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扬子江:南京大撤退中的黔军103师,巧奔妙逃,道不尽的苦楚

三联温度历史 2025-01-01 16:34:54
01

1937年南京,这真是个乱得不能再乱的地方,就像是上演了一出末世大逃亡的戏码。想象一下,整个城市就像是块热锅上的蚂蚁,人人都在逃命。

国民党的那些大佬们,一个个都展现了“百米冲刺”的奥运冠军潜质,先人一步跑路了。

然后说到103师,这个师的师长,听说压根就没到南京,人家可能觉得南京不够风水宝地,早早就渡江去了更安全的地方。

戴之奇师长呢,他可是发誓说要“与阵地共存亡”,这话听着霸气侧漏,不过最后人家也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可能是“共存亡”不太好听,改成了“共逃生”。

那些可怜的官兵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在炮火和尸骨间穿行,真可以说是“阎王要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这群人一路浴血而行,身后是那滚滚长江,前面是漂浮着的白骨,真是“前有绝路,后有追兵”。

你说,这情形,是不是比什么惊悚片还惊悚?他们能不能活着走出这片人间地狱?他们一路上是怎么想的呢?可能有人心里在想:“咱们这是在参加什么节目呢?‘绝地求生’还是‘最后的幸存者’?”而那些掉队的,或许心里在默念:“要是能重来,我绝对不当这个炮灰。”

这群可怜的兵,他们的命运最后又将如何?是不是真的有奇迹出现,还是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失了?

02

1937年12月的南京,简直是开拍“灾难片”最好的时候。长江北岸的冷风吹得人一身的寒,远处炮声轰隆隆,像是音乐剧的前奏,敲打着每个人的心脏。

上空的敌机就像电视剧里不肯下班的配角,盘旋个不停,扔下炸弹就像是在甩玩具,摧毁了一个又一个屋顶,连带着一群活生生的命。

城墙下,103师的士兵们刚从尧化门往紫金山跑,个个就像是打了败仗的马拉松选手。眼睛一眨,望着那高高的城墙,除了疲惫还有点“我们是不是没戏了”的死气沉沉。

副师长戴之奇接到消息,说“师长渡江了”。他一听,脸色立马变得像是煮熟的猪肝,铁青铁青的。

心里想,撤退?那不就是个笑话吗?这可不是什么有计划的撤退,这是从头到尾搞不清楚状况的现场大乱斗。

“师长渡江了?”他喃喃自语着,随即一脚踢翻了身边的饭盒。“他是从游泳队出来的吗?拿着条命去跳水?”

眼看南京成了“铁桶阵”,三面都是火力,背后还得依赖那条在涨水的长江。敌军气球高悬空中,像个特大的观光塔,悠闲地俯瞰着这座马上成历史遗迹的城市;敌机像嗡嗡的蚊子一样在空中打转,不停地丢炸弹。

地面上的百姓则是扶老携幼,脸上写着“哪里有避难所?”而留在南京的士兵们,反正也只能等着,等着命运给个“终于结束了”的审判。

“这叫抗战,还是抗老天?”一个士兵低声嘟囔着,“我们是去送死的,还是去做背景的?”

戴之奇挥了挥手,试图把那种“我没时间陪你讨论人生”的表情挂在脸上,但显然有点失败。他叹了口气:“别废话了,想死就给我安静点,想活就看清楚怎么走!”

所有人都沉默了,除了那间断的炮火声,城市里似乎只剩下了“活下去”这两个字的回音。

03

在南京的一角,103师刚搬进来就像搬家公司一样,忙着给自己找个合适的位置。戴之奇一边咬牙一边下命令,声音比刚才的炮声还要响亮:“听好了,各位,咱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块儿地!”

不过,南京保卫战的“计划”,真的就像沙滩上盖的城堡,一阵风吹过就没影了。103师这次被分到了中山门,那地方已经快成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日军的攻势猛得就像超市打折那天的大妈们,一个劲地往里冲,炮火一秒都不停歇,巷战中刀光剑影,简直比电影里的打斗场面还真。

再看看雨花台那边,情况更是惨不忍睹。618团的万式炯,那是个铁骨铮铮的老兵,带着他的部队在那儿硬是顶住了。面对日军的第九师团,万式炯大喊:“兄弟们,咱们要么活着冲出去,要么就死在这个战场上!”

现场一片狼藉,火光中的房屋像过年的鞭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爆了开来,砖头瓦片飞得比鸟还高,到处都是战友倒下的身影。万式炯手里的步枪都快成了屠宰场的刀子,滴着鲜血,每次交锋都像是跟死神做游戏。

尽管阵地悬得就像高空杂技,一不小心就得玩完,可援军那是迟迟不见踪影。万式炯那边打得火热,这边戴之奇在无线电前跟求救似的喊:“哎呀,谁快来给个力啊!”

