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识几个一样能打胜仗,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文盲将军?

荔枝聊过去 2023-12-15 15:45:03

人们常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作为对将领的极高评价。诚然,一个将领如果能够同时兼具军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再有点舞文弄墨、弹琴奏乐的小特长,那简直堪称完美。不过,我国历史上也存在着许多大字不识几个却依然能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那么,我们不妨就来简单盘点一下这些“文盲将军”。

东汉末年,王平生于巴西郡宕渠县,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一带。尽管年轻时跟随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等人投奔曹操,并被任命为校尉,但在参与建安二十四年(219)的汉中之战并被刘备军击败后,王平便归降了蜀汉阵营。建兴六年(228),首次发兵北伐的诸葛亮因为参军马谡失守街亭被迫撤军,王平则凭借规劝马谡、率军全身而退的表现得到诸葛亮赏识,被任命为了新任参军。

相比于满腹经纶却纸上谈兵的前任马谡,王平可谓身处另一个极端,他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但《三国志》形容他道:“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令当时许多人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位识字不超过十个的文盲将军,日后竟然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且以三万之众阻拦住了曹魏的十余万大军。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高崇文生于幽州,也就是今北京一带。出身渤海高氏的他自幼沉默寡言,后来加入平卢军,并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将领。唐代宗在位期间,高崇文四处平定藩镇叛乱,常常功冠诸军,并因功官拜执金吾、太常。唐德宗即位后,高崇文率军大破吐蕃,又被封为了渤海郡王。

唐宪宗元和年间,高崇文在平定川蜀后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但《旧唐书》记载道:“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成长于行伍之间的高崇文尽管名为“崇文”,但文化程度着实太低,因此完全没兴趣处理繁杂的政务。在多次上书请求前往边疆继续统兵作战后,唐宪宗终于改封高崇文为邠州刺史。元和四年(809),高崇文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四岁。

唐朝末年,沙陀人李嗣源出生在应州,也就是今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带。李嗣源自幼学习骑马射箭,十三岁时就得到沙陀族首领李国昌赏识,被其留在身边。后来,李国昌之子李克用将其收为了义子,并赐名李嗣源。唐朝灭亡后,李克用建立前晋政权,其子李存勖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后唐。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登基为帝,完成了从将领到帝王的转变。然而,身为沙陀族人,又自幼从军的李嗣源基本看不懂奏章,因此一直是让属下将奏疏念给自己听,然后再做决断。

后唐天成二年(927),党进生于朔州马邑县,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一带。他本是魏博节度使杜重威的家奴,后来凭借谨慎的性格得到其信任。杜重威死后,党进投身行伍,并逐渐崭露头角。北宋建立后,党进随军北伐,曾经击败后来成为北宋名将的杨继业。宋太宗即位后,党进被封为忠武军节度使,最终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病逝。

尽管战功赫赫,但党进乃是纯粹的文盲。根据《宋史》记载,党进在禁军中担任将领时,都虞侯以上的将官都会将自己掌兵的数据记录在木棍上。某天,宋太祖突然询问党进麾下有多少士兵,党进的棍上尽管写了具体数目,但他一个字都不认识,因此只能尴尬地将棍子交给宋太祖,并回答道:“尽在是矣。”

元朝末年,出生于泗州虹县,也就是今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带的胡大海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功被封为江南行省参知政事。根据《明史》记载,胡大海曾表示:“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如此看来,尽管文化程度低,但胡大海通晓事理、重视军纪,着实值得敬佩。

到了明末,骁勇善战的山东临清人左良玉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太子少保、宁南伯。明朝灭亡后,南明弘光政权又加封左良玉为太子少傅,进位宁南侯。对于左良玉,《明史》记载道:“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

最后是晚清的湘军领袖鲍超,他生于夔州,也就是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出身行伍的鲍超曾于咸丰初年平定广西的农民起义,后来进入湘军,深受胡林翼、曾国藩器重。在讨伐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鲍超曾遭到围困,由于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便在纸上写了个“鲍”字,又画了个圈,表示自己遭到了包围。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文盲将军着实不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虽没有什么文化,但都并非蠢笨之辈:王平虽识字不超过十个,但“口授作书,皆有意理”,左良玉也是以多智谋而著称。如此看来,想成为良将不一定需要拥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一定不能太笨。

0 阅读:0
荔枝聊过去

荔枝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