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年初,济南的冬天冷得人直哆嗦,但市委书记谷牧的脑门上却冒着汗。这几天,他心里忐忑得很——毛主席来了,就住在城里。
这是天大的事儿,可让他犯嘀咕的是,自己不久前上交了一份关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报告,听说被主席亲自翻阅了。
问题是,那报告里的几个大胆提议,听着怎么都有点“反潮流”。
毛主席来的那天,济南市委全体干部都在迎接。主席一身军大衣,手上拎着个水杯,乐呵呵地跟大家握手。轮到谷牧时,他愣了一下:“哦,你就是写那份报告的谷牧同志吧?”
谷牧赶紧点头,腼腆地笑着:“是,是我,报告写得不当的地方,请主席多批评。”
毛主席摆摆手,拉着他的手往边上一带:“报告写得不错啊!不过有几条意见……咱得好好研究研究。”
第一次“反驳”
饭后的小会议上,毛主席点开了谷牧的报告:“谷牧同志,你说要搞‘农工商结合’,还提什么‘市场调节’,这是个新鲜玩意儿啊。”
谷牧听出弦外之音,小心翼翼地回答:“主席,我的意思是,咱地方上资源有限,单靠计划经济有点紧张,不如试着放宽点口子,让农工商互相补充。”
毛主席微微眯着眼,端起茶杯吹了吹:“放宽口子,市场调节,这听着可像资本主义那一套啊。”
谷牧咽了咽口水,硬着头皮说:“主席,咱社会主义的大方向没变,只不过地方上情况复杂,死板地照搬计划指标,农民可受不了啊!”
屋里瞬间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谷牧身上。毛主席没说话,眼睛直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才笑着点点头:“好,好,有意思。同志们都听见了吧,谷牧这是反对我啊!”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毛主席又哈哈一笑:“没事,有话就得讲,真理越辩越明嘛。咱接着聊!”
第二次“反驳”
几天后,毛主席又找谷牧单独谈话。
这回,毛主席提到了报告里关于工业布局的建议:“你说要集中力量搞轻工业,减少重工业投资,这思路不太对啊。我们全国的基建任务这么重,不搞重工业,靠什么支撑?”
谷牧站起身,双手捏着衣角,语气急切:“主席,我不是不重视重工业,而是觉得地方上搞点轻工业能更快见效!像咱济南的棉纺厂,这几年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啊!要是全压在重工业上,地方财政可撑不住。”
毛主席听完,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几下,突然抬头问:“谷牧同志,你是反对我的全国规划吗?”
谷牧忙摇头:“不敢!不敢!主席,我只是觉得,咱规划是好的,可地方上情况特殊,执行起来有时需要变通。”
毛主席点了点头,没再追问,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那天晚上,毛主席的随行秘书听到他和周恩来聊起谷牧,笑着说:“这个济南的小书记,倒是敢跟我‘抬杠’。不过,有些道理还真得听一听。”
多年后,谷牧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道:“那几次谈话,主席对我的反驳不仅没生气,反而鼓励我继续讲实情。不过后来,他又提了一个更棘手的问题,这回我是真的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究竟是什么问题,让谷牧一时语塞?
021949年10月1日,北京的天空湛蓝如洗,空气里满是节日的味道。天安门广场人声鼎沸,但在这片欢呼声之外,南方的临沂也热闹得很。
谷牧站在广播喇叭前,听着毛主席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置身天安门下。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脑海中浮现出主席的身影,还有那句让他记忆深刻的话。
时间回到不久前的一天。谷牧作为鲁中南区党委书记,上交了一份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报告。
这份报告不同于以往,提议让地方试着摆脱“唯计划经济”的条框,探索“农工商结合”的发展模式,甚至提到了“市场调节”这个在当时稍显敏感的词。
报告发出后,谷牧心里有点忐忑。这不是他第一次写东西给中央,但这次的内容确实有点冒尖。他想:“就算被批评,也没啥。老百姓过得好才是硬道理。”
没想到,几天后,报告真的到了毛主席的手里。毛主席看完后,在文件上批了两个字:“大胆。”秘书递过来时,小声说:“主席特意看了好几遍,夸了你一句。”
初见毛主席
事情很快迎来了新的进展。1952年年初,毛主席南下视察,途经济南,谷牧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心中敬仰已久的领袖。
毛主席见到谷牧时,手里拿着茶杯,目光温和,语气却透着调侃:“你就是谷牧?写报告挺有胆量啊!”
