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老师,我最近在学习中医体质学说,有些地方还是不太理解,能请您给我解答一下吗?" 小王问道,神情认真。
谢老师点点头,示意小王坐下。他坐在一张桌子前,正在查看经络图。"当然可以,小王,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小王翻开笔记本,开始提问:"首先,什么是体质?为什么中医要重视体质的研究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体质,又称‘素质’‘禀质’‘气质’‘形质’等,是个体在形质、功能和心理方面的身心特征。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体质的概念、形成、类型特征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传变过程的影响。这对于诊断和防治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王又问:"谢老师,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起源于那里?"
"小王,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起源于《内经》。我们常用‘形’、‘素’、‘质’等词汇来描述体质特征。这古老的医学经典明确指出,体质与人体脏腑的形态结构、气血的盈亏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小王专心聆听,随即追问:"谢老师,这个理论具体是如何研究个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体质差异性的呢?"
谢老师点头肯定,继续道:"正如《灵枢·寿夭刚柔》中所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这一理论深入研究了不同个体之间的体质差异,包括各种特征的存在与表现。"
小王好奇地问:"那么,阴阳五行学说是如何运用在体质分类和特征描述中的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答:"很好的问题,小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一篇中,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详细描述了不同体质的分类及其特征。这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了体质的多样性。"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心里明白这是中医体质学说的精髓。他继续追问:"谢老师,体质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影响大?"
谢老师思索片刻后回答:"体质不仅受先天禀赋的影响,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和调理来改善体质,使其更加健康。其实,体质学说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涉及我们人体生命中的各个时期。《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到的‘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反映了儿童时期的特征。”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这些要点,不时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谢老师继续说:“而对于老年人,宋代的《养老奉亲书》则有详细的阐述,尤其是心理特征。所以,医家对于体质的认识并不仅仅停留在先天禀赋,还包括后天因素的影响。”
"原来如此," 小王喃喃自语。
谢老师微笑道:“清代以后,‘体质’一词应用较多,用来表述不同个体的生理特殊性。在临床中,我们论病时首先会论体质、形色、脉象,因为病乃外加于身。譬如,温病学家从温热病学的角度对体质进行分型,进一步阐述了体质与温病的关系,为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小王又问:“谢老师,您能帮我总结一下吗?”
谢老师的嘴角微微上翘,他知道自己的回答有助于小王的学习和成长,他说:“其实,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相对稳定的个体化特性。这一概念源于长久的自然进化与适应,因而在先天和后天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小王专心聆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重要的细节。他的眼睛闪烁着好奇和求知的光芒,每一次谢老师解释的时候,他都在用心感受着,似乎在思索着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谢老师又说:“正常的生命活动要求形与神的协调统一,正如《类经·藏象类》中所言,‘形神俱备,乃为全体。’在体质的基本概念中,包含了形与神两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特定的形态结构必然导致相应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而良好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又是正常形态结构的反映。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个体的固有特征中综合地体现出来,构成了一个独特而相对稳定的个体体质。”
理想的体质小王又问道:“老师,您讲了很多体质方面的知识,我想问问什么才是理想的体质,具体来说,有哪些标志呢?”
谢老师微笑点头,开始详细解答:“理想体质指人体在充分发挥遗传潜力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积极培育,使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处于相对良好的状态,即形神统一的状态。”

“脏腑经络的盛衰偏颇,决定了体质的差异。”谢老师语气庄重而又深沉,“脏腑是构成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本因素。”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对中医学的原理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脏腑功能的强弱不仅影响着身体的健康,还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颜色、声音、性情、筋骨、精血、勇怯等方面。”谢老师深深地叹了口气,“正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言,‘脏有强弱则神志有辨,颜色有辨,声音有辨,性情有辨,筋骨有辨,精血有辨,勇怯有辨,刚柔有辨……’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其独特之处。”
小王听得入了迷,仿佛置身于古籍之中,感受着古人的智慧。
“而经络,则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内外的道路。”谢老师接着解释道,“经络的畅通与否,也决定着人体脏腑功能的协调。体质的差异不仅仅取决于脏腑功能的强弱,还有赖于经络的通畅与否。”
小王听罢,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意识到,体质的差异不仅仅是外在形态的不同,更是内在脏腑功能和经络通畅的表现。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因素。”谢老师又接着解释,“其中,精的盈亏是体质差异的根本。”
小王听得入了迷,他静静地倾听着谢老师的讲解。
“精是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结合,充养形体,推动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谢老师继续说道,“而精的盈亏不仅决定着身体的健康,还直接影响着体质的形成。”
小王听罢,心中渐渐明了,他开始认真思考精气血津液与体质之间的关系。
“另外,人体之气由先后天之精化生,并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谢老师接着解释道,“气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脏腑生理特性的偏颇和形体功能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类型。”
小王听得入了迷,他心中不禁涌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精血津液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源于水谷之精,气血互生,津血互化,精血同源。”谢老师深深地叹了口气,“精气血津液的盈亏及其运行失调,会导致不同的体质类型,影响着个体的健康状况。”
小王听罢,心中涌起了一股敬畏之情,他意识到精气血津液的重要性,以及对体质形成的深远影响。
“谢老师,您的解释真是深刻而又详细。”小王感激地说道,“我会好好学习,深入探索精气血津液与体质之间的奥秘。”
理想体质到底是怎么样的第一,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这意味着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均衡,体态匀称,不仅外观上看起来健康有活力,更是体内器官和系统正常运作的体现。
第二,面色红润,两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有弹性。反映了身体的内外平衡,可以通过良好的作息、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维持。比如说,多食用一些补血养颜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适量运动,都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
第三,声音洪亮有力,牙齿清洁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眠良好,二便正常。确保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尽量不要熬夜,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饮食和刺激性食物,都是有助于良好睡眠的方法。至于二便正常,保持饮食的多样性,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多喝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一些简单的锻炼也可以达到效果。比如散步、跳绳、晨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每天坚持一点点,慢慢就会有改善的。。
第五,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朋友交往、保持适度的压力等多方面来实现。而意志力的培养,则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分阶段去完成,逐渐提高自己的执行力。这需要时间和毅力,但是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六,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富有理性和创造性。面对工作或学习中的问题,不要过于焦虑,要冷静思考解决办法;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但也要学会妥协和沟通;在面对新的挑战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总之,这个标志主要是反映一个人对待生活和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处理能力。
第七,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和抗病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强大的抗干扰和抗病能力则意味着身体免疫系统和应激反应系统的健康运作。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2023年11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23年第9号)。至此,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发布了三批次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共计:102种物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关于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19年第8号)当归、山柰、西红花(在香辛料和调味品中又称“藏红花”)、草果、姜黄、荜茇
关于党参等9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23年第9号)党参、肉苁蓉(荒漠)、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