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理论与内容“两张皮”的三个关键:一篇C刊论文分析

永答英语 2024-09-14 04:14:32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避免理论与内容“两张皮”的三个关键:一篇C刊论文分析

张文静

学术论文的学理性一直是论文作者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当然对于期刊审稿编辑来说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审视点。学理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论文的理论性。在本硕博的学习阶段,导师们可能会给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添加专业理论,为论文的学理性添砖加瓦”的劝告。在翻阅较多的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后,也会发现“很多论文添加了专业视角,其理论深度也更上一层楼”的规律。因此,写论文有专业理论的加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良性“趋势”。诚然,论文中添加专业理论的确会使文章具有较好的理论深度,说得通俗点,就如给普通事物镶了金边,瞬间就“高大上”起来。但为论文增加了深度,也同时为写作带来了难度。这一难度在很多有理论视角加持的论文中便可见一斑。

有些论文为了追求理论深度,直接将国外的经典理论直接运用在自己的论文中,也不管是否与文章的研究问题相匹配,造成了生搬硬套的情况。还有的论文作者对所要使用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解释,但是在正文的分析论证阶段,却失去了理论的踪影,导致文章有理论加持之形,确无理论加持之实。此外,还有的论文的确考虑到了前两个问题,也避免了前两个问题的发生,但是遗憾的是却没有在理论的审视下得出新的研究发现,使得文章未得出创新性的观点。因此,文章如何才能避免生搬硬套,且能够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也完美呈现,最终能够得出创新性观点?下文便用一篇优秀范文来进行全面呈现。

范文选自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的一篇文章,题为《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 “金字塔”型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基于山东省J市S村的单案例分析》。该文响应党中央重视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号召,探讨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之下,党建嵌入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影响。而在这一分析过程中,作者便运用了“社会交换理论”。这一理论是如何适用于该文的研究问题的?又如何维系着全文的分析逻辑?最终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下文将一一做出探讨。

一、理论适用性要详细阐述

上文也提到,理论生搬硬套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自未阐释清楚理论对于文章研究问题的适用性上,因此,论文在进行最初的理论介绍的时候就要解释清楚:本文为何要用此理论?该理论有何优势能够与本文的研究问题相结合?该理论对于解决本文的研究问题,其恰适性体现在何处?只有充分考虑这三个问题,这类的文章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否则一旦在文章最初读者就找不到理论与研究主题或研究问题的关系,那么后文的论述就会因欠缺足够的理论支撑,而有牵强附会之感。

回到范文中来,此文理论选择了“社会交换理论”,作者是如何将理论的适用性阐释清楚的,则看下文从原文中所提取出的表述。

作者在首段首先对社会交换理论做出了基本的理论概述。其中提到了两个涉及到形成交换关系的关键词“利益互惠”和“信任”,这两个词在后文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此外,还提及了“外在酬赏”“内在酬赏”这两个回报行为。这两个关键信息在下文也是贯穿全文的关键信息。在第二段中,作者阐释了该理论的适用性。作者首先说明了该理论的适用范围——社会性、经济性等多方面的交换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向消费者选择、政策制定、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方向发展,在提及与本文研究问题有关的表述时,作者是从党组织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入手,点明目前由于未形成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村民之间长期的交换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困境,而使用社会交换理论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党建嵌入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能够更好地从理论和应用上提供借鉴。从文中的表述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理论本身的理论的适用性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这实质上为下文对研究问题的理论审视开了好头。

二、理论要贯穿分析论证过程

在已发表的此类型的论文中,还存在着有理论加持之形,确无理论加持之实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论文中一般表现为,在正文分析论证过程之前开了一个好头,即将上文所提到的“理论适用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到了正文中,从头读到尾,也不见理论体现在何处;或者说运用此理论分析论证研究问题的过程体现得并不明显,以至于给人一种华丽有余,却论证不足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首先对专业理论有一个清晰明了的了解。随后,则需要将研究问题相符合的重要理论点或者理论框架提取出来,作为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或者论证框架,这样才能使得研究问题在理论的审视下得到有效解决,或者得出有效的研究观点。回到范文中,此文较好的地方在于,该文的作者将文章的分析思路也呈现了出来,具体为以下表述。