谷牧一听,心里一紧,但还是笑着回答:“主席,我哪是胆量大,实在是地方情况复杂,得跟您讲讲实话。”
毛主席“嗯”了一声,拉着谷牧坐下:“你说实话,这很好。可你报告里说的‘市场调节’,听着怎么像资本主义那一套呢?”
谷牧心里一紧,硬着头皮解释:“主席,我是觉得,光靠计划指标,咱地方吃不消。农工商结合,能更快见效,也能让农民过得好些。这可不是走资本主义路子,还是咱自己的办法。”
毛主席听完,把茶杯往桌上一搁,盯着谷牧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好,好!谷牧同志,看来你是真敢动脑筋。只是这‘市场调节’,用得不好可就变味了,知道吧?”
谷牧连连点头:“主席,我明白。咱绝不离开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哪怕多走一步都不行!”
这次见面之后,毛主席对谷牧的评价一直很高。他多次在会议上提到谷牧:“这个小书记,脑子活,有主见,还敢跟我抬杠。这种干部,我是欣赏的。”
周恩来听后笑着打趣:“主席,谷牧的胆子是大,但他这人实诚,不怕您批评。”
毛主席摆摆手:“批评能让人进步,但更重要的是,他敢说真话,敢试新办法。咱国家要发展,就得有几个这样的‘大胆’同志!”
临沂的欢庆
10月1日那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告新中国成立,谷牧则在鲁中南区党委院子里主持庆祝活动。他站在人群中,看着大红旗在风中飘扬,听着广播里毛主席的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老干部拍了拍他的肩膀:“谷书记,主席这回真是开了天窗说亮话,新中国成立了,以后咱老百姓的日子就有奔头了!”
谷牧笑着点头:“是啊,这一天,咱们等了多少年了!”
他看向远方,心里默默想着:主席为什么欣赏我?不是因为我胆子大,而是因为他相信,这胆子是为了老百姓的大日子,为了咱中国走得更稳、更远。
031949年11月的一个深夜,月亮挂在半空,路边的树林像披着雾的剪影。手摇压道车咔哒咔哒地滑过铁轨,谷牧坐在车上,双手搓着冻红的指头,脚底下摆着个铁皮水壶,冒着微弱的热气。
他低头看了眼电报,心里直犯嘀咕:“到底什么事这么急?一句‘速来济南’,连个来由都没有。”
压道车上的铁路工人回头看了他一眼,试着搭话:“谷书记,您这是接啥大事去啊?”
谷牧笑了笑,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上头让去,我就得去。这趟车可真够特别,赶紧摇,别耽误了事。”
工人嘿嘿一笑:“您还别嫌弃这车,不少大干部都坐过,铁道兵一干活儿,这车比啥都顶用!”
谷牧听着笑了笑,心里琢磨:“也对,这车虽土,可稳当。咱干革命的,不就是得靠这股踏实劲儿吗?”
新任命
压道车一路晃晃悠悠,半夜抵达济南。谷牧一脚踏进山东分局,连身上的风尘都没顾上拍,刚进门就被拉进了会议室。桌上一杯茶正冒着热气,谷牧还没坐稳,分局书记开口就是一句:“谷牧同志,今天起,你担任济南市委书记。”
谷牧一愣:“济南?”
书记点点头:“济南是咱关内第一个被解放的大城市,战前战后折腾得够呛,经济、生产都停了。这地方咱必须好好抓起来,组织上决定让你挑这个担子。”
谷牧还想再问,却咽下了话头,只简单点了点头:“明白了,组织有安排,我就干。”
城市乱象
接手济南没几天,谷牧就被一堆乱七八糟的事弄得焦头烂额。生产还没完全恢复,市场萧条得很,可不法资本家倒是钻空子钻得飞快。
有人投机倒把,有人贪污公款,更有些靠着以前支援前线的“功劳”,自以为可以横着走。
这天上午,谷牧在办公室刚审完一份报告,秘书就推门进来:“书记,有个资本家姓张,前几年捐款捐物支援前线,最近倒是收得不少租金。
现在闹着要咱批条子给他新开的布庄搞特供,说什么‘功劳应该论资排辈’。”
谷牧一拍桌子:“这叫什么事!咱这城市还没缓过气来,特供?谁批的特供!”
秘书小声嘀咕:“他说要是书记您不批,他就去找上头反映。”
谷牧冷笑一声:“好啊,那让他去找!看是特供重要,还是新中国的规矩重要!”
