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世纪俄国阿卜杜若弗·菲特拉特的教育思想

永旋说财经 2023-05-09 22:18:09

文|鎧

编辑|刺猬

阿卜杜若弗·阿卜杜拉希姆·奥格利·菲特拉特是中亚布哈拉埃米尔国扎吉德运动的重要成员。

新方法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家、戏剧家、文学家、诗人、记者和科学家,此外他是中亚扎吉德运动领导人贝赫布迪的弟子。

明确知识对民族发展的促进作用

知识与进步之间的联系在菲特拉特的思想中十分突出,他认为进步是一种普遍现象,所有有修养和有知识的人都能做到。

欧洲和俄国是因为拥有了卓越的知识才取得了更高层次的进步,而中亚人如果去学习知识也可以做到。

菲特拉特认为在创世之初,人类是弱小的,缺乏知识与技能,但慢慢的人类逐渐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并征服了各种要素,他在一篇社论中就谈到了知识对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性。

“无法否认人类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进步还是衰退?当然是向前,即他们一直在进步,到我们今天还未止步。

例如,几年前我们认为铁路是最终的交通工具,过了一段时间,人类依靠知识发明的飞机证明我们错了。

因此很明显,人类从创世到我们的时代一直在进步,在我们的时代之后,人类也会进步,即向前发展”。

尽管菲特拉特将进步及发展与宗教相联系,但其历史发展之路就是人类进步之路的意识十分突出。

菲特拉特对中亚教育和社会问题的看法散见于他的著作中,其关于穆斯林世界危机的总体思想主要载于1910-1915年撰写和出版的作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救赎指南》。

不过稍早的《辩论》和《印度旅行者的故事》也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当时布哈拉的具体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三部著作较大程度地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在菲特拉特看来,伊斯兰世界显然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而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中亚则是最甚者,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中亚缺乏教育和自身的惰性造成的,菲特拉特指出之前的布哈拉因为重视教育而发达。

比如他在《救赎指南》中称:“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被认为是‘崛起的文明曙光’和‘知识之河的源头’,法拉比、布哈里、阿维森纳、乌卢格贝克等学者都是由我们祖国介绍给全世界的。

正是我们的国家,通过我们伟大的学者,向全世界传播了我们的尊严。

我们的手工艺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以至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尽管他们很宏伟,很强大,但还是从我国借用了服饰风格”。

如上所述,菲特拉特长篇累牍地叙述了过去布哈拉是一座重视教育的城市,从波斯影响该地区起就一直是伊斯兰教和宗教教育的中心,而中亚人的祖先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他在其《印度旅行者的故事》提到了先前布哈拉的荣光和衰落的原因,“在这里,神圣的布哈拉,它培养了40万名学者,并将他们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文明的太阳的天空’、‘人类的乐园’、‘世界科学的井然有序的家园’、‘宇宙知识的殿堂’正被可悲的愚昧之山所环抱,被蔑视的锁链所束缚。

‘有知识的人和无知的人是否彼此平等’,我们的祖先清楚地理解了这句伟大话语的含义”。菲特拉特描述了过去布哈拉人如何尊重知识,并为支持学术研究而施舍钱财。

也基于此,他认为穆斯林世界的道德沦丧和虚伪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普通民众不求上进,无心学习,宗教人士腐朽堕落,根本无法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印度旅行者的故事》不少的篇幅描述了当时布哈拉社会不正之风盛行,包括秩序混乱,偶像崇拜,民众毫无远见,游手好闲。

比如旅行者在布哈拉城中所搭乘的马车车夫与对面马车的车夫发生了冲突,没有任何官员前来调停,最终依靠斗殴才得以解决。

中亚地区的混乱和无序的主题在此凸显,菲特拉特对国家统治阶级的无能与失职表达愤慨,此后当旅行者在访问一个村镇时,与当地一位纺主进行了谈话。

内容大体为旅行者就纺织行业的未来进行提问,然而坊主只是说现在一切安好,未来的事只有真主才知道,除此之外,旅行者在纳格什班迪的陵墓前目睹了鸡奸行为。

菲特拉特认为中亚社会腐朽落后的一切根源均源自人们的道德败坏以及违背伊斯兰教的种种行径。

之所以会出现道德败坏,是因为中亚的传统宗教教育出了问题,菲特拉特认为,布哈拉衰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育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批判中亚宗教教育的落后