从分析思路的表述来看,作者主要抓住了上文所提到的“信任”“外在酬赏”“内在酬赏”等关键词,从满足各个基层治理主体的实际需求出发,来探讨党建融入乡村治理体系中各个主体之间所形成的长期的社会交换关系。接下来,还需要再对照下文的具体分析内容,来看作者是如何贯彻这一分析思路的。

1.使命和责任:提高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乡村治理能力

2.尊敬和福利:发挥普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获得和服务:唤醒村民群众的自治主体意识

在开始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探索党建嵌入乡村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之前,作者首先通过社会调查对某村的乡村治理困境以及党建嵌入乡村之后的所取得的良好效果进行了说明,而后才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其中的内在逻辑。以不同的主体为中心,分析党建嵌入、社会交换关系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影响。从上文的示例中可以看出,社会交换理论中“信任”“外在酬赏”“内在酬赏”一直是贯穿在分析过程中的。

首先,在分析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时,作者发现,通过建立以党的执政优势与组织优势提供信任为基础,并以工作绩效受上级领导与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认同带来的“内在酬赏”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

其次,在分析党员之时,以拥有强大领导力、凝聚力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为统领搭建的合作机会催生了社会交换关系的信任基础,以“外在酬赏”与“内在酬赏”同时强化的激励措施来形成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

第三,在分析村民群众之时,采取以强化“外在酬赏”为主的激励方式,并在信任关系基础上与“外在酬赏”共同构建起村民群众与各主体之间长期稳定的社会交换关系。

综上可知,作者一直围绕着社会交换理论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互惠关系以及信任基础,分析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内在酬赏”“外在酬赏”这两种具体回报行为。更为精彩的是,作者还在每一个部分建立了以各个主体为中心的社会交换关系构建机制,以便清晰明了地了解各个主体为中心的社会交换关系的形成过程。

三、理论分析要有结论体现

有时候,很多论文作者把重心和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分析论证研究问题,但最后的研究结论或研究观点却没有围绕理论而得出新的观点,这样的话,似乎失去了使用该理论的初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还是因为作者没有对该理论有一个清晰明了的了解,没有深入思考究竟为何要使用该理论,运用该理论之后究竟会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学者的研究发现,或者说运用该理论会给自己的研究带来什么不同结果。鉴于此,论文作者在写作最初,一定要对该理论以及理论与文章研究问题的关系有十分详细的了解和思考,进而在分析论证之后,能够得出一个较为亮眼的研究发现。

回到范文中来看,作者分别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村民为中心分析了党建嵌入乡村治理体系中的社会交换体系之后,最终构建了“金字塔型”乡村治理体系机制,并且形成了条理清晰、逻辑明了的内在逻辑图。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三个主体彼此之间的关系融入到来一张图中。并且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表述:其内在逻辑在于参与乡村治理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普通党员以及村民群众三个治理主体在党建工作嵌入的基础上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社会交换关系,促进了三个主体定位分别向 “标杆型”“服务型” 和 “自治型”转变,共同推进乡村善治。实际上,这一结论是对前文分析内容的整合。前文针对每一主体的分析均是研究发现的一部分。通过整合后的内容和图片,便可以以高度凝练的形式得出多层级协同且长期稳定的社会交换关系。

上文分析了文章在有理论加持的情况下,如何较为完美地在论文中呈现。论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把理论的适用性阐释清楚,即与本文研究问题的恰适性;随后在文中的分析论证过程中一定也要有理论加持之实,要使得理论贯穿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最后,随着分析论证的结束,一定要呈现出不同于现有观点的研究发现,以便体现出在理论加持之下论文的亮点和创新性所在。

(本文首次发表在科研写作研究所网站,2024.9.4)

0 阅读:1

永答英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