毛主席的警示
就在谷牧忙着清理济南经济秩序的时候,几千公里外的哈尔滨,毛主席正陪同胡志明视察。哈尔滨方面为了表示重视,把主席和胡志明安排进了最豪华的颐园街一号,还特意准备了满桌山珍海味。
饭桌上,胡志明微笑着夹了一筷子菜,对毛主席说:“你们国家条件比我们好啊,这一桌真是丰盛得很。”
毛主席夹了一片鱼肉放进碗里,抬眼扫了一圈桌上的菜,笑着摇摇头:“丰盛是丰盛,可这是给咱吃的,老百姓呢?他们吃什么?住什么?要是都这么过日子,新中国还能走得长远吗?”
胡志明点点头,放下筷子:“毛主席说得对,国家的根本,在人民啊。”
饭后,毛主席把随行人员叫到一旁,语气不重,却透着严厉:“咱们今天吃的、住的,老百姓不知道心里怎么想。以后这样的安排,不用再搞了。记住,咱们不是来享福的,是来干事的。”
谷牧的行动
几天后,谷牧收到了一份关于“经济秩序整顿”的文件,里面提到毛主席在东北的讲话。他坐在办公室里看完,眼神越发坚定:“毛主席说得好,规矩不能乱。济南的事,还得一个个来解决。”
这天,谷牧亲自走访了几家工厂和市场。他在一个粮店里碰见了个老太太,正抱怨米价涨得厉害。谷牧挤进人群,问了两句价,又拉着粮店的经理走到一边:“物资紧张不是你抬价的理由,粮食是命根子,咱政府可不会坐视不管。”
经理低头陪着笑:“书记,您看这生意难做啊……”
谷牧眉头一皱:“生意难做,老百姓更难活。别跟我讲这些,咱的规矩,就是给人民服务!记住了,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毛主席说的。”
041951年初冬,毛主席一行人走在哈尔滨宽阔的街道上,凛冽的北风让路边的霜雪显得愈发冷硬。他们刚从颐园街一号的“豪华接待”中出来,胡志明对毛主席笑着说:“你们的城市真是富裕啊,建筑漂亮,宴席丰盛,看来中国的生活水平比我们好得多。”
毛主席的脸上挂着惯常的微笑,却没多说话。回到驻地后,他一边泡脚一边对秘书叹气:“老百姓刚翻身,咱这脚才站稳,就有人想着享福了。真要是任由这些浪费风气蔓延下去,新中国怕是站不住脚!”
秘书抬头看了看主席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那咱是不是得敲敲警钟?”
毛主席点了点头,语气多了几分严肃:“警钟不止是敲给别人听的,也得敲给自己听。记住,千万别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这话以后不光哈尔滨听,其他地方也得听。”
奢靡风蔓延
毛主席的这句话很快传到了其他城市,但事情并没立刻好转。从哈尔滨到沈阳,从沈阳到济南,这些地方的接待标准一个比一个“讲究”。宴席依旧丰盛,住的地方也是豪华得过了头。
毛主席一边视察,一边摇头。沈阳的一场晚宴后,他回到驻地对周恩来说:“看来咱们的干部还没转过弯来,这些人是真不明白节俭的意义,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周恩来沉思片刻:“主席,咱还是得抓一个典型,打一场持久的整顿仗。不贪污,不浪费,不搞官僚主义,这事不能再拖了。”
毛主席点点头:“那就从济南开始吧。谷牧那个年轻人脑子活,劲头足,这事交给他最合适。”
谷牧的初步整顿
1951年年底,济南的冬天格外寒冷。谷牧坐在市委办公室里,盯着一份厚厚的举报材料,脸色不太好看。秘书递过来一杯热茶,小声说:“书记,这些材料里,光是贪污数额就有点吓人,还有人举报某些干部仗着过去的功劳搞特殊化。”
谷牧一拍桌子:“功劳?真有功劳,就该想着怎么帮老百姓恢复生活,而不是想着怎么捞好处!这些人脑袋里装的都是啥?”
秘书小声补充:“有几位干部听说市委要开展整顿,有点坐不住了,私下里在议论……”
谷牧冷笑了一声:“议论?他们要是清清白白的,怕什么整顿?怕的就是那些亏心事被翻出来!把整顿搞透,咱济南才算有希望!”