正如菲特拉特时常提到中亚人的祖先重视教育,几乎在每个知识领域都是杰出的学者,尤其是科学和伦理学方面,他们懂得科学的重要原理,并能很好地加以应用。

他在《印度旅行者》中提到了尽管宗教学校规模庞大,但教学方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教学水平极为低下。

宗教学校每年都有来自瓦克夫固定的教育经费拨款,分配给宗教学校的宗教基金数额各不相同,取决于其规模。

菲特拉特将马德拉萨分为三类:高等、中等和初等,并列出了布哈拉的33所高级马德拉萨,称这些教育机构每年共获得价值2,815,000坦噶的瓦克夫。

而39个中级马德拉萨每年能获得价值961,000坦噶的瓦克夫拨款,而一百多所初级的马德拉萨,集体的瓦克夫为500,000坦噶,每年每个马德拉萨能获得的瓦克夫从1000到5000坦噶不等。

除马德拉萨外,布哈拉还有300多所马克塔布以及多所图书馆,每年有价值约43100坦噶的瓦克夫被分配给11家大图书馆。

然而即便是拥有如此大量的教育资源,中亚的教育水平仍旧低下,据菲特拉特说,城里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正确地念出真主的名字,人们会说Avah或Ablah,而不是安拉。

此外,旧式宗教学校的教学内容已和现实脱轨,毫无意义,菲特拉特认为布哈拉教育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在马克塔布和马德拉萨在教授没必要的知识。

除了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外,菲特拉特认为学校的教师——乌拉玛,也是中亚社会的精神导师,他们的不负责任是中亚教育衰落的重要原因。

菲特拉特认为中亚的社会是依靠乌拉玛这一支柱,如果他们尽职尽责,中亚就不会出现问题,在他的作品中,关于乌拉玛的描述并不是特别正面,特别是在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时,乌拉玛显得很不称职。

比如在宗教学校学习的内容上,中亚地区穆斯林的学习传统认为文本无法完全传达作者的意图。

要想获得权威的知识只能从作者本人那里学到,或者通过追溯作者的传承链来学习,即只有通过公认的传播链获得的知识才具有权威性。

此外,掌握知识的证据不在于在某一机构所开具的认证,而在于穆达里斯以自己的名义颁发的许可证,学生在获得穆达里斯认可后就可以毕业,而后以穆达里斯提供的学历证明成为中亚地区的穆夫提、宗教学者和宗教法官。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亚社会中,知识的权威不在于其内容正确与否,而在于授课的乌拉玛的声望与威严。

因此乌拉玛的个人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然而在沙俄统治时期穆斯林的教育水平十分低下。

比如在俄国占领塔什干50年后,一位穆斯林知识分子阿利姆毛拉在其著作中提醒读者注意穆斯林的教育问题。

“穆斯林的教育水平低下,穆斯林最有成就的教授和讲师不了解地理学,不知道他们庭院之外发生了什么事,这说明了穆斯林教育水平之低下”。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随着中亚的衰落,中亚的乌拉玛开始将他们的研究限制在对特定单词的解释上,并写在书本的边注上。

后来,在注释的基础上再写注释,直到文本本身被完全遗忘。至菲特拉特生活的时代,学校的教学不再试图把握所研究的文本的主题。

而只是研究它们在语言上的特殊性,但这一学习内容对中亚社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毫无作用。

除了在中亚的教育上,菲特拉特认为乌拉玛低下的个人素质使整个中亚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知识体系都衰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然乌拉玛问题并非中亚地区独有,这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通病,但区别是中亚以外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问题。

菲特拉特在《印度旅行者》中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这一事实,“事实上,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整个穆斯林世界的乌拉玛都犯了类似的恶行。

直到昨天,土耳其人和鞑靼人以及波斯和印度的大多数乌拉玛都和你们的乌拉玛一样,饮着被压迫人民的血。

但这些国家比你们更早地审视了问题,他们把乌拉玛从他们的位置上推翻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把真正的学者和自私的毛拉崇拜者区分开来。他们尊重前者,粉碎后者”。

号召革新教育

尽管问题颇多且形势严峻,但菲特拉特并非完全不抱希望,他认为这种情况是可以依靠教育革新进行挽回的,他在其所著的多部作品中提出的大规模社会改革和改进的主要途径是教育。

通过改善教育,菲特拉认为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卫生问题、政府、宗教生活、道德和商业都可以得到改善,并消除那些被纳入其社会传统结构的低效亵渎行为。

比如他在戏剧《辩论》一文中阐述,解决中亚衰落问题的办法是在正直的乌拉玛的引导下,中亚民众走向团结和一致。

通过新方法学校、报刊和戏剧等教育方式,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使中亚民众拥有规划与远见。

