁城中。之后,崇祯还特意换上了属于自己的那身专属服装。
话说在3月29日凌晨大概5点的时候,崇祯皇帝居然亲自去撞钟了。那他这么做是为了啥呢?其实啊,他就是想通过撞钟的方式,把朝中的各位百官都召集到自己身边来。为啥要这么做呢?原来,崇祯心里是想着要和自己手下的这些大臣们一起,做到“死社稷”,也就是要和大家一起为了国家共存亡呢。
谁能想到呢,在那儿敲了好半天的门,可就是没人来应门。这是为啥呢?原来,朝中的那些官员,大部分都已经早早地想了各种办法,提前脚底抹油——开溜跑路啦,所以才会出现敲了半天门却无人回应的这种情况。
话说那时候,崇祯皇帝和王承恩二人相伴着来到了景山这个地方。到了这儿之后,崇祯皇帝最终选择了自缢这条路,就此结束了自己那充满坎坷、仿佛生不逢时的一生。
当时那场面,王承恩看到皇帝的情况后,心里别提有多悲痛了。也许在他心里,一直都是忠心耿耿追随皇帝的,所以在那样的时刻,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跟着皇帝一起走了。这么一来,也可以说是做到了“死社稷”呢,就是以自己的生命来守护心中那份对社稷、对皇帝的忠诚。
在当时的情形下,除了那两个人之外,还有一部分大臣同样选择了自尽这样决绝的方式来应对。这些大臣们,不知是出于对局势的绝望,还是出于心中坚守的某些信念,最终纷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不禁为之叹息。
在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两天之后,李自成这才终于发现了这位身处明末乱世的皇帝。当时的李自成,心中也是颇多感慨。毕竟崇祯在位期间,明朝面临着诸多困境,最终走到了这般田地。随后呢,李自成便吩咐手下人,把崇祯皇帝以及周皇后的遗体分别放进了专门特制的棺材里头。不过放进去之后,也就没再怎么去理会后续的事情了。
在那个时候,崇祯皇帝还没有属于自己专门修建好的陵寝呢。这就导致了一个难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在他离世之后,众人都不知道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把他安葬在何处才合适。
实际上呢,李自成在当时就是舍不得拿出那点儿钱来处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后事。没办法,最后还是靠着宫里的太监们,以及一些普通百姓纷纷凑了些钱出来,这才总算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给安葬了。就把他们安葬在了崇祯生前特别宠爱的田贵妃的墓里头啦。再后来呢,这片安葬了他们的地方就被称作思陵啦。
随后便轮到崇祯对自身展开检讨了。不过呢,虽说他进行了检讨,可在他心里,始终觉得大明最终走向灭亡,这全然是那些大臣们的过错导致的。在崇祯看来,大明的覆灭,责任全都该由大臣们来承担呢。
崇祯在生前曾不止一回这样讲道:“这大明江山啊,可不是在我当皇帝的时候就彻底灭亡掉的,真正致使它走向覆灭的,是你们这些身为大臣的人呐。你们呐,那可都是亡国之臣,而我呢,绝不是什么亡国之君啊!”
在后世,有不少人在对崇祯进行评价的时候,都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明朝的灭亡实际上并不能将责任归咎于他。就拿大清的诸位皇帝来说吧,基本上他们也都是持有这样的看法的。
话说李自成率领大军进入了紫禁城。在那之后,有一些太监啊,他们心里想着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就采取了一个举动,主动把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给献了出来。要知道啊,这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在当时那种混乱的局势下,并没有能够趁机逃出宫去呢。
李自成其实是存有一定怜悯之心的。就拿崇祯的妃嫔以及孩子们来说吧,李自成并没有对他们痛下杀手,然而崇祯皇帝自己却做出了杀害不少妃嫔和孩子的举动呢。
然而十分不幸的是,后来李自成从北京城撤离的时候,整个皇宫里面完全陷入了极度的混乱状态。在那样混乱的局面下,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就从这个时候起,再也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消息传出来了,仿佛就此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他们究竟去了哪里,之后又遭遇了什么,都成了无人知晓的谜团。
崇祯皇帝在继位之后,那可是相当勤奋地处理各种国家政事。然而,当时的大明王朝实际上已经病入膏肓,衰败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啦。就在他最终选择自缢身亡之前的那24个小时里,他所做的一系列事情,真的是让人觉得挺不好理解的呢。
在任何情形之下,若是有人亲手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给杀害了,那必然是会遭到后人的谴责与指责的。就有这么一个人,严格来讲呢,他还不能算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君主,可他却实实在在地扮演了一个狠心至极的杀儿之父的角色呢,这着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且会被人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