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问:“谢老师,能否请教您一些关于经络学说的知识呢?”
谢老师继续向小王解释道:“除了药物的使用外,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组成、分布、功能以及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与藏象、精气血津液等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谢老师继续解释着,“十二经脉是人体生命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疾病形成和治疗的基础。正如《灵枢·经别》所言,十二经脉不仅决定了人体的生命活动,也是疾病的根源和治疗的关键。”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谢老师的讲解,他感受到了经络学说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经络学说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针灸、推拿等学科提供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对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谢老师继续说道,“通过对经络的诊断和调理,我们能够达到治疗疾病、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

谢老师又说:“小王啊,十二经脉由三部分构成。构成原则有三点。第一,上为手,下为足。循行于上肢的经脉称手经,循行于下肢的经脉称足经。”

小王认真地点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第二,内为阴,外为阳。”谢老师继续道。
小王默默地念叨着,试图将这些信息刻在脑海中。“循行于上肢和下肢内侧的经脉是阴经,循行于上肢和下肢外侧的经脉是阳经。”

“分布在上肢和下肢内侧的阴经,前中后顺序是太阴、厥阴、少阴;分布在上肢和下肢外侧的阳经,前中后的顺序是:阳明、少阳、太阳。”谢老师细致地解释着。
小王努力地捋顺这些复杂的信息,将手指轻轻地按在自己的大腿上,试图模拟出上肢和下肢的内外侧。“这里讲讲位置的内外和前中后:立正姿势,大拇指向前,手心这一侧是内侧,手背那一侧为外侧;拇指侧是前,小指侧是后。这样,上肢的内侧前边的是手太阴经,中间的是手厥阴经,后边的是手少阴经;上肢外侧前中后依次是手阳明经、手少阳经和手太阳经。下肢内侧外侧的经脉名称以此类推。”

谢老师继续为小王解释着经络学的奥妙:“接下来,第三,凡是阴经,一定与脏相连;凡是阳经,一定就与腑相连。”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心中不禁暗自感叹这门学问的深奥。“上肢内侧的阴经配上脏就是:前面手太阴肺经,中间手厥阴心包经,后边手少阴心经。”谢老师继续解说着。
小王听得入了迷,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经脉之中。“上肢外侧的阳经配上腑就是:前面手阳明大肠经,中间手少阳三焦经,后边手太阳小肠经。”

“外侧的阳经所属的腑,与内侧的阴经所属的脏,是表里关系,那么这阳经和这阴经,也是表里相合的经脉,简称‘表里经’。”谢老师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一奥秘的了解和钻研。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谢老师继续为小王讲解经络学的奥妙:“现在我们来谈谈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总结起来,一共就四句话。”
小王专注地听着,准备将这些规律牢记于心。“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至胸,交手三阴经。”

“为了好记,可以举起手,凡是阴经都从下往上走,凡是阳经都从上往下行。”谢老师指着手示范着,“这就是所谓的‘阴升阳降’,即阳经的气血要下行,阴经的气血要上行,体现了阴阳交感,上下协调。”

