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乾隆说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蔡欣历史 2025-02-15 16:40:18

乾隆皇帝是个复杂的人物,一边是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一边又是个爱舞文弄墨的“文艺中年”。

他喜欢以对联考验臣子,尤其钟爱让纪晓岚作对。

这位皇帝不仅仅是为了消遣,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臣子们的才学和机智。

可偏偏他遇上了纪晓岚,一个对联界的“天花板”。

两人你来我往,留下了不少趣事。

有一次,乾隆随口出了个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

鼠虽小,却有“老鼠”之称,乾隆这一上联不止是字面意思,还带着点“哲学味”。

臣子们一听,全都皱起眉头。

这对联不仅考究文采,还得有点幽默感。

多数人对不出来,乾隆的目光自然落到纪晓岚身上。

纪晓岚是什么人?他从小就以机智闻名。

这种场合,他不仅不会慌,反而带着点兴奋。

他左右环顾,目光落在庭院中的一对小乌龟上,灵感瞬间涌现。

纪晓岚淡定地对道:“龟有雌雄总姓乌。”这一联不仅对仗工整,还充满了妙趣。

乾隆听罢,连连称妙。

这段看似轻松的对答,却远不止文人的情趣。

细想之下,对联是一种智慧的比拼,也是对语言和文化的深刻掌握。

乾隆的上联讲的是“鼠”,纪晓岚的下联讲的是“龟”,两者都带有象征性。“鼠无大小皆称老”表面上似乎谈论动物,其实隐喻的是一种辈分观念,而“龟有雌雄总姓乌”则以巧妙的语言回应,也隐藏着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乾隆并非一个简单的出题者,他用对联考验臣子的机智,而纪晓岚则用对联展现了自己的才思。

其实,乾隆喜欢对联,并不是因为他闲得没事做。

作为一个皇帝,他需要通过这些“文字游戏”观察臣子的能力。

一个能迅速反应、巧妙应对的臣子,意味着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也能游刃有余。

而纪晓岚正是这样一个“满分答卷者”。

他的机智不仅让乾隆开心,更让自己在朝廷中稳住了位置。

不过,这并不是纪晓岚第一次展现他的对联天赋。

他从小就被称为“神童”,才思敏捷得让人羡慕。

小时候,他家来了一位客人,随口出了个上联:“客来茶当酒。”纪晓岚一听,立马对道:“宾至月为媒。”小小年纪就能对出如此有趣的下联,让客人惊叹不已。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有人指着屏风上的画梅出联:“屏上画梅,日日摇,风不动。”纪晓岚竟然注意到丫鬟鞋上的绣菊,随即对道:“鞋头绣菊,朝朝晒,雾难开。”这些对答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也让人看到了他对细节的敏锐观察。

乾隆和纪晓岚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更像是对手间的较量。

一次,乾隆带着群臣巡游通州,随口出了个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对联玩的是语言上的回环,让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纪晓岚却不慌不忙,观察了街头的景象后对道:“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一联不仅对仗工整,还反映了当时通州的商业氛围。

乾隆听了,忍不住拍手称赞。

还有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在街头看到一块写有“白莲藕粉”的招牌,乾隆逗趣地说:“这招牌是上联,下联在哪呢?”纪晓岚不假思索,指向对面一块写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的牌匾,说:“下联在那儿。”这样的对答,不仅体现了纪晓岚的才思,也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趣。

不过,乾隆并不是每次都能轻松地考住纪晓岚。

一次,他在塞外看到遍地黄花,随口出了个上联:“塞外黄花,似金钉钉地。”这句话不仅写景,还带着点乡野的粗犷气息。

群臣们思索再三,却无人能对出满意的下联。

乾隆转头看纪晓岚,期待他能给出答案。

纪晓岚略作思索后回答:“京中白塔,如玉钻钻天。”这一联不仅对仗工整,还通过“钉”和“钻”巧妙呼应,表达了对京城的思念之情。

乾隆听后十分满意,甚至破例准许他回京探亲。

纪晓岚的才华,不仅体现在对联上,也让他成为乾隆身边的重要谋士。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书工作,比如《四库全书》的编纂,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虽然纪晓岚在历史上的形象多被影视剧塑造成一个诙谐幽默的角色,但他的真实历史地位远比影视中更为重要。

他的机智和学识,不仅为他赢得了乾隆的赏识,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故事。

有人说,纪晓岚的成功,靠的是他天生的才华和后天的努力;也有人说,乾隆对他的赏识,是因为他们在文字游戏中找到了共同的乐趣。

不管怎样,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往往体现在他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用才华和智慧为自己赢得掌声。

0 阅读:217
蔡欣历史

蔡欣历史

蔡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