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及文玩,人们直接想到的便是各类手串、核桃、葫芦等。实际上,真正的文玩指的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这些文具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因此,臂搁也称腕枕。古时,文人墨客常用竹制臂搁,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挥毫泼墨时感觉甚是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搁叫“竹夫人”。
宋人林洪在《文房图赞》一书中给臂搁起了一个有姓有名的称呼“竺可冯”:“竺秘阁字可冯,号无弦居士。”“冯”是“凭”的古字,“凭”意为依着、靠着。此竹可凭,清楚地点出了此物的用途和功能。传世实物中,最早的臂搁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宋代官窑烧制的天青釉臂搁,形如半剖的竹段,虽是一件瓷器,却以竹段的形象面世。
臂搁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竹子、黄杨木、紫檀、紫砂、红木、象牙等材料,其中以竹子的最为常见。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云:“臂搁,有以长样古玉为之者,甚多,而雕花紫檀者,亦常有之,近有以玉为臂搁,上碾螭文、卧蚕、梅花等样,长六、七寸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为之者,亦佳。而倭人黑漆臂搁如圭,圆首方下,阔二寸余,肚稍虚起,恐惹字墨,长七寸,上描金泥花样,其质轻如纸,此为臂搁上品。”
由于常置案头,臂搁身兼饰物之能,外表极其重要。它不仅讲究材质,雕镂工艺也求精湛,雕刻丰富的图案,如刻书画以作欣赏,镌座右铭以为警策,刊挚友亲人赠言以为留念等,是值得收藏的珍玩。
臂搁只是众多文房用品中的一员,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每位文人都备有笔墨纸砚,但不一定有臂搁。只有那些有情趣的、有经济能力的人才会使用、收藏它。因此,在古代臂搁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
从目前的拍卖行情看,竹制臂搁的估价通常在几万元。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末牙雕《岁寒三友》臂搁,成交价达到了44.52万元。此外,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的明晚期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以165万元成交,成为当时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臂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