报告送中央
1951年12月,谷牧带着初步整顿的成果向中央递交了一份报告。他在报告中写道:济南市委存在严重的贪污浪费问题,而这种风气的产生,市委领导是有责任的。
他同时对市委进行了自我批评,承认领导班子在工作中监督不力,管理松散,并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
毛主席看完报告后,点了点头,对身边的秘书说:“谷牧这年轻人,有股实事求是的劲儿。这种干部,我是喜欢的。”
周恩来也在旁边点头附和:“他不仅敢说,还敢做。这样的作风,咱应该多推广。”
整顿期间,有些干部被查出问题后,嘴上不服,心里更是不忿。
一次市委会议上,有人当着谷牧的面抱怨:“书记,这次整顿是不是搞得太严了?咱毕竟是老同志,多少都有些功劳,您这刀子是不是割得太快了点?”
谷牧靠在椅背上,盯着对方看了一会儿,冷冷开口:“整顿不是割你们的功劳,是割你们的病根!今天是功劳让你们心安理得,明天就可能是错误让你们悔不当初。别觉得过去贡献大,就能混日子,济南的老百姓不答应,我谷牧也不答应!”
会场顿时一片安静。
毛主席的认可
几个月后,毛主席接到济南整顿的详细情况汇报,听到谷牧的整顿成绩后,他很高兴:“谷牧没让我失望。这小伙子,不光胆大,还有办法。”
他看了看手中的报告,笑着对周恩来说:“你看,这些年轻干部,思路清,手脚快,作风硬。新中国要能多几个谷牧这样的,咱老百姓的日子才有奔头啊。”
周恩来也笑了:“主席,济南的整顿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其他地方可就得跟上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浪费、贪污、官僚主义,这三只虫子,不能留一个活口!”
051952年初春,济南的天气刚刚转暖,谷牧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望着一列缓缓停下的火车。他刚接到通知,说毛主席要见他,一时间心里有些忐忑。
这是谷牧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尽管他写的报告早就让主席印象深刻,但面对面谈话,还是让他有点紧张。
火车上,毛主席穿着一身中山装,手里端着茶杯,面带微笑地看着站在车厢门口的谷牧:“哦,你就是谷牧吧?来,快上车!”
谷牧走进车厢,一股温暖的茶香扑面而来。他拘谨地站在桌边,等着主席开口。
毛主席端着茶杯,笑呵呵地说:“你的报告我看过了,写的真不错啊!”
谷牧连忙回答:“主席,这些都是组织的支持,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离您的要求还差得远呢。”
毛主席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别那么拘束,坐下聊。说说济南的工作,你怎么看?”
谷牧简单汇报了一些济南恢复经济、整顿秩序的情况,话音刚落,毛主席突然话锋一转:“济南为什么会出名?”
谷牧一愣,心想这问题来得太突然,就像学生被老师突然点名提问。他脑子飞快地转着,生怕答不上来。沉默了两秒,他稳住心神回答:“因为它在济水之南。”
毛主席点点头,笑着说:“答得不错,不过济水在山东的故道早就被黄河夺去了。你回去查查相关资料,了解得再透彻一些。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这样事无巨细啊。”
谷牧连连点头:“主席教训得对,我回去一定把济南的历史好好补一补。”
历史小课堂
毛主席抿了一口茶,忽然话题一转:“哦,对了,你看过三国演义吗?知道诸葛亮这人吗?”
谷牧有些放松下来,答道:“他是山东临沂人,后来就去了湖北襄阳。”
毛主席微微一笑,继续问:“那诸葛亮的姓氏你懂吗?”
这个问题让谷牧一下子愣住了,他皱了皱眉头,思索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这个……我不太清楚。”
毛主席轻轻放下茶杯,眼里闪过一丝狡黠:“这可得跟你讲讲了。孔明先世本姓葛,原籍诸城,后来移居阳都。阳都的葛氏是当地的大姓,排挤外来姓葛的人。孔明为了避免麻烦,就改称诸葛,以表明自己来自诸城。你看,这些历史故事,讲的可不仅仅是姓氏,还有人情世故和地方文化。”
谷牧认真地听着,眼里透出钦佩:“主席,您对这些事情了解得真是太透彻了,听您这一讲,我对这些地方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毛主席摆了摆手:“不是我透彻,是我在湖南老家就学会了一条,入境问俗、入国问禁。这话不仅是讲给你听,也是讲给我自己听。咱们这些当干部的,别以为坐在台子上就能什么都懂,什么都行。要真懂,就得脚踏实地去调查。”
陪南下的途中
火车继续向南驶去,谷牧被毛主席留在车上,陪着一路到了徐州。一路上,两人谈论的话题从济南的经济问题、到地方的文化风俗,甚至还聊到了山东的水系变化和农业发展。毛主席随口问了好几个问题,每一个都带着思考和深意。
谷牧越听越佩服,心里暗暗发誓:“这次回去,一定把济南的事再摸透一点,不能辜负主席对我的信任。”
06当晚,火车在铁轨上咣当咣当地跑,餐车里却热闹得像开了个小型辩论会。毛主席放下筷子,看着谷牧,嘴角带着点笑意:“你说,什么鱼最好吃?”