04

12月12日那个夜晚,南京城像是开了锅,撤退命令下来的时候,人们挤得连水都泼不进去。城门那边,人流就像决堤的洪水,全都往长江渡口赶,急得像是打了鸡血。

城内的情况就更加剧了,日军把出城的大道占了个干净,中华门、太平门处处都是抢船的大战。你看那儿,妇女抱着孩子,老人背着行李,士兵们则像失了群的鸭子一样到处乱窜。

这时候,突然一枪响,人群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乱成一团,城门一关,前面的人挨枪倒下,后面的人想跑也跑不了,场面乱得像打了翻的麻辣烫。

618团的士兵们就选择了从金川门那条轻便铁路撤出,谁知道战马也得放弃,粮草更是成了累赘。一路上,跌跌撞撞的,简直比逃亡的难民还惨。

到了下关,那边的情况更是一团糟。小木船被烧了,江边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这是哪儿的狗血剧本啊?”远处敌人的枪声就像是追债的,一步步逼近。

万式炯这时候人已经跟部队散了,身边就剩下一个小兵。看到还有些散乱的兄弟部队士兵,他立马挺胸叠肚子,表现出指挥官应有的冷静:“喂,你们这是干嘛呢?排排队,站站好,咱们至少得像个兵!”

尽管只剩下几百人,万式炯还是试图让大家不要自乱阵脚:“兄弟们,咱们可能是最后一拨人了,别慌,跟我混,至少还能打个照面儿!”

05

那一天,万式炯和他的小伙伴们,原本是打算潇洒地过江的,结果发现过江比登天还难。这帮人已经断粮三天,简直是饿得前胸贴后背,还得在混乱中组织起来。

万式炯大声喊着:“兄弟们,跟我冲啊,我们一定能过去!”语气里带着不死不休的气势,可谁知道命运这个导演又安排了个惊喜——日军突然袭击,这下子,队伍一触即散,士兵们四处逃命,场面比春运还疯狂。

到了江边,万式炯发现他和一个小兵就是孤岛上的最后两个幸存者。江边没有船,没有桥,连个像样的木筏都没有。

好在命运女神没完全抛弃他们,万式炯碰见了个老熟人,这哥们儿刚好搞到一条船,招呼他们一起上船。

可这船上的事儿,比上跑马圈地还艰难。船这玩意儿,谁都想上,那场面就像是打折的苹果店。有人大喊:“快想想办法啊!这么多人就这么干等死?”那边一个管理船只的军官,看着这乌泱泱的一群人,只能拔出刀,开始对着爬船的手指砍——这刀下去,手指比秋葵还好切。断指和尖叫声混成一团,像是末日乐章。

船刚挪到江心,对面的敌人不客气,炮弹一来,水花比烟花还壮观。木排被炸得支离破碎,士兵们落水,开始在江面上演现实版的“泰坦尼克”,抓着木头,拼命向对岸游去。

那一晚,长江的水冰冷刺骨,漂浮的尸体和绝望的呼喊让这场戏变得格外心酸。万式炯和他的队伍,原本以为能英勇渡江,结果却上演了一出惨烈的逃生剧。

06

终于,他们到达了江北,万式炯和他的队伍总算短暂脱离了死神的魔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活着就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童话结局。跟着万式炯走的那帮人,衣服破得比野狗还狼狈,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差没写个“战时限量版”的表情包。

不过,眼神里还带着点希望——可能是长时间没吃东西,连希望都开始饥饿了。

在夜晚的荒野上,步伐沉重,身影逐渐模糊。有些人直接累趴下了,万式炯看了看,心里打了个算盘:“再不走,咱们也得变成尸体,大家都活着才有希望!”

说完,他拍了拍旁边那兄弟的肩膀:“听着,咱们不是喝了假酒,就是吃了假面包,反正死不了。”

等他们终于到了滁县,老百姓的干粮就像天堂降下的甘露。那些士兵拿到干粮时,眼里闪烁着比金矿还珍贵的光辉,抓着玉米面馍的样子,仿佛得到了诺贝尔奖的奖金。

嘴巴咀嚼着的,不仅是粗糙的面饼,还是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可惜,等他们冲进蚌埠时,却听到一个令人冷汗直流的消息:第103师剩下的,只有600多人。曾经在南京城里,大家挥刀搏命,现在好像是地铁口打车的散兵游勇,随便找个地方蹲下,等着被整编。

万式炯看着这些人,终于松了口气:“哎,兄弟们,咱们终于找了个地方,穿上新衣服,整顿一下,准备迎接下一个‘节目’。”说这话时,他的心里,估计也没什么太大的盼头,毕竟,连那位好心搭船的老熟人都已经战死了。什么叫英雄?英雄就是在历史的浪潮中,见过太多的浮沉,最后自己也没能躲得开。

南京保卫战,成了中国抗战史上一章血淋淋的“教科书”。而万式炯和他的兄弟们,虽然没能改变南京沦陷的结局,但他们的抗争,就像是留在江上的涟漪,时刻提醒着后人:有些东西,不仅仅是用脚步走过的,而是用血和泪铭刻在历史里。

战火早已散去,长江水还是那条不紧不慢的老江河。可是,那些曾经站在江边、流血拼搏的士兵们,他们的名字和勇气早已刻进了岁月的石碑里。而这段历史,永远不可能被那些淡定的讲述者给轻描淡写地带过。

0 阅读:6
三联温度历史

三联温度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