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不倒翁: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冯道

历史可以很好看 2025-03-16 21:54:16

汴梁城的暮色浸染宫墙,紫宸殿的琉璃瓦上落满寒鸦。一位老者缓步穿过廊庑,绯色官袍的下摆扫过青砖,惊起几片枯叶。殿内新登基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正把玩着传国玉玺,抬眼瞥见阶下那道清癯身影,眉头一皱:“冯道,你究竟侍奉过几朝天子?”

老者躬身,嗓音如古井无波:“老臣如洛阳牡丹,花开几度,根茎总在泥土深处。”

一、墨色江山

同光三年的洛阳城血雾未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头颅悬于应天门。叛军涌入中书省时,冯道端坐案前,狼毫笔尖悬停在一纸《劝进表》上。墨迹晕开“天命攸归”四字,映着窗外火光,似泼出一幅血色山水。

“冯学士,该迎新主了。”叛将的刀锋抵住他的脖颈。

他从容添上最后一笔,将三卷表文推至案前:“李嗣源宽厚,李从珂刚猛,石敬瑭隐忍,诸君自择。”

乱世中的文人,竟把易主之事做得如裁衣量体般精准。新帝李嗣源即位当日,冯道已捧着重新誊录的《唐律疏议》,在宣政殿前候了三个时辰。

二、棋枰上的孤子

晋高祖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时,冯道正督印《九经》。契丹使臣策马入城,见雕版匠人将“忠孝节义”四字刻得入木三分,冷笑道:“尔等汉臣的骨头,可比这枣木硬?”

冯道抚过新刻的书版,淡淡回应:“木纹有曲直,人心有方圆。将军可知,这雕版浸过三蒸三晒的桐油?”

当夜,他赴契丹大营谈判。耶律德光掷来酒盏:“闻你能饮烈酒?”冯道捧盏一饮而尽,喉间灼痛如吞炭,却笑道:“塞北烧春,烈不过中原百姓泪。”契丹人终未屠城。

三、风雪渡河人

广顺元年的黄河封冻如铁,郭威的大军压境。冯道立于汴梁城头,看冰面倒映的烽火如星子破碎。新帝刘承祐的剑锋抵在他后背:“老匹夫,速拟退敌诏书!”

他提笔写下“慎动干戈”四字,墨中竟掺了砒霜。诏书未出宫门,禁军已然倒戈。城破那日,冯道将《五代会要》手稿藏入太庙梁间,转身对郭威长揖:“将军若欲黄袍加身,老臣可掌礼器。”

四、青史裂痕

显德殿的烛火摇曳,周世宗柴荣展开北伐图。冯道白发萧然,枯指划过幽燕之地:“陛下可知,老臣送过七位天子渡河?”

年轻的皇帝拍案而起:“食君禄者,岂可事二主!”

老者轻笑,从袖中取出泛黄文牒——那是他任县尉时记录的流民户籍,字迹已被血迹浸透:“老臣侍奉的,从来不是龙椅上的某个人。”

月落时分,冯道在府中焚尽历年奏章。灰烬飘过庭院古槐,恍如漫天纸钱。他提笔写下绝命诗:“天道有常不为桀亡,臣心如水只向苍生。”

汴河畔的杨柳又绿时,太庙梁间的手稿被风吹开一页,露出斑驳墨迹:“乱世为舟,载沉载浮。掌舵者非忠非奸,唯渡人而已。”河面漂过几盏莲花灯,映着《九经》雕版的残片,在漩涡中打了个转,终究缓缓东去。

冯道是乱世圣人还是官场变色龙?欢迎大家留下评论。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登风逐浪

登风逐浪

4
2025-03-17 23:24

冯道只会侍奉天子,怎么可能十朝不倒!司马光欧阳修在民生大事上搞的那点破事,连给冯道提着都不配!只会一腔热血报君王,身后剩下的狗屁事还得帝王来擦屁股自己得了名声,让君王背黑锅,还得对他们大声称赞。

历史可以很好看

历史可以很好看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