谷牧一愣,差点把刚夹起的菜掉回盘子里。他从小在海边长大,张口就来:“主席,海鱼品种多,营养价值高,味道也鲜美,我觉得还是海水鱼最好吃。”
毛主席眯着眼,慢悠悠地说:“我吃过松江的鲈鱼,那味道,可不比你说的海鱼差。”
谷牧不甘示弱:“主席,那是因为您没吃过真正鲜美的海鱼。要是尝过胶东的鲅鱼、嘉吉鱼,保证您也会改主意。”
毛主席挑了挑眉毛,放下筷子,反问:“那嘉吉鱼是淡水的,还是海水的?”
谷牧脑筋一转,赶紧答道:“嘉吉鱼可是咸淡水交汇处的鱼,兼具两种水质的优点。这种鱼既鲜美又有营养,我觉得比单纯的海鱼或者淡水鱼都要好。”
毛主席哈哈大笑,指了指谷牧:“你这小同志,嘴皮子真厉害,还真把我绕进去了。不过啊,我还是喜欢淡水鱼,那种细腻的口感,啧啧,没得比!”
谷牧也笑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道:“主席,您喜欢的,那就是最好的。”
毛主席放声大笑:“这话听着中听,不过啊,吃鱼这事儿,咱们可以再争一争。谁让我是个吃鱼的行家呢!”
泥鳅事件
几个月后,毛主席再次来到济南。早餐后,他突然问身边的厨师:“有没有鳅鱼?那种两三寸长的小鱼,会从嘴里漱泥的。”
当地工作人员一脸茫然:“鳅鱼?从没听说过,这是什么稀罕玩意儿?”
厨师笑了笑,解释道:“鳅鱼啊,嗨,这不就是泥鳅嘛!”
工作人员恍然大悟:“哦,泥鳅啊!有有有,这种鱼我们有的。”
毛主席拍了拍桌子:“那就好,今晚咱就吃这泥鳅,顺便让济南的同志们尝尝鲜。”
当天晚上,厨师特意做了一道辣子鳅鱼。毛主席一看,眼睛一亮,笑着对谷牧说:“你们济南这地方好,不光历史文化深厚,连鱼都能找到我爱吃的!”
说完,主席夹了一块泥鳅放进嘴里,咂巴咂巴,赞叹道:“好,真好!这泥鳅啊,还是淡水鱼的代表!”
谷牧笑着打趣:“主席,这可是济南的鱼,算不算也带了点咱本地特色的味道?”
毛主席大笑着拍了拍谷牧的肩膀:“你小子,嘴上功夫又来了!不过你们这地方的鱼,的确有点意思。”
景阳冈上的树论
吃过饭后,毛主席带着谷牧来到火车窗边,指着远处的山问:“谷牧,你看那山上为什么没树?为啥?”
谷牧看了看,说道:“主席,是因为战争。”
毛主席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战乱是个原因,可南方也经历过战乱啊,怎么那边树长得飞快?”
谷牧一听,立刻补充:“主席,南方雨水多,气候适合树木生长,山东这边偏干旱,树木长得慢。这是天时地利的问题啊!”
毛主席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天时地利?那你说说,《水浒传》里的景阳冈在哪儿?”
“在山东啊!”谷牧答得干脆。
毛主席点了点头:“对啊,景阳冈就在山东,那武松打虎的时候,满冈子的树都写得清清楚楚,怎么现在这山光秃秃的?”
谷牧一时语塞,只好低声说:“主席,这……这可能是后来破坏得太严重了。”
毛主席拍了拍谷牧的肩膀:“你啊,回去好好查查历史。山秃了,咱要想办法补种,别光找理由。”
谷牧一脸无奈地挠了挠头,转身看向那片光秃秃的山,心里嘀咕:“武松打虎的景阳冈,现在连棵遮虎的树都没有,我这回真得把‘虎口夺树’的事查明白了!”
