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四杰”指的是有“杨王卢骆”之称的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都仕途不顺,但是,卢照邻却是最悲惨的。他的人生高开低走,晚年的时候疾病缠身,不堪重负,最终自杀而亡。
卢照邻才20岁的时候,无需科考,就因为过人的才华,在王府做典签。不料,却因为横祸被捕入狱,出狱后又被贬益州。在益州时,他得了重疾,回洛阳治病。此后,一直与疾病为伴。683年,卢照邻在悲愤抑郁中,投入颍川河水自杀而亡,年约50岁。
简单来说,卢照邻的一生大概如此。
他的人生悲剧,除了外力因素,其实自己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今天,本文只从一件小事着手,说明卢照邻的性格缺陷,以及情商不高。
卢照邻被贬益州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官员聚会。其实,这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公司团建,公司上上下下,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会参加,主要目的是为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加强团队凝聚力。
那么,卢照邻参加的官员聚会,大致也是如此。大家好吃好喝,谈天说地,玩得开心就好。
推杯换盏,言笑晏晏间,宴会进入了高潮,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很开心。
只有卢照邻闷闷不乐,趁此机会发泄心中的愤懑。
他写了一首诗,《赠益府群官》,全诗如下:
这首诗有点长,意思也不难理解,就不逐句翻译了。
大概意思就是,卢照邻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离开家乡,为了凌云壮志漂泊在外。这是一只清高的鸟,不愿做坏事,只愿追随智者,可惜怀才不遇,命途多舛。
其实,用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和仕途坎坷,表明自己清高的志向,也不是不可以。你写成《贬益州有感》就行了,干嘛还要《赠益府群官》呢?
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怀才不遇,迫不及待想让大家都为你打抱不平吗?只能说是图样图森破,世界又不是围着你一个人转的。
而且这首诗还让在场的其他官员很尴尬啊: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卢照邻不想呆在益州这个破地方受苦了,想要赶紧回到洛阳。然而在场的官员都是生活在益州啊,人家也没叫苦连天,你这样一说,仿佛别的官员就很没有品味一样,在益州还能怡然自得。
这就好像大家都一起开开心心吃着路边摊大排档,你却突然来一句:“太难吃了,我好想吃海底捞啊!”破坏大家吃饭的好心情。
也不是说你不能吃海底捞,但是说话要注意场合啊。你可以不要在此时说,而是以后自己私下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吃海底捞。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卢照邻很希望能遇到贵人,一朝实现抱负,春风得意。看着你那么迫切的心情,如果在场的谁帮不上忙,好像面子上都过不去了。
其实,卢照邻完全可以不必如此。虽然被贬益州,但是也不能这么颓丧啊,与其天天抱怨,不如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点实事造福益州百姓,可能就因此得到提拔呢。哪怕没有得到提拔,起码也对得起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了。
大多数人都会遇到工作的低谷,可以抱怨,但是不要不分场合。另外,不能只知道抱怨,还是尽量少自怨自艾,多多做些实事,等待新的机会到来,或者自己创造机会,这样才是明智的选择。
王不了
卢照邻真死于683年?《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是他写的吗?武则天登封嵩山是695年吧,这是怎么回事?
平酱文史 回复 06-10 14:34
约635-约685年,大概是生活在这个时间段,更具体的就不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