小王恍然大悟,心中对这些规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原来如此,阴阳之间的协调相互依存,才能保持人体的平衡。”
“是的,阴阳的平衡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也是我们研究经络学的重要视角。”谢老师肃然说道。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谢老师继续为小王解释着经络学的奥秘:“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归纳起来有三条。”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准备将这些规律牢记于心。“首先,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举例来说,手三阴经从胸走向手,交手三阳经。因此,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在手指端交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
小王心中默默地重复着这些信息,努力将它们固定在脑海中。“那么足三阳经从头走向足,交足三阴经。因此,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在足趾末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未端的至阴穴交接。同时,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谢老师接着解释道:“除了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小王专注地听着,对这门学问的奥妙着迷不已。“同名的手、足阳经有3对,都在头面部交接,所以称‘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头为六条阳经交会的地方。”
“举例来说,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的迎香穴。”谢老师指着图示,生动地解释道。
小王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到图示上,试图深入理解。“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的睛明穴。”谢老师继续解释着。
谢老师接着继续解释:“除了头面部的交接规律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律,那就是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都在胸部交接。”
小王听得入了迷,心中对这些规律的奥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至胸,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所以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都在胸部交接。”
“举例来说,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谢老师指着胸腔的位置,生动地解释道。
小王紧紧地跟随着谢老师的讲解,试图将这些信息牢牢记住。“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谢老师补充道。
小王心中对这些经络交接点的位置和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暗自思索着这种内在的联系。“原来胸部不仅是呼吸器官的所在,还是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的交会之地,真是神奇。”
中医的奇经八脉“小王,你知道奇经八脉的概念吗?”谢老师温和地问道。
小王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恢复过来:“是的,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这八条经脉的总称。”

“不错,很好。”谢老师点了点头,“而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小王立刻展开笔记,准备记录下来。
“首先,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谢老师开始解释,“十二经脉在躯干和下肢都是阴升阳降的,即阴经自下向上行,阳经自上向下行。但奇经八脉都是从下向上行的。”
小王专心地记录着,“奇经八脉在上肢没有分布,而手三阴三阳经是分布于上肢的,并且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分布于上肢内外相对的部位,并在手指端交接。”
“其次,奇经八脉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的属络联系,而十二经脉的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谢老师继续解释道。
小王默默地点头,心中思考着这些知识。“原来如此。”
“最后,奇经八脉相互之间没有表里关系,而十二经脉中有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谢老师深入解释道。
“小王,你知道奇经八脉的生理机能有哪些方面吗?”谢老师又问道。
小王稍作思考,然后恢复过来:“奇经八脉的生理机能主要包括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非常好,很有条理。”谢老师点了点头,“奇经八脉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不但与十二经脉交叉相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在循行分布上的不足,而且对十二经脉的联系还起到分类组合及统领作用。”
小王专心地记录着老师的话。

“比如,督脉与手足六阳经交会于大椎而称‘阳脉之海’,其中的‘海’即是百川汇海的意思。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于脐下关元、气海,而足三阴下接手三阴,因而任脉联系了手足六阴经而称‘阴脉之海’。”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感叹着这些古老智慧的深邃。“原来奇经八脉不仅是补充十二经脉的不足,还能起到统领作用。”
“另外,阳维脉维络诸阳,联络所有阳经而与督脉相合,实际上督脉联络了所有的阳经。阴维脉维络诸阴,联络所有阴经而与任脉相会。冲脉通行人体的上下前后,也有往下的行的,也有往上行的,也有行于胸腹的,也有行于腰骶的,渗灌三阴三阳,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接着我们来谈谈奇经八脉的另外两个重要功能。”谢老师开始解释道。
小王立刻拿起笔,准备记录下来。
“首先,奇经八脉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谢老师开宗明义,“古人把正经比作‘沟渠’,将奇经比作‘湖泽’,当十二经脉气血满溢时,就会流入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奇经中所涵蓄的气血则溢出给予补充。如此,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小王听得入神,思索着这种精妙的机制。“原来奇经八脉在调节气血方面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其次,奇经八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谢老师继续解释道,“虽然奇经八脉不像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肝等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此加强了肾肝等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联系。”
小王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默默地思考着这些联系。“原来奇经八脉不仅与十二经脉相关,还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白了吗,小王?”谢老师询问道。
小王微笑着点头,“明白了,谢谢老师的耐心讲解。”
附《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歌诀》任脉穴歌诀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诀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手太阴肺经穴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
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手少阴心经穴歌诀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诀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诀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诀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足太阴脾经穴歌诀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足阳明胃经穴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少阴肾经穴歌诀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
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
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
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诀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
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
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
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当,
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
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阳胆经穴歌诀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足厥阴肝经穴歌诀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