这一路的谈话,谷牧既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学识广博,也被他的幽默和认真深深折服。每次被问住,谷牧心里都暗暗发誓:一定要更了解济南、更了解山东的历史。主席不只是领导,更是一个让人不断学习的老师!
07火车哐当哐当地南下,车厢里的气氛倒是轻松得很。谷牧刚刚跟毛主席聊完一堆济南的历史,正捧着茶杯偷偷喘口气,就听毛主席又开口了:“谷牧,你小子刚才说海鱼好吃,这事儿,我还是不服。”
谷牧差点把茶喷出来,赶紧摆摆手:“主席,这事儿不是我一个人说的,咱这海边的人都这么觉得。海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我觉得确实比淡水鱼胜一筹。”
毛主席笑眯眯地盯着他:“你这是在跟我抬杠啊?可我就觉得淡水鱼好吃,那种细腻的口感,还有一股子清甜。”
谷牧也不甘示弱,笑着回击:“主席,您喜欢吃淡水鱼,是不是因为您生在湖南,打小就吃惯了?”
毛主席一听,哈哈大笑:“那我还说你喜欢海鱼,是不是因为你在海边长大,盐吃多了,嘴也重!”
车厢里一片笑声,谷牧挠了挠头,故作无奈地叹气:“主席,您这话一出口,我还真没得反驳了。不过,咱不管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只要能吃得好,吃得健康,就是最好的鱼!”
毛主席大手一挥:“好,小谷同志,这个论调中听。你这脑筋还算灵活,不冤我一路拉着你唠嗑!”
南方树VS北方树
午后,火车开过了一片绿意盎然的山丘,毛主席看着窗外的树,忽然又问:“谷牧,你说南方的树怎么就长得快,北方这树咋就慢吞吞的?”
谷牧脑子一转,心想这问题怕又是个坑。他小心翼翼地答:“主席,南方雨水多,气候湿润,树的生长自然快。咱北方气候干燥,土壤条件也不太好,树要长起来确实慢些。”
毛主席转过头,眯起眼睛看着他:“北方土壤不好,树长得慢,可古代山东树木不茂密吗?《水浒传》里景阳冈的树怎么多得都成了打虎的背景?”
谷牧张了张嘴,愣是没想出合适的话,只好尴尬地笑:“那……那可能是过去的气候不一样吧。”
毛主席摆摆手:“不一样个啥呀,你这是找借口。北方树少,跟人有关系。南方的树要是砍了,人种了,雨水一多就长出来了。你们山东呢?树砍了没人管,想让它自己长出来?树不长,人心先荒了。”
谷牧一拍大腿:“主席,这话深刻!以后回济南,我就安排植树,先让景阳冈恢复点‘打虎的气质’!”
毛主席乐得直拍桌子:“好好好!景阳冈恢复了,等树长起来了,我再去瞅瞅,看还有没有老虎!”
一路上,谷牧几次被毛主席的问题问住,但他嘴上不服输,总是抓着机会抬杠。到了晚饭时间,毛主席夹了一块鱼,指着谷牧:“小谷,你这人嘴皮子倒是快,工作上可别也这样啊。”
谷牧嘿嘿一笑:“主席,嘴皮子快,那是因为跟您聊天轻松,心里没负担。工作上哪敢乱说话啊!不过,主席,您说话这么有学问,我要不抬杠,这一路我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吗?”
毛主席乐了,放下筷子:“你这小子,会说话。那行,以后多问,多想,多学。但别忘了,学会的,得用到工作里去。”
谷牧点头:“主席,您放心,这回跟您南下,我可不仅是陪着吃鱼唠嗑,回去我得把您说的每句话都琢磨透!”
毛主席点点头:“好好好,南行这一路,别光顾抬杠了,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济南还需要你这个年轻人干实事!”
多年后,谷牧回忆起这段旅程时感慨万千:“那次陪同主席南行,我受益匪浅。主席和善得像个长辈,对问题的思考却深得让我惭愧。每次我抬杠,他都不生气,还耐心给我讲他的看法。他不仅学识渊博,谈笑风生,还让我明白,真正的干部,得脚踏实地,别光顾着耍嘴皮子。”
这场“杠上开花”的旅程,让谷牧从“嘴皮子快”变成了一个更踏实、更有担当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