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不写作业或写作业效率低,一拿起手机就不愿意放下,一玩游戏就直接沉迷,是很多家长遇到最棘手的问题。
昨天跟一位焦虑的妈妈沟通时,听她说近期遇到的困惑,瞬间共情到了她的无奈和担心。
她家娃是比较听话的娃,每天主动去写作业和学习,只是学习效率低一点。
刚开始妈妈对孩子很有耐心,心想着孩子每天都学习,玩手机和游戏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慢慢随着开学临近,看到还有那么多暑假作业没有写完,焦虑也就不请自来了。心里总感觉憋着一股无名的火,虽然没有吵孩子,但吃不下,睡不着。
虽然听了我的建议,当自己有焦虑时后退一步,去做自己的事,去缓解自己的情绪,可是一想到还有那么多作业没写,一想到孩子学习时效率很低,一玩游戏那个状态和效率才回来,就不由自主地想发火。
我特别能理解这位妈妈此时的想法,因为我经历着跟她相似的事情,我的娃也这样。有学习的意愿,却总是在落地行动时拖拖拉拉。
不仅孩子自己玩,有时也会叫上弟弟一起玩,我的那个火气就有点上头。
孩子差不多都是同款娃,没有什么两样,不一样的只是父母的反应和应对有了千差万别,所以最终的结果也有了不同。
同我家孩子差不多的情况是,我对这位妈妈一直以来的建议是:学习能推多少就推多少,但亲子关系一定要作为重点来维系。
没有关系一切都有关系,有了关系,一切都没关系。
这句话,我也作为家庭教育中遵循的首要法则和重中之重。
前几年面对孩子不学习,拖拖拉拉的时候,我的做法通常有这几个:
吵一通,你看你这一天才写几个字,不愿意写就别上了,出去打工别浪费教育资源;
骂一通,我怎么养了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早知道就不生了,真是自作自受;
打一顿,气得牙根痒痒,用戒尺把孩子揍一顿,心想打得轻才不好好学习;
讲一通道理,学习是为你自己学的,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受苦的还是你。
道理讲了几箩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手机也没放下,玩游戏更起劲了,只要看不见的时刻,孩子都在游戏里酣战着。
每天都想着怎么对孩子围追堵截,每天都想着怎么把孩子掰回来,每天都想个招让孩子学习,每天都在跟孩子斗智斗勇和威逼利诱着,变着法让孩子的效率提升一点。
可是,结果却半点不由人,孩子该怎样还怎样,不仅没有变好,反而更摆烂了。
那位妈妈的孩子跟我家娃过去的表现大差不差,而她和我之前的做法也出奇的相似。同款孩子,可以直接复制我的做法,我让她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始自我改变:
第一步:面对孩子玩手机和游戏,先止语,后退一步。
看到孩子玩手机时是沉浸状态,玩游戏是痴迷状态,一到学习就开启打鱼晒网模式,父母会本能的着急和焦虑。
这种焦虑,担心和着急是正常的感受,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才滋生的爱的烦恼。
接纳自己感受的同时,也要同步后退一步。要认识到孩子这样做虽然不对,但是硬碰硬也点不到半点的作用,想阻止是无效的。
这时,即便对孩子不满意,觉得有点烦,也要学会止语。
父母在焦虑时跟孩子谈判和沟通,大概率会不欢而散,也会因为言辞激烈影响到亲子关系。
人在生气和焦虑时,语气、动作、表情都会给孩子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很难做到心平气和的沟通。
第二步:缓解自己的焦虑,看见孩子玩游戏的动机以及不学习的原因。
拿我辅导这位妈妈来说,我会告诉她当她觉察到焦虑时,这时不要跟孩子沟通,也不要去讲道理,更不要憋着自己愤怒的情绪,要第一时间来找我。
我会先帮她疏导情绪,然后再站在孩子立场来分析孩子不学习的原因以及玩游戏的动机。
游戏的即时正向反馈机制,会让孩子非常有价值感和满足感,在游戏中能做到现实里无法企及的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厉害。
而不学习的动机则有很多,缺乏价值感,对学习没有信心,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学习没有带来正面反馈等,这才是不学习的根源。
与不学习这个行为相比,为什么不学习以及如何才能启发孩子的内驱力去学习,这才是家长要应该重视的问题。
盯着行为,内耗着情绪并不能让孩子改变,只有父母情绪的稳定,以及反向呈现的管教才能让孩子慢慢从不学习走向学习。
第三步:跟孩子做到课题分离,提升自我觉察力,温柔有界限。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但往往父母把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不敢放手,不敢放松,不敢不盯,什么都想管。
父母对孩子管控得无孔不入时,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与自觉性,不催不学,催着拖拖拉拉,大人孩子都很累,关键也没学好。
父母对孩子学习不能完全不管,这叫放任,但也不能什么都管,这叫包办。
对于父母来说,管孩子要做到不求不应,有求必应。哪些是孩子该做的事,哪些是父母该管的事,要有边界感,也要做到课题分离。
孩子学习的事交给孩子操心,需要父母监督和协助的事,父母来努力做好。
知易行难,这就很考验父母的情绪自控力,心态管理以及边界感,但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就能带来大改变。
家庭教育跃迁之路从不容易。道阻且长,越艰难的前行,结果越灿烂。