基于此,在学校教育的细则上,菲特拉特提出应该建立新的学校,采用新方法教学,并在宗教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世俗课程,如科学科目等。

他在《辩论》一文中阐述了新方法学校的教学方法和环境的优点以及科学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之中所占据的重要性。

“新学校的性质是这样的:学生进入一个令人愉快和振奋的大房子,该房子是按照卫生原则建造的,坐落在宽敞的花园中,犹如天堂中的城堡。

每天学生都会从品格高尚的、受人喜爱、和颜悦色的老师那里学习三节课,而且学生在课间能在花园里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

在强调科学教育同时,菲特拉特突出了医疗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在《印度旅行者》的叙述中,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的主题很突出,旅行者发现布哈拉的保健、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设施非常差。

在旅行途中,旅行者生病了,却发现没有一个布哈拉的医生能向他解释他的病理,于是旅行者拒绝接受他们的治疗,坚持要找一个俄国医生。

现代医学当然能治好他的病,他详细叙述了他与俄国医生在关于卫生、公共卫生和医学教育等话题上的对话。

基于中亚落后的医疗卫生教育,菲特拉特敦促政府将最大的一所马德拉萨改建为医学院,并从俄罗斯或其他欧洲国家招聘教师到那里任教,并把一些有能力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学习医学。

为了支持他的观点,菲特拉特还引用了历史上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一些例子,阐述他们是如何邀请许多外国的、非穆斯林的医生到他们的首都去以及委任基督徒学者翻译经典书籍。

重视留学教育与女子教育

最后在关于留学教育和妇女教育方面。菲特拉特本身是中亚在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因此对留学教育十分看重。

菲特拉特引用阿拉伯民族的谚语,“求知,哪怕远到中国!”认为根据传统派遣学生留学并没有损害伊斯兰教。

此外,根据菲特拉特的建议,每年用于教育10名海外学生的费用大约是5000卢布,为此可以动用分配给马德拉萨的健康之家的价值4万坦噶的瓦克夫作为经费。

在妇女教育方面,菲特拉特在《辩论》中称:“在旧的学校教育制度下,由于课程的长度,他们剥夺了妇女获得知识的尊严和权利。

而这不符合圣训中所说‘寻求知识是所有穆斯林男子和妇女的义务’,而在新制度下,他们在女孩六岁时就把她送到学校。

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培养一个受过教育的女孩,即能够阅读注释和圣训,并在14岁或18岁时结婚”。

除了宗教上的呼吁外,菲特拉特意识到大多数中亚人很难同意女性需要接受教育的观点,因此他不仅从宗教角度出发,还从关乎男人的自身利益和国家民族危亡的角度去阐述。

菲特拉特关于妇女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一本名为《家庭》的小册子中,该书讨论了妇女在婚姻中的作用、家庭责任、夫妻间的关系、养育子女、家务、婚姻和爱情。

他在其中写到:“男人们走出家门谋生,回家后往往带着烦恼,他们想要有序的家庭生活。

有知识、有教养的女人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让丈夫满意,但那些娶了没有文化和无知的妻子的丈夫,却被剥夺了真主的这种祝福”。

菲特拉特想通过此种例子说服男子,让他们相信受过教育的妇女是更好的妻子,此外,菲特拉特将他对女童教育的呼吁与中亚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他宣称:“只有通过发展教育才能阻止国家堕落,而这需要对女性进行现代教育,此外,受过教育的妇女不仅能成为一个好配偶,而且能养育出健康的、有道德的、对国家未来有帮助的孩子”。

由此可以看出,菲特拉特极为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与家庭教育,认为只有在各方面都健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提升民族地位。

使其免受压迫,而妇女是家庭的核心角色,其接受教育与否以及程度是关系到家庭一系列问题的。

正如菲特拉特在《家庭》中所说的:“如果一个女人受过教育,她肯定知道自己是谁,她的工作是什么。

她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善待自己的丈夫,最后按照全能的真主的命令生活”。

总之,菲特拉特认为现代教育和科学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因素。

正如《印度旅行者的故事》结尾中所写道的,“如果你热爱宗教、祖国、生命、财产和你的孩子,如果你想拯救宗教和传播伊斯兰教法、祖国繁荣和幸福,那么主要手段就是获得知识”。

围绕建立新方法学校的教育改革和让中亚获取科学知识是菲特拉特的核心教育思想。

0 阅读:4

永旋说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